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东胡林遗址”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东胡林村村西清水河北岸三级阶地上,形成于大约1万年前后,是一处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自1966年被发现至今,先后历经了4个阶段,其中,1995年的再发现获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2001-2005年开展的规模性的考古发掘,成果丰硕。1985年该遗址被公布为门头沟区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公布为北京市第二批地下文物埋藏区。为进一步展现东胡林遗址的科学内涵及其文化价值,我们从综合研究、切实保护、规划定位、管理提升、公众参与等几方面提出了建议,并积极探讨如何以遗址开发利用为核心的文化旅游在实施当地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的引领作用。

  • 标签: 东胡林人 遗址保护 规划 文化旅游 乡村振兴
  • 简介:对车拐斜坡区三叠系口泉组沉积相目前存在的认识不统一、有利储层分布范围认识不清等问题进行分析,综合利用目前完钻井的录井、测井、岩样的化验资料及三维地震属性技术,认为三叠系口泉组整体经历了一个气候由干旱到潮湿,沉积水体由浅到深的湖侵沉积演化过程。研究区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滨浅湖3种亚相,三支扇体之间为扇间洼地,向凹陷逐渐过渡为扇三角洲前缘,凹陷中心为滨浅湖沉积。扇三角洲前缘储集岩孔隙度及渗透率较好,为最有利的沉积相带。

  • 标签: 准噶尔盆地 车拐斜坡区 三叠系 百口泉组 沉积相
  • 简介:丈岩鸪钼矿床为安徽省"十五"期间省级地质勘查专项费项目取得重要成果的4个金属矿床之一,是在过去的老矿点基础上经进一步工作查明的中型钨钼共生的层控夕卡岩型矿床.该矿床主要受燕山期细粒花岗岩外接触带下震旦统蓝田组层位控制,从蓝田组一段至蓝田组四段均有矿体分布.矿体呈层状、似层状,近平行互相叠置.本文在总结矿床地质特征和矿石质量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矿床成因和控矿因素,并分析了找矿方向,指出细粒花岗岩岩舌突进蓝田组围岩也即背斜的倾没部位以及矿床外围北东方向是找矿的有利部位,可作为今后进一步工作的重点地段.

  • 标签: 层控夕卡岩型 鸲钼共生矿 细粒花岗岩 蓝田组 百丈岩
  • 简介:在皖南泾县黄村石芒坑亩园志留纪地层中最新发现有较具规模的金矿,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找矿效果,安徽省金矿主要以伴生金或共生金为主,而本次发现的黄村石芒坑亩园的金矿则是以金为主,局部共生银、铜矿,该区金矿脉主要产于志留纪地层中,受构造、花岗斑岩脉作用控制明显,具有角砾岩型特征,该矿的发现对丰富该区成矿理论、地质找矿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 标签: 角砾岩型金矿 志留系 黄村石芒坑 江南过渡带
  • 简介:对克断裂下盘二叠系砂砾岩中碳酸盐胶结物的氧、碳稳定同位素的年代效应进行较正,对其组成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氧稳定同位素较轻,主要位于-16‰-10‰(PD8),而碳稳定同位素变化较大,大部分处于0-9‰(PDB),少量小于-159‰(PDB).经过分析计算,认为研究区砂砾岩中碳酸盐胶结物形成于早成岩晚期、70-90℃淡水环境中,这种结果与当时的构造背景、沉积环境、气候条件相符合.

  • 标签: 克百断裂 二叠系 砂砾岩 碳酸盐 稳定同位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