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免疫球蛋白的检验。方法对采集到的样本进行检验,从而为医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结论免疫球蛋白(Ig)是具有抗体活性和(或)抗体样结构的一类球蛋白,它存在于机体的血液、体液、外分泌腺及某些细胞膜上,约占血浆蛋白总量的20%。它是机体免疫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又是机体进行自我调节的重要因素。

  • 标签: 免疫球蛋白 检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肿瘤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检测,了解肿瘤患者血清IgG、IgA、IgM的含量。方法选择肿瘤患者175例,同时以健康对照组做对照分析,测定血清IgG、IgA、IgM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癌组血清IgG、IgA、IgM含量差异显著(P<0.05);结肠癌组血清IgG含量差异显著(P<0.05);卵巢癌组血清IgG、IgA含量差异显著(P<0.05);而IgM含量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肿瘤患者的体液免疫功能受到一定影响,但与免疫球蛋白含量不成正相关。

  • 标签: 肿瘤患者 免疫球蛋白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免疫球蛋白(Ig)在儿科临床中被广泛应用,但其疗效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免疫球蛋白在儿科临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从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纳入100名儿科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接受免疫球蛋白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症状明显改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免疫球蛋白在儿科临床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且不良反应较少。因此,免疫球蛋白可作为儿科临床治疗的重要辅助药物。

  • 标签: 免疫球蛋白 儿科 临床疗效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免疫球蛋白(Ig)在儿科临床中被广泛应用,但其疗效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免疫球蛋白在儿科临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从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纳入100名儿科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接受免疫球蛋白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症状明显改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免疫球蛋白在儿科临床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且不良反应较少。因此,免疫球蛋白可作为儿科临床治疗的重要辅助药物。

  • 标签: 免疫球蛋白 儿科 临床疗效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静注免疫球蛋白(PH4)联合喜炎平对麻疹合并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56例麻疹合并肺炎患儿。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入院时编号分组,双号为观察组,采用PH4联合喜炎平治疗,单号为对照组,单用喜炎平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及各项观察指标恢复正常所需的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各项生化指标恢复正常的时间及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的时间少于对照组(P<0.001)。结论对麻疹合并肺炎患儿联合PH4和喜炎平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 喜炎平注射液 麻疹 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治疗中给予人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中选取200例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00例,对照组100例,对照组患儿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观察两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体温下降,食欲改善及精神恢复时间同对照组比较,明显较短,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同对照组比较,明显较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症手足口病治疗中,使用人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辅助治疗,疗效确切,能有效缩短患儿症状改善时间,促进患儿恢复,应广泛运用。

  • 标签: 免疫球蛋白 重症手足口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与肿瘤免疫治疗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肿瘤科住院治疗的78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选择我院常规体检中无血缘关系的随机健康个体78例为正常对照组。进行DNA提取及KIR基因型分析。结果在所研究的78例肿瘤个体和78例正常个体中共检出了目前已知的18个KIR基因。且肿瘤患者的KIR基因频率与正常个体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癌症患者中,KIR的阻滞有可能成为切实可行的治疗选择以促进NK细胞介导的对肿瘤的细胞毒性反应。

  • 标签: 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 肿瘤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清免疫球蛋白在乙肝病患临床检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择取2015年12月到2016年12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治疗乙型肝炎的40例病患,设其为研究组;择取同期于笔者所在医院进行体检的40例健康受检者,设其为对照组。为两组受检对象检验血清免疫球蛋白并对比其检验结果。结果研究组的IgA、IgG、IgM检验结果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前研究组的IgA、IgG、IgM检验结果高于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血清免疫球蛋白的临床检验可以有效实现对乙肝的诊断以及对乙肝病情的有效鉴别。

  • 标签: 乙肝病患 血清免疫球蛋白 临床检验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诊断乙肝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患者共计160例,其中对照组80名患者,所有患者肝功能均正常。研究组80例患者,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0名、重型乙型肝炎30例、肝衰竭患者20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IgM、IgA、IgG)水平,从而判断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诊断乙肝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对照组患者免疫球蛋白水平显著低于研究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免疫球蛋白水平由低到高分别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肝衰竭患者。结论在诊断乙型肝炎患者中采取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可对病情情况进行有效判断从而确定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血清 免疫球蛋白 乙肝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针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免疫球蛋白进行检测的临床检验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8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者,同时在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检测结果以及不同阶段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在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免疫球蛋白A等指标比较上差异显著(TG=152.827,TM=17.099,TA=42.824)P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免疫球蛋白 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变性后的毒性作用机理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对来源不同的人免疫球蛋白采用静脉注射的毒性作用进行比较,分析毒性致死作用机理及主要原因。结果免疫球蛋白变性后可由血细胞凝集,造成心脑缺血甚至迅速死亡,该产品由不同厂家生产的热稳定性具有一定的差异。结论免疫球蛋白变性后具有致死性毒性,在运输保管中应控制好温度,以免由于高温导致药品发生变性。

  • 标签: 人免疫球蛋白 静脉注射 毒性机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大剂量(1g/kg)免疫球蛋白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疗效。方法对我院感染科病房住院67名重症手足口病患儿(除危重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抗病毒、抗继发细菌感染、应用糖皮质激素、控制颅高压及退热、镇静止惊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人免疫球蛋白总量为1g/kg,分2-3天应用,观察2组在改善发热、喜睡、食欲、呕吐等症状体征的时间和总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症状体征改善时间和总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在治疗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疗效肯定,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重症手足口病 人免疫球蛋白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阻断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临床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孕妇224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治疗组112例和对照组112例,治疗组孕7个月起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200IU,每隔1个月1次,共3次。对照组产前未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观察新生儿脐血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及新生儿脐血HBsAb(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检出率并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112例孕妇分娩的新生儿HBsAg阳性2例,感染率为1.79%;对照组112例,新生儿HBsAg阳性59例,感染率为52.68%。治疗组112例孕妇分娩的新生儿脐血HBsAb阳性检出43例(38.39%),对照组112例孕妇分娩的新生儿HBsAb阳性检出3例(2.67%)。结论孕晚期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被动免疫方式对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具有重大作用,同时加强产时、产后新生儿主被动免疫,减少了母婴垂直传播(宫内感染)的发生率,减少了乙型肝炎传播。

  • 标签: 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 母婴传播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糖变化与静脉使用人免疫球蛋白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1月-12月本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使用静脉免疫球蛋白新生儿3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导致新生儿血糖升高的临床特点、诊治经验,转归进行总结和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本组患儿在使用人免疫球蛋白后血糖均有不同程度增高,其中有9例患儿出现高血糖,该9例患儿在使用人免疫球蛋白前血糖均正常,使用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2小时后血糖均升高,最高者升至11.7mmol/L,最低者升至7.2mmol/L,随后9例患儿均于24小时内血糖自行恢复正常,其中2例再次静滴免疫球蛋白2小时后血糖再次升高,分别为9.7mmol/L、8.1mmol/L。结论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可导致新生儿血糖升高。

  • 标签: 新生儿 人免疫球蛋白 血糖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乙肝表面抗原(HBsAg)单阳性以及HbeAg也为阳性的双阳性孕妇进行产前注射HBIG和非注射HBIG两组对照,以及产后新生儿采用HBIG联合乙肝疫苗双重免疫,从而探讨免疫方法对阻断母婴乙型肝炎传播的效果,以及主、被动联合免疫的效果是否科学有效。方法选用产前健康查体结果为乙型肝炎HBsAg、HBeAg单阳性或双阳性的孕妇在产前3个月(妊娠28周)起每月注射一次HBIG和对照组产前不注射注射HBIG作为研究对象。新生儿均在出生时及15天时肌肉注射HBIG,满月、2个月和7个月龄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联合免疫。结论乙肝母婴传播有宫内感染、产时传播、产后传播3种方式,不论是单阳或双阳性孕妇及其婴儿,多次注射HBIG并联合接种乙肝疫苗进行主、被动联合免疫,是目前用于HBV母婴阻断的较好方法。

  • 标签: 乙型肝炎 免疫球蛋白 注射 阻断 感染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