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肺动脉高压致右心衰竭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根据我院的60例肺源性心脏病右心衰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30例,提供常规治疗,观察组增加多巴酚丁胺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有14例显效,15例有效,2例无效,临床有效率是96.6%;对照组有8例显效,17例有效,5例无效,有效率是83.3%,观察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多巴酚丁胺可以降低肺动脉阻力,提升心脏指数,提高心排量,减少心衰患者死亡几率,临床中应该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肺动脉高压 右心衰竭 多巴酚丁胺 泵入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科学的临床研究实验,对呼吸科室接受的患者存在的肺动脉高压疾病形成的原因进行研究,并确定该类患者的主要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回顾已有医患材料的方法进行真实度与可信度相对较高的医疗研究实验,从我院在2016年10月到2017年11月间接收的呼吸科患者中选出200例存在肺动脉高压疾病的患者,根据其就诊材料来研究病变形成原因与该种疾病的主要特点。结果在研究时间范围内,肺动脉高压患者占比达到6.04%,存在慢性血栓PH的患者有25例,低氧相关性以及肺部疾病患者有124例,出现了左心疾病的患者共有26例,患有动脉性疾病的患者有15例,剩余10例患者的情况相对复杂。有132例患者的患病程度达到了重度与重度,剩余108例患者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结论肺动脉高压患者中存在低氧相关性以及肺部疾病情况的数量比较多。

  • 标签: 呼吸科疾病 肺动脉高压 病因构成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12导联心电图在肺动脉高压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38例肺动脉高压患者(研究组)和26例非肺动脉高压患者(对照组),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电图参数。结果两组患者在右心房平均压、肺动脉平均压、心指数(CI)、肺血管阻力(PV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Ⅰ导联S波、V1导联R波、V5导联S波、aVR导联R波振幅、V1导联R/S比值、Rv1+Sv5、Ⅱ导联P波振幅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QRs电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右偏,Ⅱ导联P波宽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导联S波振幅>0.21mV、QRS电轴>87°诊断肺动脉高压的价值较高(敏感性分别为89%、86%,特异性分别为8l%、92%)。另外,Rv1+Sv5>0.76mV也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敏感性84%、特异性83%)。QRS电轴与血液动力学参数相关性较高,其中与肺动脉平均压(mPAP)、肺血管阻力(PVR)、心指数(CI)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3、0.71、-0.54。结论12导联心电图对肺动脉高压具有高度敏感性,可利用于早期临床诊断,Ⅰ导联S波振幅>0.21mV、QRS电轴>87°、Rv1+Sv5>0.76mV等右心室肥大征象时应考虑到肺动脉高压可能。

  • 标签: 心电图 肺动脉高压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无创机械通气在老年肺动脉高压患者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8月-2018年2月收治的老年肺动脉高压并发呼吸衰竭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通气方式不同分为有创组和无创组,每组42例,分别采用有创通气和无创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PaO2以及PaCO2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有创组治疗后比较,无创组患者治疗后PaO2以及PaCO2改善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创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76%,明显低于有创组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机械通气可以显著改善老年肺动脉高压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氧合功能,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进行广泛的推广。

  • 标签: 肺动脉高压 呼吸衰竭 老年 无创机械通气 有创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气道护理的量化评估模式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术后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给予对照组传统气道呼吸道护理模式处理,观察组予以气道护理量化评估模式处理。对比两组患儿的术后监护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使用统计学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与监护时间均优于常规组患儿,但两组差异具有具有可比性(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病率(13.33%)低于对照组患儿(30.00%),但两组差异具有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术使用量化评估模式进行气道护理,为术后气道吸痰最佳时机提供依据,可缩短治疗时间,降低并发症。

  • 标签: 气道护理 量化评估模式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肺动脉高压
  • 简介:摘要目的由于多层螺旋CT的广泛应用,以及强大的后处理技术的发展,从而大幅度的提高了肺栓塞的诊断率,为临床治疗提供了较为有效的、客观的影像依据。方法我科使用飞利浦64排128层螺旋CT机对94例临床怀疑肺栓塞的患者进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后,将薄层重建图象导入Syngo软件工作站,采用不同的重建方法MIP(最大密度投影)、MPR(多平面重组)、SSD(表面遮盖显示)、VR(容积再现)进行重建获得CTA图像及三维重建图象。结果94例临床疑似患者中57例患者均清晰显示肺动脉栓塞的直接CT征象不规则的充盈缺损、中心性充盈缺损,22例显示肺动脉栓塞的直接征象及间接征象,大部分患者得到了临床及时、有效的治疗。随访51例患者,35例经过临床治疗后基本吸收。结论多层螺旋MSCTPA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了大量的影像信息及重要的影像学依据,是评估预后的一种理想成像的方法,特别是准确的定位对临床治疗制定方案具有独特的指导意义。

  • 标签: 多层螺旋CTA 图像后处理技术 肺动脉栓塞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8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94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依据入院顺序单双号进行分组,47例单号者设为参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法;47例双号者设为实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加用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治疗,对比二组疗效。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95.74%>74.47%),实验组的sPAP(肺动脉收缩压)、PaO2(血氧分压)的改善程度对比参照组更加显著,两组数据对比P<0.05;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为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采用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治疗,对改善心功能、降低肺动脉压均有积极帮助,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硝酸异山梨酯 慢性心力衰竭 肺动脉高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心肌梗死左心室改变及左心功能行彩超检查的价值与意义。方法应用GEvivid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178例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心室改变情况以及左心功能采取临床医学影像检查,并针对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予以了总结及分析。结果本次研究所有入选的174例患者,左心室壁均存在有一定的薄厚不均情况,另外有174例患者的检查结果表明其左心室的舒末内径有一定的增大趋势,还有54例患者的检车结果显示二尖瓣血流频谱的A点峰值相对于E点峰值较高,16例患者的检查结果显示位于梗死区域出现了膨展状况,且存在有室壁瘤的状况。结论临床上在针对心肌梗死患者开展介入治疗、随访和复查等诊治方式的过程当中,应用以彩色多普勒检查方式能够对患者的诊治过程提供以十分有效的帮助,具有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与作用。

  • 标签: 心肌梗死 左心室 彩超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Fontaine分期与CTA检查下肢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临床资料齐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150例,入院时将其进行临床Fontaine分期,入院后给予CTA检查评估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情况,并将临床Fontaine分期与CTA检查评估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情况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结果临床Fontaine分期分为I、II、III、IV期,CTA检查下肢动脉评估结果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狭窄、闭塞,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说明两组之间存在正相关(rs=0.8623,P<0.05)。结论利用CTA检查对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情况作评估,就能够对临床Fontaine分期做出很好的预判价值,进而可以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及预后的预估提供帮助。

  • 标签: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Fontaine分期 下肢动脉狭窄程度 CTA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于2017年03月--2018年03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电脑完全随机分组法,将之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有40例。常规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予以重组人脑利钠肽。结果研究组LVEDd(左室舒张)、LVEDs(收缩末期内径)明显低于常规组,且FS(左室内径缩短率)、LVEF(左室射血分数)、LVMI(左室质量指数)、IVST(室间隔厚度)等指标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行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可有效改善功能,抑制心室重构。

  • 标签: 重组人脑利钠肽 慢性心力衰竭 心功能 心室重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身麻醉中连续无创动脉血压监测、有创动脉血压监测一致性。方法本次研究用随机数字表法纳入对象50例行全身麻醉患者,给患者行连续无创动脉血压监测获得的数据为观察组,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获得的数据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数据间存在的差异性。结果两组获得的数据中MAP、SVV、CO、SV这4个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数据中SBP、DBP、PPV这3个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全身麻醉的患者使用连续无创动脉血压监测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效果具有一致性,不过在SBP、DBP、PPV这3个指标监测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差异,临床应用时需高度重视此方面情况。

  • 标签: 全身麻醉 连续无创动脉血压监测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 一致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颈动脉狭窄和脑卒中高危群体筛查使用颈动脉超声诊断的临床效果,给临床防治脑卒中提供依据。方法根据2012年2月至2013年5月我院的160例接受颈动脉超声诊断的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成两组,有42例患者年龄不超过60岁,有118例患者超过60岁,对这两组患者的临床检查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年龄超过60岁的患者发生下肢动脉疾病、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几率要比不超过60岁患者要高,两组的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颈动脉狭窄和脑卒中的高发群体是超过60岁的群体以及患有下肢动脉疾病、冠心病的群体。结论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能准确判定颈动脉狭窄部位及程度,可检出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和脑卒中高危人群,为脑卒中防治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颈动脉超声 颈动脉狭窄 脑卒中 筛查
  • 简介:摘要左房黏液瘤是心脏常见的肿瘤,其生物学特性被认为是良性肿瘤,左房粘液瘤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脑栓塞,其次为体循环栓塞。而栓塞常造成多种多样的系统损害,死亡率、致残率都很高,在某种程度上不亚于恶性肿瘤。文献报道心房粘液瘤可以导致多种神经系统损害,有一部分表现为颅内多发性动脉瘤及继发的缺血或出血性损害1-2。我院2017年11月手术治疗左房粘液瘤1例,经精心治疗、护理,现患者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左房粘液瘤 脑动脉多发动脉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子宫动脉栓塞术在子宫肌瘤治疗中所发挥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5月~2018年2月诊治的子宫肌瘤患者63例进行治疗分析,患者均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进行治疗,统计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肌瘤体积的变化情况。结果患者手术后子宫肌瘤体积显著减小,患者治疗显著例,有效例,无效例,治疗总有效率为。结论在子宫肌瘤的治疗中应用子宫动脉栓塞术能够显著缩小肌瘤,促进临床症状好转,值得应用。

  • 标签: 子宫动脉栓塞术 子宫肌瘤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为了研究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的疗效以及治疗后的效果,我院对42个患有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患者进行了治疗研究,使用相关的软件进行了数据分析,经过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观察分析,发现了3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患者,根据结果分析,脾栓塞体积较大的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的概率更高。

  • 标签: 脾功能亢进 脾栓塞 肝硬化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对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75例确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对检出率及二维超声声像图进行观察与研究。结果本次研究的75例患者中,共71例检出椎动脉狭窄现象,检出率为94.67%;检出椎动脉狭窄的患者二维超声声像图均呈现程度不一的椎动脉狭窄现象,且存在椎动脉管壁增厚、回声增强等现象,其中27例患者伴随椎动脉走行弯曲现象,9例患者存在不规则低回声血栓,11例患者伴随粥样斑块形成。结论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提供可靠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椎动脉型颈椎病 多普勒 研究
  • 简介:摘要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病因,20%-30%缺血性卒中由颈动脉引起1,严重危害人类生命。然而颈动脉成形术(carotidarterystenting,CAS)已成为临床上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主要方法之一,可有效的预防脑缺血发作。本文对该术常见并发症的护理综述如下。

  • 标签: 颈动脉支架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主动脉窦瘤破裂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表现、手术方式因是否合并室缺而具有较大区别。因此护理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根据患者不同特点实施护理,以提高手术后的护理质量。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主动脉窦瘤破裂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动脉肿瘤行早期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1月~2017年6月,于我院收治的脑动脉肿瘤患者中选取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在入院3d后行介入栓塞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动脉瘤破裂早期(入院3d内)行介入栓塞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与随访6个月时的改良mRS(Rankin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完全栓塞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50%),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低于对照组(37.5%),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改良mRS评分为(1.02±0.29)分,低于对照组的(2.59±0.76)分,差异显著,t=12.6782,P=0.0000。结果脑动脉肿瘤行早期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推广。

  • 标签: 脑动脉肿瘤 早期 介入栓塞 疗效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