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小板抗体(血小板特异性抗体HPA和(或)HLA相关抗体,以下统称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探讨提高血小板输注效果的策略。方法分析反复多次输血患者血小板输注后效果,对血小板输注无效者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对抗体阳性患者进行血小板交叉配型,分析配合性输注后效果,通过血小板纠正指数(CCI)评估输注后效果。结果196例反复多次输血(红细胞、血小板等)患者输注血小板后,发生血小板输注无效(PTR)67例(34.1%),对判断为PTR患者检测血小板抗体,阳性52例(77.6%);对52例抗体阳性患者进行血小板交叉配型,配型成功27例,血小板输注有效23例,有效率为85.1%;余下25例血小板配型未找到相配合者采取随机输注,血小板输注有效4例,有效率为16.0%。结论对于反复输血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查是很有必要的;对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进行血小板配型,可显著提高血小板输注效果。

  • 标签: 血小板抗体 血小板配型 血小板输注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机采血小板和手工浓缩血小板活性。方法测定机采血小板和手工浓缩血小板的聚集反应性和体外激活程度。结果手工浓缩血小板与机采血小板的聚集反应性和激活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种采集血小板的方法均可以应用于临床治疗和研究中。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我市多次捐献血小板的献血者采前血小板计数与首次献血小板的献血者的计数有无差异。方法对2011年到2012年6月30日自愿来我站献血的1274例成分献血者的采前血小板计数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将首次捐献机采血小板的采前血小板计数与第三次献血小板的采前计数、第五次献血小板的采前计数及第十次献血小板的采前计数进行比较后并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多次捐献血小板对献血者的采前血小板计数的影响是可以接受的,对身体健康也并无不利影响。

  • 标签: 机采血小板 采前血小板计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就是使用自动化程序在一次性无菌密闭的管道系统内通过密度、梯度离心,进行血小板的分离和去除,并将其他血液成分同步回输至患者体内。能及时去除患者外周血中大量增生的血小板,防止血栓发生,又可避免血液中其他成分丢失,是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及其他骨髓增生性疾病的临床辅助治疗的重要手段。

  • 标签: 血小板 采集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采用rhTPO治疗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46例作为治疗组,选取同期采用rhIL-11治疗的血小板减少症4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1.3%,对照组为76.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血小板值以及用药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血小板开始恢复时间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血小板减少症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 血小板减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研究近年来我科进行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报告。结论PAIg检测有助于ITP的诊断、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并判断疗效.

  • 标签: 血小板相关抗体的检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脾切除术后通过阿司匹林及双嘧达莫的干预对患者血小板数量有无显著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至2012年收治的外伤性脾破裂行全脾切除术78例患者临床资料,随即分成两组,对照组术后不给于口服阿司匹林,治疗组给与口服阿司匹林100毫克及双嘧达莫40毫克日1次,采用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患者血小板数量的变化曲线。结果术后5天血小板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血小板由高峰恢复至安全值(血小板值≤500×109/L)时间治疗组平均12.25天,对照组平均22.37天,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在脾切除术后治疗过程中能有效缩短血小板数量恢复正常时间,并减少血栓性并发症发生。

  • 标签: 脾破裂 脾切除 阿司匹林 双嘧达莫 血小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血小板抗体检测对肿瘤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2月到2022年1月的一年间收集的需行血小板输注治疗的肿瘤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血小板抗体检测,记录患者的血小板抗体阳性检出率,比较有输血史、无输血史患者的抗体阳性检出率。同时将血小板抗体检测阳性的患者进行组内再分组,两小组分别采用随机输注和配合性输注的方法,比较两小组患者的输注效果。结果:120例肿瘤患者经血小板抗体检测,共检出阳性患者18例,阳性率为15.00%,其中,有既往输血史和无既往输血史患者的检出阳性率分别为23.94%(17/71)、2.04%(1/49),前者显著高于后者,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有既往输血史的患者随着输血次数的增加,血小板抗体检出率逐渐升高。血小板抗体阳性的患者经随机输注或配合性输注后,配合性输注组输血1h后CCI、输血24h后CCI以及输血有效率均显著高于随机输注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肿瘤患者多次输血容易使患者产生同种抗体,影响输血效果,而在输血前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型,对患者实施配合性输注,则可大大提升输血疗效,避免因此带来的血液资源浪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血小板抗体检测 肿瘤 血小板输注 疗效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特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thrombocytopenticpurpuraITP)患者血小板平均容积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来院诊治的ITP患者52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来院体检的健康儿童4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化分析仪,对ITP患者的MPV(血小板平均体积)、Plt(血小板计数)、PDW(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P-LCR(大血小板比率)的参数变化进行检测。结果观察组的MPV、PDW、P-LCR血小板指标较对照组高,观察组的Plt指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PV、Plt、PDW、P-LCR在不同病变程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MPV、Plt、PDW、P-LCR血小板参数的检测对特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为病情判断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特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平均容积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 血小板输注是临床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缺陷患者的出血,是临床上重要的支持疗法,常用于严重创伤或重大手术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 PTR )的影响因素主要有非免疫因素以致血小板输注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患者多次输血后的免疫因素产生血小板抗体使得血小板被加速清除。

  • 标签: 血小板输注 非免疫因素 免疫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妊娠期特殊生理条件下血小板功能状况,寻找并建立孕周相关的血小板计数参考范围。方法收集在本院建卡、生产直至产后检查“正常”的孕妇58例。分别观察其15周之前、20-25周、30-35周及产后4周以后血小板计数及血小板活化状态(选择MPV和GMP140两指标观察)。选同期本院在健康体检的非孕妇女45例为正常非孕对照组。结果正常妊娠妇女MPV和GMP140与正常非孕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与正常非孕对照组比较,正常妊娠孕妇血小板计数随孕期增加而逐渐降低,至孕晚期降至最低点。结论正常妊娠期间血小板计数随孕周增加而降低,但血小板活化状态正常。孕期相关血小板参考值范围是早孕155(78~289)×109/L,中孕140(75~260)×109/L,晚孕135(73~220)×109/L。

  • 标签: 参考值范围 孕期相关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平均体积(MPV) 颗粒膜蛋白140(GMP-14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因储备浓缩血小板而导致的报废。方法收集本血站近三年来的浓缩血小板报废资料采用统计方法分析处理。结果显示近三年来单采血小板利用率较高,手工浓缩血小板累计报废368个治疗量,报废率高达36.85%。

  • 标签: 单采血小板手工浓缩血小板成分血报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