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年龄分段探讨健康筛查者的血糖与其他代谢指标相关的特点。方法随机抽取来我院查体中心的部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共1094例,分为20~29岁(232例)、30~39岁(249例)、40~49岁(218例)、50~59岁(200例)和≥60岁(159例)5个年龄段。次晨取空腹血进行空腹血糖(FBG)、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血尿酸等生化测定及计算体重指数(BMI)。结果〉50岁FBG较低年龄段明显升高,但在正常范围;老年人中血尿酸、血糖和年龄三者呈正相关,BMI、血脂指标未出现与血糖和年龄相关。结论中老年人潜在血糖和年龄伴随改变。

  • 标签: 年龄 血糖 代谢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过敏结膜炎的泪膜功能,并分析其与干眼症发生的相关。方法取临床诊断为过敏结膜炎的35例作观察,分别做基础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结果过敏结膜炎常合并干眼症的相关症状干涩感20例(57%),伴眼疲劳15例(42%),伴异物感12例(34%),伴烧灼感10例(29%)。结论过敏结膜炎泪膜功能发生改变,是干眼症的易患人群。

  • 标签: 过敏性结膜炎 干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分别检测100例冠心病患者和10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胆红素的水平。结果冠心病组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浓度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密切相关,可能成为预测或控制冠心病的参考指标。

  • 标签: 血清胆红素 冠心病 浓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与心脑血管病之间的相关。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分别检测脑血管疾病患者及健康人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血管病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同型半胱氨酸的增高与心脑血管病发生有关,是心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心脑血管疾病 同型半胱氨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测定血清胆红素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本院2009年8月~2012年9月103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88例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集所有试验者空腹静脉血3ml,常规离心分离血清,测定观察组患者的血清胆红素及血脂,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TBIL、DBIL、IBIL、TG、TC、LDL-C及HDL-C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进行血清胆红素测定,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是预防冠心病发病的重要指标之一。

  • 标签: 血清胆红素 冠心病 血脂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精神因素对胃食管阀瓣(GEFV)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08年4月至2010年7月我院消化内科218例因上消化道症状行常规内镜检查的病人(排除食管癌、胃癌、食管静脉曲张及各种病因导致的幽门梗阻)。其中男141人、女77人,年龄17岁—85岁。首先,在行内镜检查前填写zung抑郁自评表(SDS)和焦虑自评表(SAS),然后,在检查中进行GEFV分级。最后,对218例病人年龄、性别比例与GEFV分级的关系、精神因素与GEFV分级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精神心理异常(SDS≥50%或SAS≥50分)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GEFV的分级明显升高,Ⅲ+Ⅳ级发生率明显高于Ⅰ+Ⅱ级的发生率(P<0.05)。结论精神因素有可能通过其在内脏感觉传导通路的信号传导,引起胃食管阀瓣的功能异常,从而导致GERD的发生。

  • 标签: 精神因素 胃食管阀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产后出血与手术指征的关系。方法分析2010年6月1日至2013年3月31日我科剖宫产1798人,发生产后出血450人。结果未试产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高于试产后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疤痕子宫、巨大儿、双胎产后出血发生率增高。结论减少社会因素剖宫产,减少疤痕子宫,减少巨大儿发生可减少剖宫产产后出血。

  • 标签: 产后出血 剖宫产 手术指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相关获得性肺炎的预防。方法针对我院2012住院期间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此组患者未进行相关获得性肺炎的预防措施;针对我院2013年住院期间的患者为观察组,此组患者进行相关获得性肺炎的预防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中的相关获得性肺炎的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时间段内患者进行有效的相关获得性肺炎的预防措施后患者的发病率以及患者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医院相关获得性肺炎采取有效的整体预防措施能够明显的降低肺炎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为患者康复做有效的保障。

  • 标签: 相关性获得性肺炎 预防措施 患者满意度 发病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吸烟与高血压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自2011年3月到2012年3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102例社区高血压患者,将这102例患者按是否吸烟分为吸烟组和不吸烟组,其中吸烟组患者59例不吸烟组患者63例。经一段时间的相同的治疗,运用PP21000动脉弹性检测仪检测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与检测,我们发现吸烟组高血压患者的baPWV值明显高于不吸烟组高血压患者,并且baPWV随吸烟史的增加而不断升高。结论高血压患者的大动脉因吸烟引起弹性显著降低,从而进一步损害患者的大动脉。增加了高血压病死亡的几率。

  • 标签: 高血压 吸烟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肾小球肾炎(肾炎)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分析34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的临床表现及肾活检光镜、免疫荧光特点。结果34例HBV相关肾炎临床表现以肾病综合征最常见(64.7%);其次是慢性肾炎,为35.3%。病理类型多样化,其中主要为膜肾病和膜增殖肾炎,分别为70.6%、23.5%。结论肾小球膜性病变、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为HBV相关肾炎的典型病理表现。HBV相关肾炎的病理特点支持本病为免疫复合物性肾炎的本质。鉴于HBV相关肾炎的一些病理特点与狼疮肾炎相似,有必要结合临床对二者进行鉴别。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肾活检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钾血症和心律失常的关系及心电图特点、补钾后的疗效。方法分析58例低钾血症所致心律失常患者的低血钾病因、临床表现、血清钾浓度、心电图表现及心律失常类型,观察补钾措施等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从离子通道等角度分析低钾血症后发生各种心律失常的原因。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院内护士的职业倦怠程度和形成因素,掌握护理差错的原因,分析并研究护理差错事故与护士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方法2011年1月—9月期间对某三级甲等医院的130名护士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资料收集。问卷一部分是基本资料调查表,另一部分是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1。按照标准方法和程序来记录护士所发生的护理差错,统计有职业倦怠现象的护士与无职业倦怠现象的护士出现护理差错事故的次数。结果在130名参与调查的护士中,有89名护士(68.46%)有职业倦怠现象,在调查期间内发生护理差错154次;41名护士(31.54%)没有职业倦怠现象,在调查期间发生护理差错30次。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士广泛存在职业倦怠现象,出现职业倦怠现象的护士往往比没有职业倦怠的护士更易造成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 标签: 护理差错事故 职业倦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呼吸衰竭患者血气分析指标与预后的相关。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2013年收治的45例呼吸衰竭患者临床资料,观察生存组(n=34)与死亡组(n=21)之间每日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观察指标包括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及HCO3-,分析血气分析指标与呼吸衰竭预后间的相关。结果生存组pH均值、PaCO2及HCO3-分别为(7.46±0.10)、(35.4±12.5)mmHg及(21.7±4.1)mmol/L,死亡组pH均值、PaCO2及HCO3-分别为(7.32±0.15)、(44.2±10.5)mmHg及(24.6±3.9)mmol/L,生存组pH均值及HCO3-x相比死亡组更加稳定,而PaCO2低于死亡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衰竭生存患者机械通气后血气分析指标显著优于死亡组,生存组患者酸碱平衡稳定,死亡组的PaCO2及HCO3-出现明显变化,血气分析指标与呼吸衰竭患者预后呈显著相关

  • 标签: 呼吸衰竭 血气分析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R胸部摄片质量同自动曝光量二者具有的相关。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3年12月实施胸部摄片的患者340例,对其临床胸片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对其背景信号值、肝脏信号值以及肺野信号值进行准确测量,并对曝光指数以及曝光剂量等数值进行详细记录。结果完成平均辐射剂量的测定后,得出数据为0.554±0.125dGycm2,完成平均背景信号值的测定后,得出的数据为26894±1078,二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62(P<0.05)。结论针对DR胸片摄片质量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利用对诸多选定点信号进行测量的方法表现出可行,满足设定的曝光指数范围。选择自动曝光,通过此种方法得出的剂量同患者DR胸部摄片进行比较的对比度表现出相关。在自动曝光的前提下能够有效确保影像质量满足相关的诊断要求,针对瘦小患者,合理将辐射剂量降低对最终获得的图像质量不会造成显著的影响。

  • 标签: DR胸部摄片 自动曝光量 相关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复发、再发性和重现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的临床特征,探索不同抗生素治疗方案对腹膜炎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研究2010年1月至20013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腹膜透析置管术的住院腹膜透析病人95例,按是否发生腹膜炎分为腹膜炎组和非腹膜炎组。其中腹膜炎组又分为复发组、再发组、重现组和单发组。记录每例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病、慢性病、肠道功能紊乱情况、腹透液培养及药敏试验及常规化验检查。比较各组患者的一般状况、致病菌和三种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及转归。结果在选取的95例中,37例未发生腹膜炎,58例发生腹膜炎,包括单发45例,复发8例,再发4例,重现1例。病原菌培养阳性49例次,阳性率为84.48%。革兰氏阳性菌30例次,占51.72%;革兰氏阴性菌16例次,占27.59%,其中肠源细菌感染14例次;真菌3例次,占5.17%。革兰氏阳性菌中以表皮葡萄球菌所占比例最高,13例次。革兰阴性菌中以大肠杆菌所占比例最高,9例次。复发性和重现腹膜炎的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阳性菌,而再发性腹膜炎为革兰阴性菌为主。结论头孢他啶+头孢唑林组与头孢他啶+万古霉素组的治愈率、拔管率没有明显的不同,头孢唑林仍可作为G+菌感染者临床首选药物,也可选用万古霉素或利福平,但应注意万古霉素的耐药情况。

  • 标签: 腹膜透析 腹膜炎 抗生素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产科超声危急值报告与临床医疗安全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5月-2012年10月实行妇产科超声危急值报告制度后,妇产科临床医疗安全的情况观察总结;对实行危急值报告制度前3年,危急患者医疗干预时间、产科、妇科患者及围生儿危急重症急救率、急救成功率及医患纠纷率等进行比较.结果超声危急值报告率与孕产妇及围生儿急救发生率呈负相关,妇产科超声危急值报告制度建立后对危急患者医疗干预开始时间明显缩短,孕产妇科及围生儿危急重症的急救成功率明显提高,医患纠纷发生明显降低。结论临床妇产科超声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建立与应用,可有效提高孕产妇及围生儿的生命安全,提高了医疗安全,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 标签: 危急值 妇产科 超声检查 医疗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中药注射剂说明书科学、内容是否完整,并总结说明书在临床用药安全、合理方面的指导意义。方法对10份中药注射剂说明书(艾迪针、鸦胆子油乳针、舒血宁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苦碟子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灯盏花素、血必净针、注射用炎琥宁)进行分析,统计说明书中各项目内容完整,并评估其对合理用药的指导作用。结果10份中药注射剂的说明书中,药理作用、注意事项、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特殊人群用药5个栏目不完整性问题突出,其完整度分别为30%、50%、40%、20%、20%。另外,功能主治栏以西医理论描述者占30%。结论中药注射剂说明书不完整是影响其质量的主要问题,且对于临床合理用药指导作用不足,尤其是注意事项、药物间相互作用及特殊人群用药栏目,内容欠缺长导致临床不合理用药,也是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原因。

  • 标签: 中药注射液 药品说明书 合理用药 相关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后出血转化与脂代谢异常的相关。方法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8月间收治的218例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成两组。观察组109例,为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患者;对照组109例,为脑梗死后未发生出血转化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脂代谢情况。结果脑梗死后未发生出血转化时,观察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显著(P<0.05),观察组甘油三酯增高、总胆固醇增高、低密度脂蛋白增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的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脂代谢异常会增加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可能,针对血脂异常合理使用调脂药物,能预防和减少脑梗死出血转化的发生。

  • 标签: 脑梗死 出血转化 脂代谢异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减退在女性不孕症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对前来我院就诊的135例女性不孕患者血清中的FT3、FT4、TSH进行测定,对照组为健康体健女性68例。结果在不孕组中,FT3超出正常范围2例,比例为1.48﹪;FT4超出正常范围3例,比例为2.22﹪;TSH超出正常范围21例,比例为15.56﹪。结论甲状腺功能减退与女性不孕有密切关系。

  • 标签: 甲状腺功能 女性不孕 FT3 FT4 TSH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电图对急性周围面瘫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60例周围面神经瘫痪病人,均进行过肌电图测定,并给予标准治疗,并对其预后进行评价。结果应用肌电图诊断周围面神经麻痹为神经失用的预后,明显较诊断为轴索断裂者好(P<0.05)。结论肌电图检查判断病损、面肌预后转归有效、直观,是一种简便的重要指标。

  • 标签: 肌电图 周围性面瘫 预后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