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估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实施对控制麻疹发病的效果,为加速控制麻疹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9年3月对梅州8月龄至14岁儿童均实施麻疹疫苗强化接种,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强化免疫前后目标人群麻疹IgG抗体;并利用全市麻疹病例监测资料,对强化免疫前5年(2004—2008年)和2009年强化免疫后1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009年梅州8月龄至14岁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率为98.36%(868396/882878),强化免疫后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上升至98.52%(1067/1083),预防麻疹显性感染的抗体滴度≥1∶800的比例上升至88.09%(954/1083),抗体几何均数从1605.72mIU/mL上升至5870.33mIU/mL,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9年强化免疫后1年的全市平均发病率为0.06/10万,比强化免疫前5年(2004—2008年)的平均发病率(1.71/10万)明显下降;8月龄至14岁发病率为0.04/10万,比强化免疫前5年的(1.20/10万)明显下降;强化免疫后2009年5月至2010年4月仅发生3例麻疹,且无暴发疫情。结论在保持较高常规免疫覆盖率的基础上,实施麻疹疫苗初始强化免疫,对于迅速提高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减少易感人群的比例,控制麻疹的暴发或流行效果显著。

  • 标签: 麻疹疫苗 免疫接种 加强 评价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梅州常见皮肤性病的就诊情况,作为我们对皮肤性病学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方法收集统计本地区各医院门诊部,因皮肤病、性病来院诊治的病例数,并对其按疾病的病名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到皮肤性病病例2619例。按教材中的疾病名称进行分类统计,结果表明临床上常见皮肤性病有接触性皮炎、药疹、荨麻疹、体癣工农业皮炎的发病率较高,而皮肤结核,头癣的发病率明显偏低,且城镇、农村、厂矿的病例又有不同。性病发病年龄以青壮年居多等。结论通过调查分析本地区常见皮肤性病的发病率情况,对我们教学时有针对性地选择本地区的多发病进行重点教学,对培养基层实用型人才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皮肤性病 调查 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梅州艾滋病流行状况,为艾滋病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报告的1992—2013年梅州艾滋病疫情数据以及哨点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梅州自1992年报告首例HIV感染者以来,截至2013年12月31日,累计报告HIV/AIDS病例390例,其中HIV感染者214例,AIDS患者176例,死亡161例。男性274例,女性116例,男女性别比为2.36∶1。年龄分布以20-49岁青壮年为主,占总数的68.72%(268/390)。职业以农民为主,占32.31%(126/390);其次为家政、家务及待业,占14.10%(55/390)。传播途径以异性性接触传播为主,占75.64%(295/390)。结论梅州艾滋病流行传播速度已进入快速增长期,疫情正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持续扩散,开展普通人群和重点人群的艾滋病防控工作刻不容缓。

  • 标签: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流行病学
  • 简介:目的了解2010―2013年梅州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流行特征,掌握疫情变化趋势,为进一步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2013年梅州手足口病重症病例进行分析。结果2010―2013年梅州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44412例,年均发病率为259.88/10万;其中重症病例90例,重症发生率为0.20%;死亡9例,病死率为0.02%。全市8个县(、区)均有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报告,其中五华县重症发生率最高,为0.34%;重症病例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4―7月,共报告70例,占总数的77.78%(70/90);男性58例,女性32例,男女性别比为1.81∶1,男女重症发生率分别为0.21%和0.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岁儿童共报告79例,占总数的87.78%(79/90),不同年龄组之间重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以散居儿童为主,共报告84例,占总数的93.33%(84/90)。75例实验室确诊重症病例中检出EV71阳性60例,占80.00%(60/75)。结论梅州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以3岁及以下散居儿童为主,应加强对该人群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有效减少重症病例的发生,切实保障儿童的身体健康。

  • 标签: 手足口病 重症病例 流行病学
  • 简介:目的了解广东梅州2012-2017年腹泻患者中诺如病毒(norovirus,NV)和轮状病毒(rotavirus,RV)的感染情况和流行趋势。方法采集梅州监测门诊中'腹泻病例'的粪便标本和/或呕吐物标本3066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开展NV(GI、GII)核酸检测与RV抗原检测。结果检出NV和RV阳性823份,总阳性率为26.84%,其中NV阳性率为13.24%,RV阳性率为13.60%;2012-2017年连续检测显示NV阳性率呈波动趋势,RV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NV和RV感染具有季节性,高峰期分别在10-11月和1-2月。不同年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5岁及以下年龄组为主要感染对象。结论梅州病毒性腹泻病原NV和RV在全年各月份均有检出,以冬春季为感染高峰。阳性率总体有所下降但仍需引起关注,继续加强监测,以减少疾病的流行。

  • 标签: 腹泻监测 诺如病毒 轮状病毒 流行病学
  • 简介:为加强对流脑的监测,及时防制可能出现新的流行,我省在广州、韶关、清远三设立了流脑监测点,现将1990年我省流脑疫情及各监测点工作情况整理如下:一、疫情概况1,发病率:1990年全省疫情较为平静,各地未见有暴发点报告。全年发病109例,死

  • 标签: 三市 疫情监测 监测点 暴发点 流行菌群 抗体检测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广东粮油产品和儿童食品安全状况,为日常监管提供信息,促进食品安全水平的提高。方法在广东不同经济层次(发达、中等、不发达地区)的五大城市中选择38个批发市场,重复3次采集大米96份、小麦粉80份、大豆油68份、菜籽油104份、婴儿奶粉179份、乳饮料175份共703份,进行产品关键指标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总合格率为98.7%(694/703),其中乳饮料合格率较低(95.4%),主要为细菌总数超标。结论该次调查粮油、儿童食品合格率高,抽检样品量大,连续性好,提示本次调查广东粮油、儿童食品安全性高。

  • 标签: 食品检查
  • 简介:目的通过对广东2001年卫生资源现状分析,为制定全省卫生规划提供参考.方法对广东不同地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卫生资源的多项指标进行绝对数、均数、百分构成的描述分析、比较分析.结果2001年,广东共有各级各类卫生机构8638所,床位172735张,卫生人员总数为330418,其中卫技人员占81.21%,全省每千人口平均拥有卫技人员数、医生数、护士数、药剂人员数分别为3.55、1.50、1.13及0.39人,拥有病床数为2.14张,万人拥有一般仪器和大型设备分别为7.62、1.18台.卫生资源配置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各地政府投入差异较大;卫生资源以全民所有制为主体.结论广东卫生资源较丰富,但配置不合理.要做好卫生规划,调整卫生资源存量,合理布局,加强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卫生资源的投入力度.

  • 标签: 卫生资源 配置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00~2005年广东政府卫生经费的变化趋势及卫生经费中卫生事业费的执行情况,为制定区域卫生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广东卫生统计年鉴等基本资料,对广东2000~2005年政府卫生投入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000~2005年间政府对卫生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卫生事业费逐年增加。2005年全省政府卫生事业实际执行费用551840万元,卫生事业执行费占财政支出的2.2%,与2000年相比,我省投入的卫生事业费总量增加明显。结论广东2000~2005年政府卫生投入有所增加,但其增加幅度低于国民经济及财政支出的增加幅度,且低于在其它方面的投入,广东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与卫生事业的实际需求尚有一定差距。

  • 标签: 卫生投入 卫生事业费 比重
  • 简介:本文对1987~1989年广东城乡死亡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三年总死亡率为5.75‰,男女、城乡死亡率比较,经标化后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婴儿、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17.87‰、10.00‰。平均期望寿命为73.39岁,死因顺位显示,前六位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意外死亡、传染病、消化道系统疾病。主要死因顺位男女、城乡比较,主要表现在恶性肿瘤与呼吸系统位次替换。提示防治重点有所侧重,以有效降低死亡率,提高人群寿命。为卫生保健工作规划提供依据,我们连续三年(1987~1989年)系统对我省人群死亡谱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死亡资料 死因顺位 循环系统疾病 平均期望寿命 新生儿死亡率 死亡谱
  • 简介:该文应用基尼系数对广东卫生资源供给、利用和需求分布现状的公平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从供给看,医生和病床总量分布均较公平,但三级医院医生和病床的分布不公平(基尼系数>0.5);(2)从利用看,无论是总量还是三级医院,医生、病床分布的基尼系数均>0.6,说明考虑利用后的不公平性增加;(3)需求和需要总量基本上公平,但对三级医院医生和病床的需求不公平性较高,基尼系数均在0.6以上。

  • 标签: 卫生资源 公平性 基尼系数 医生 床位 广东
  • 简介:为给饮料真菌卫生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在广东内的饮料厂抽取八类饮料共133份进行真菌污染试验,结果有33%的样品没有检出真菌;60%的样品每毫升有1~9个霉菌或酵母菌;7%的样品每毫升有10个以上的霉菌或酵母菌。参照美国部分饮料限定酵母菌<10个/ml,霉菌<10个/ml的标准,被检饮料合格率为93%。说明广东饮料真菌污染率虽高,但污染真菌数量并不多。污染的霉菌主要是青霉和曲霉,只有少量的毛霉、镰刀菌、芽枝霉。

  • 标签: 饮料 污染 真菌 菌相分析
  • 简介:目的调查广东蚊虫消长及种群构成动态变化规律,为科学防治蚊虫提供参考。方法分别采用诱蚊灯法、布雷图法及诱蚊诱卵器法开展监测,对蚊虫进行鉴定及计数。结果2012年广东蚊虫密度年平均为10.77只/灯,高峰在4-5月,优势蚊种为致倦库蚊,占捕蚊总数的89.9%,伊蚊布雷图指数(BI)年平均为12.6。近5年来库蚊呈逐年下降趋势,而白纹伊蚊则逐年有所上升。结论致倦库蚊、伊蚊是广东蚊虫密度控制的重点,加强监测可以掌握其消长规律,为制定适宜的防治措施提供参考。

  • 标签: 蚊虫 密度消长 种群构成
  • 简介:目的通过收集、分析2008年广东发生的消毒产品违法案件,阐述违法案件的特征和发生规律,为规范消毒产品的生产、销售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建议。结果消毒产品的违法案件50%在日常监督检查中发现,发生的地点多在药店,其中以抗抑菌洗液的标签说明书不规范为主,占62.79%,收集的数据显示违法产品的生产地在外省的案件仅有28.57%得到了外省相关部门的协查反馈。讨论建议为降低消毒产品违法案件的发生率,我们应该从四个方面加强监督管理,1.加强消毒产品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2.分类明确消毒产品生产企业的卫生要求3.加强对流通市场的监督执法力度4.建立之间联动反应机制

  • 标签: 消毒产品 案件 特征 监督管理
  • 简介:目的了解广东四会1987年至2004年间肺癌发病及死亡的变化趋势,并根据现有的发病数据预测今后肺癌的发病趋势。方法收集广东四会1987~2004年全肿瘤发病登记系统的肺癌发病和死亡数据和人口数据,计算各年肺癌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用对数线性模型拟合各年发病率并进行预测。结果广东四会的肺癌年发病粗率为21.462/10万,死亡粗率为16.691/10万;男性肺癌年发病粗率为27.384/10万,死亡粗率为21.447/10万;女性肺癌年发病粗率为10.344/10万,死亡粗率为7.877/10万。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2004年与1987年比,发病率上升138.318%;死亡率上升57.502%。1987~1995年,肺癌年标化死亡率与标化发病率基本一致;1995~2004年,标化死亡率比标化发病率有所下降,尤其是女性。肺癌55岁以后的各年龄别发病率和死亡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肺癌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对数线性模型预测今后四年四会肺癌发病率将持续上升。结论由于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逐年上升趋势和发病年轻化,肺癌的防治工作刻不容缓。

  • 标签: 肺癌 发病率 死亡率 趋势 预测
  • 简介:2000年深圳龙岗区实施卫生体制改革,5月份布吉卫生监督所(预防保健所)在原布吉医院防保科的基础上成立了,一套人马二块牌子。当时,有干部职工35人,在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于2003年12月自创自筹资金购买装修了一栋使用面积3000平方米办公大楼。

  • 标签: 布吉卫生监督所 预防保健所 龙岗区 深圳市 广东省 分所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早产儿智能及运动发育的影响。方法将255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干预组(130例)与未干预组(125例),同时选取120例正常儿为对照组。对干预组实施定期神经行为发育评估、指导性训练及包括运动疗法、药物疗法、物理电疗法、音乐疗法等在内的强化训练等干预,并定期体检及进行智能发育测试。结果①干预组智能发育指数及运动发育指数明显高于未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干预组经过早期综合干预治疗后遗症明显少于未干预组。③干预组患儿在1、2岁时可达正常组水平,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干预可改善早产儿的神经运动发育状况,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 标签: 早产儿 早期干预 智能发育
  • 简介:目的对广东恩平2016年寨卡疫情防控工作进行梳理和分析,为寨卡等虫媒传染病的应对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恩平2016年制定的寨卡防控的相关文件、恩平疾控中心《寨卡病毒病防控工作简报》获取相关信息,并通过"广东病媒生物监测信息平台"获得蚊媒监测数据。采用Excel对数据信息进行汇总整理和描述性分析。结果广东2016年2月15日至6月5日共报告输入性病例13例,均由南美国家输入,无本地感染病例报告。广东恩平在2月19日立即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制定6个工作方案;在定点收治医院对全部病例开展病例管理;2月11日至11月30日恩平对1184名归国人员进行追踪随访,对782人进行采样筛查,发现7例寨卡病例和3名隐性感染者;通过蚊媒控制,将全年大部分布雷图指数(BI)和诱蚊诱卵器指数(MOI)控制在10以下水平。结论广东2016年通过采取综合防控措施,阻止了本地病例的发生,防控措施切实有效。

  • 标签: 寨卡病毒病 病例管理 隐形感染者 健康随访 蚊媒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