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脊髓麻醉后的剖宫产手术中输注不同液体扩容后的低血压发生情况。方法将我院在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期间进行剖宫产手术的76例产妇随机平均分为四组,即甲、乙、丙、丁四组。所有产妇均在脊髓麻醉后行剖宫产手术,并分别匀速、快速注入复方氯化钠及快速注入聚明胶肽、羟乙基淀粉等液体,随时监测患者的血压变化,比较四组患者中低血压的发生率。结果甲组低血压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它三组,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手术中脊髓麻醉后马上输注液体扩容,均可预防低血压的发生,其中胶体液扩容后的效果更好。

  • 标签: 脊髓麻醉 剖宫产手术 扩容 低血压
  • 简介:摘要研究分析手术过程中患者的低温护理方式,提供给正确的低温护理,减少术后并发症几率。

  • 标签: 围手术期低体温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应用于治疗中、低位直肠癌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治疗中低位直肠癌两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2年3月至2013年2月收治在我院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回顾其临床资料,按照式的不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70例,应用腹腔镜技术治疗,对照组80例,行传统开腹治疗。结果两组患者保留肛门率等多个方面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等方面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应用于治疗直肠癌,特别是中低位直肠癌,是一种临床效果较为理想的式,治疗效果显著,适于临床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切除术 中低位直肠癌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围手术期低体温是麻醉和手术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对病人的恢复愈后有很大影响,主要有凝血功能障碍,术后伤口感染及呼吸循环功能抑制.引起低体温的主要原因是抑制体温调节中枢.现就正常体温调节、围手术期发生低体温的不良反应及不同手术引起低体温的原因及保护予以综述。

  • 标签: 围手术期 低体温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75%酒精浸泡消毒体温计的有效时限。方法放入不同频率的体温计于75%酒精中浸泡消毒,分别于24小时、48小时、72小时测定酒精的浓度及微生物污染情况。结果在22C°的室温下,75%酒精消毒液浓度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体温计放入频率的增加而逐渐降低,72小时染菌量小于100cfu/mL,均未检出致病菌。结论75%酒精消毒液用于体温计浸泡消毒,应该根据放入体温计的不同频率确定更换酒精消毒液的时间,室温在22C°以下,如每日放入体温计频率在20次以内,可以48小时更换一次酒精消毒液,如果每日放入体温计频率在15次以内可以72小时更换一次酒精消毒液。

  • 标签: 酒精 消毒 体温计 有效时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低位直肠癌行开腹和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的治疗效果对比。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50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的相关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保肛率为72%,高于对照组的52%,中出血量也要少于对照组。对照组发生切口感染4例、肺内感染2例和吻合口瘘4例,而观察组患者则无明显术后并发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治疗中低位直肠癌能够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手术视野更好,保肛率较高,患者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较少,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直肠癌 腹腔镜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麻醉复苏过程中老年患者低体温的护理措施和效果,以避免低体温导致的不良反应。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62例全麻术后发生低体温的患者,11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温度干预护理,分别监测术前及入麻醉复苏室的体温,记录患者在复苏室复温时间和停留时间。结果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术前体温、术后体温体温降低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复温时间(33±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49±13)分;停留时间观察组(50±12)分也优于对照(90±16)分,两组复温时间、停留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强对老年低体温患者的温度干预护理,可以缩短患者在复苏室的复温时间及停留时间,有效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也提高了手术室护理质量,深化护理内涵,值得临床重视和推广。

  • 标签: 麻醉复苏期 低温护理 麻醉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温保护对老年全身麻醉开腹手术患者体温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到2013年12月入住我院的全麻下行开腹手术的老年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棉被覆盖保温方式;实验组在常规保温方式基础上给予电子加温仪加温静脉输入液体(37℃)。分别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2h、麻醉后2h、术后24h腋温;并检测患者个时间点的C-反应蛋白;观测患者术后患者发生寒颤和发生感染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体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C-反应蛋白高于对照组,且寒战和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组老年全麻下开腹手术患者接受输液加温后,可使患者温度波动幅度减小,术后寒战和感染的发生率降低

  • 标签: 全身麻醉 围术期低温 输液加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住院高血压患者中低血钾的病因,为临床诊治提供线索。方法采用回顾性的研究方法,对369例住院高血压患者中低钾血症的病因进行分析。结果对369例低钾血症患者的相关检查进行分析,发现药物性失钾占59.6%,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占23%,慢性肾功能不全占5.1%,肾小管酸中毒占4.1%,肾动脉狭窄占1.9%,肾性高血压占1.4%。结论高血压中低钾血症的病因以药物性、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多见。老年患者的低钾血症要尤为重视。

  • 标签: 高血压 低钾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低血压的原因、影响因素及相应护理措施。方法总结了我院40例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低血压的原因及影响因素,通过改变透析模式,改善心脏功能,减少超滤,主张短时多次透析,同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增加营养,提高血红蛋白,避免透析中进餐,透析过程中,护士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加强巡视,及时测量血压,及时发现患者低血压的先兆,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结果超滤脱水量过大与透析低血压之间明显相关,贫血越严重及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发生低血压也较多,采用低温,可调钠,短时多次透析,提高血浆渗透压,提高患者血浆蛋白,可减低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结论改变透析模式,加强护士责任心,勤巡视,勤测血压,及时发现低血压先兆并及时处理,从而保证患者生命安全,保证透析质量,延长患者生命。

  • 标签: 血液透析 低血压 原因分析 护理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痛人流及药物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2012年6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进行无痛人流和药物流产终止妊娠各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药物流产组完全流产8例(88.89%),不完全流产1例(11.11%),平均腹痛持续时间为(57.9±7.2)min,平均出血量(49.81±10.2)ml。无痛人流组完全流产9例(100%),平均腹痛持续时间(4.9±1.7)min,平均出血量(10.8±4.6)ml。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两种治疗方法相比较无痛人流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药物流产,不良反应少,可有效的提高人流的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无痛人流术 药物流产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女扎手术方法及并发症的分析,总结女性结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选取2004年-2014年间进行输卵管绝育手术的2318例女性进行分析观察,中及术后随访并发症情况及节育效果。结果术后再次妊娠2例,妊娠率为0.86‰,9例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3.88‰。结论经腹输卵管绝育潘氏改良法具有并发症少、节育效果好的特点,女扎要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及手术时间,严格防治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女扎术 输卵管结扎手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剖宫产时行子宫肌瘤剔除的临床治疗措施与治疗效率。方法本次研究资料选自2012年9月-2014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41例剖宫产时行子宫肌瘤剔除的病人,将其设置成实验组;同期选取41例剖宫产病人设置成对照组,同时对比及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治疗情况。结果研究结果发现,两组研究对象在手术时长方面的比较差异较为显著(P<0.05)。同时,在出血量、产褥病发生几率、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总时长等临床指标间的比较均未表现出明显性区别(P>0.05)。结论临床上剖宫产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本身具有较高临床价值,不仅在安全性能方面占有优势,同时还能避免病人二次接受手术,有助于减轻其身体痛苦以及经济压力,具有显著可行性,因此建议推广。

  • 标签: 剖宫产术时 子宫肌瘤剔除术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中同时行挤压法子宫肌瘤剔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足月产妇52例,在剖宫产中同时行挤压法子宫肌瘤剔除,将同期48例足月单纯行剖宫产的产妇作为对照,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病率、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两组均安全完成手术,合并肌瘤剔除组的手术时间大于对照组(P<0.05),中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病率、术后住院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中选择行子宫肌瘤剔除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

  • 标签: 剖宫产术 子宫肌瘤 挤压法剔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TME)手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接收的106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比较两组患者中各项指标、肿瘤治疗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相比较,腹腔镜组手术用时相对长,中失血量及保留肛门括约肌率要优于开腹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镇痛时间、留置尿管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等指标,腹腔镜组均少于开腹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治疗情况切除标本长度、淋巴结清除数和切缘阳性率等,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TME手术是安全、微创且有效的,具有与开腹手术相同的肿瘤治疗效果。

  • 标签: 腹腔镜 TME 直肠癌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腹膜阴道成形(罗湖式)直肠损伤发生的原因,预防和处理的方法及护理。方法对罗湖式所出现的直肠损伤围手术期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6例罗湖式出现直肠损伤13例,经术中直接修补和术后直肠阴道瘘修补术后均愈合。结论罗湖中直肠损伤直接修补及术后直肠阴道瘘保留瘘口旁组织及切除瘘管及周围疤痕。围手术期护理对保障手术成功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护理 腹腔镜 腹膜阴道成形术(罗湖术式) 直肠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B-Lynch缝合在剖宫产中产后出血,特别是宫缩乏力性出血的应用。方法对11例剖宫产中出血的病例采用改良B-Lynch缝合,观察其疗效。结果11例患者均出血减少,无继发产后出血,成功地保留了子宫,术后无任何并发症发生。结论改良B-Lynch缝合具有操作简单、止血迅速可靠、且能保留子宫等优点,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行之有效的止血方法。

  • 标签: 改良B-Lynch缝合术 剖宫产术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患子官肌瘤的妊娠患者进行剖官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回顾性地对2012年2月到2013年1月中住院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妊娠后行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治疗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剖宫产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27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其中患者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等情况较相关研究2,3的参数无统计学意义差异。结论术前做好准备工作,配合专业娴熟的手术技术治疗对患者行剖宫产手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手术,临床治疗效果良好,安全性较高,同时避免患者两次手术的痛苦,因此剖宫产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值得在妊娠后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中推广。

  • 标签: 剖宫产术 子宫肌瘤切除术 回顾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