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使抢救车更具实效。方法强化抢救车管理制度及培训考核。结果使抢救车管理更规范,提高了护理质量,保证了护理安全。

  • 标签: 抢救车 管理 体会
  • 简介:没有一定的肌肉与力量,就无法驯服重达四百一十公斤的哈雷至尊滑翔。一群硬汉与肌肉猛男驾驭着机车,走进大自然,与花草树林、高山流水融为一体。其景美哉,其情壮哉……

  • 标签: 走进大自然 VS 哈雷 景美 通行时间 机械故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救护车物品、药品管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采用救护车物品药品一定、二粘、三封、四查、五建表、六报告,并按病区交接方式实行急救药品物品双人交接的管理方法。结果改进救护车物品药品管理方法后,每月的急救物品药品检查完好率由96%上升100%,提高了院前急救的整体水平。结论通过改进救护车物品药品管理方法为急救患者的抢救赢得宝贵时机,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

  • 标签: &ldquo 120&rdquo 救护车管理 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规范化管理在病区急救车管理中应用的新模式,保证急救车使用的有效性、安全性,提高抢救工作效率。方法对急救车采用规范化管理,规范急救车内各类急救药品、物品及器械的放置位置,规范急救车各级人员的使用职责,规范急救车总体要求及急救车考核要求与评分细则。结果采用新的病区急救车管理模式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抢救工作效率,减少了医疗差错与纠纷,对于年轻护士成长也有很大提高。结论规范化管理新模式充分发挥了病区急救车在临床急救中的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规范化管理 急救车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ICC置管后防止感染管路维护与护理改进措施。方法:对2022年3月到2023年3月的PICC置管患者80例进行分析,按照随机方法分组为40例对照组(常规置管护理)和研究组(置管维护和护理改进),对组间的并发症情况和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的并发症情况和对照组比较减少;研究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比较数值为P<0.05。结论:PICC置管后,加强管路的维护和护理能降低并发症的产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PICC置管 管路维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应用细节管理对呼吸机管路清洗质量是否产生正面影响。方法 选取2022.1-2022.6期间进行常规清洗的214件管路为1组,选取2022.7-2.22.12期间进行细节管理的管路222件为2组,对比细节管理前后各部位清洗合格率。结果 两组表面合格率相差不大(P>0.05),细节管理组腔内壁、螺纹接口清洗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管路清洗质量的细节管理有明显效果,有利于医院感染控制。

  • 标签: 呼吸机管路 细节管理 感染控制 清洗质量
  • 简介: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459-02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五常法”管理院前急救车内的仪器、物品,创造安全、高效、合理的抢救环境。方法列出院前急救车内所有的仪器、物品,应用“五常法”理论进行规范。结果院前急救车内的仪器、物品得到规范管理,提高了抢救效率,防范了医疗差错及纠纷。结论“五常法”在院前急救车的仪器、物品的管理方面起到了规范、提高效率的作用,适宜推广。

  • 标签: 五常法 院前急救车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五常法对急救车内环境、设备、物品、药品进行规范管理,提高院前急救效率。方法建立急救车五常法管理标准,进行全员培训,按五常法管理标准,根据急救车上物品的种类、用途、使用频率等采用分层、分类管理。结果一年来,急救物品完好率,应急合格率及急救物品的“四定”管理达标率均明显提高;护士抢救准备物品时间明显缩短。结论将五常法巧妙运用于急救车管理管理中,使工作更科学、便捷及有效,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确保护理安全。

  • 标签: 五常法 急救车管理 运用
  •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救护车药品及用物的安全管理,确保院前接诊工作安全。方法培训护士5S管理的相关内容,运用5S管理法加强救护车药品及用物的管理,完善救护车管理制度,固定救护车药品及用物数目。结论通过5S管理,提高了救护车的规范化的管理,保证了院前接诊工作安全。

  • 标签: 5S管理 救护车药品 救护车用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后呼吸管路回收和清洁的程序与方式,以控制危重症抢救患者肺部感染,确保危重期住院患者的安全。方法通过实践总结、文献分析法,总结使用后呼吸管路回收、分类、拆分、清洗、消毒的操作要点以及组织管理的程序和要求。结果严格的呼吸管路回收、清洗流程,保证了消毒供应中心的预防感染工作得到严格控制,全面的人员培训管理,提高了各个岗位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有效预防ICU等使用呼吸管路的科室发生危重症抢救患者肺部感染。结论使用后呼吸管路的回收清洁工作,要重点抓好回收管理、清洗安排、组织管理3个环节,只有明确流程、规范程序、控制每个环节,才能确保感染预防控制的落实。

  • 标签: 使用后呼吸管路回收 清洗 污染控制 管理
  • 简介:目的掌握全自动清洗机对呼吸机管路消毒的方法,并讨论其无菌保存有效期.方法采用全自动清洗机消毒呼吸机管路,对消毒后的呼吸机管路采样进行细菌培养,比较在2种不同温度、时间、操作方法条件下的合格率;无菌室内保存30d后再采样.结果消毒温度在92~93℃,清洗10min,烘干程序40min,全过程104min条件下,监测结果均无菌生长,合格率达到100%.消毒后无菌保存30d后再采样,培养结果为无菌生长.结论按全自动清洗机标准、规范的消毒程序对呼吸机管路消毒,能保证消毒质量,减少了人为操作的不规范性;消毒后可无菌保存30d.

  • 标签: 全自动清洗机 呼吸机 呼吸机管路 消毒
  • 简介:摘要连续性血液净化,实质上就是所有全面、等渗、缓慢以及连续的清除介质与水分的总称。连续性血液净化具有诸多优点,如有利于保持水、电解质平衡,提供营养支持,改善组织氧代谢,清除炎症介质,生物相容性好,溶质清除率高以及血流动力学稳定等。本文主要针对床边连续性血液净化管路凝血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床边连续性血液净化管路凝血的应对策略。

  • 标签: 床边 连续性血液净化 管路凝血 原因 策略
  • 简介:【摘 要】目的:针对血液透析的患者实施围血液透析期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透析器及管路凝血现象的发生,效果显著。方法:收入本次实验患者均为到我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收入时间为 2018年 6月到 2019年 6月,随机选取 92例患者,依据患者治疗时间先后顺序完成分组,设置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围血液透析期护理干预,对比护疗效果。结果:将两组患者透析器及管路凝血发生率进行统计学计算,实验组发生率显著较低,统计学意义存在( P< 0.05);采用统计学软件对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计算,具有差异性,统计学意义存在( P< 0.05)。结论:将围血液透析期护理干预应用于透析治疗的患者当中,可进一步提高患者的血液透析效果,降低透析器及管路凝血情况的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围血液透析期护理 透析器 管路凝血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神经外科术后患者意外管路滑脱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的9例出现意外管路脱落的患者,对其意外管路滑脱原因进行分析。结果9例患者中,鼻饲管患者5例,尿管患者1例,引流管患者3例。结论加强对神经外科术后患者意外管路滑脱的管理,构建科学化的护理对策,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护理工作的整体质量。

  • 标签: 神经外科 术后患者 意外管路滑落 原因分析 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