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裂谷热是由裂谷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人畜共患疾病,主要影响绵羊、山羊和牛等牲畜,可以引起病畜死亡和流产,发病率与死亡率较高;同时也能传染人类,裂谷热传播途径主要通过人直接或间接接触被感染动物的血液或器官导致感染,人被携带病毒的蚊子叮咬也会受感染。裂谷热疫情主要在非洲地区流行,近年来已延伸至阿拉伯半岛,但目前为止,我国未见裂谷热疫情发生。为此笔者综合国内外文献,就裂谷热的流行特点、各种检测技术以及预防控制方面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开展裂谷热相关研究及口岸监测提供参考,降低疫情传入我国的风险。

  • 标签: 裂谷热 流行特点 检测技术 预防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大连市猩红热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为制订有效的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大连市2011年猩红热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1年大连市共报告猩红热1276例,发病率为19.07/10万。城区发病高于农村(P<0.001);最大年龄21岁,最小年龄10月龄,3~7岁发病最多,占82.37%;男性发病高于女性(P<0.001);职业以幼托儿童、学生为主;5-7月、11-12月发病较高。结论2011年大连市猩红热发病率较高,托幼儿童、学生是防治的重点人群。

  • 标签: 猩红热 流行特征
  • 简介:目的分析佛山市南海区2014年登革热流行特点和流行因素,为开展登革热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佛山市南海区2014年登革热疫情资料和实验室检测结果,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14年报告登革热病例2208例,年发病率为83.54/10万,死亡1例。疫情持续183d,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9―10月,共发病2095例,占全年病例总数的94.88%;疫情波及全区7个镇(街)的250个社区,病例主要集中在桂城街道(989例)、大沥镇(669例)和里水镇(335例),3个镇(街)发病数占全区总发病数的90.35%(1195/2208)。男性1026例,发病率为71.12/10万,女性1182例,发病率为98.47/10万,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P〈0.01)。病例年龄以20~49岁为主,共1222例,占病例总数的55.34%;发病率则以≥70岁年龄组最高,为241.60/10万。职业分布以家务及待业(占17.30%)、商业服务(占16.62%)、工人(占11.91%)、离退休人员(占11.59%)和农民(占11.46%)为主。结论2014年南海区登革热疫情具有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以本地感染病例为主、散发与暴发并存及季节性等特点。

  • 标签: 登革热 流行病学
  • 简介:中国内陆登革热流行始于20世纪90年代,起初疫情主要是从广东、海南、广西等南部沿海地区流行.后来并蔓延至,包括福建、浙江和云南等在内的相对北部和西部地区。自2013年开始,中国登革热的流行范围持续扩大,逐渐向内陆地区,如华北及西北部地区扩散。回顾过去20年,输入性登革热在中国境内的反复流行,其中原因之一是白纹伊蚊的媒介效能增强,此外城市化进程、全球气候变暖和出入境人员频繁增多等因素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回顾全国登革热流行的监控现状.可以认为中国内陆登革热发生是以输入性病例点状散发流行为主,尚未形成地方性流行格局。口岸输入性登革热疫情精准防控策略在于建立登革热病理溯源预警体系、加强内陆口岸蚊媒监测、开展出入境人员健康教育。

  • 标签: 输入性登革热 地理分布 病理溯源 点状散发 地方性风险
  • 简介:目的分析广州市白云区2006—2014年登革热的流行特点和影响因素,为今后有效防控登革热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收集广州市白云区2006—2014年登革热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6—2014年白云区共报告登革热病例12032例,其中本地感染病例12017例,输入性病例15例,年发病率为0.00∽532.58/10万;2014年报告病例11840例,发病率为532.58/10万。病例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8—11月,共报告11979例,占发病总数的99.56%。发病数居前5位的街镇依次为永平街、棠景街、石井街、新市街、同德街,该5个街镇的病例数占全区总病例数的50.11%(6029/12032)。男性5995例,女性6037例,男、女平均发病率分别为61.64/10万和74.06/10万,男性发病率低于女性(P〈0.01)。以20~49岁年龄段发病数最多,共报告7652例,占发病总数的63.50%。病例职业以家务及待业居多(3153例,占26.21%),其次为工人(1229例,占10.21%)。结论白云区登革热流行具有输入病例与本地传播并存、散发与多点暴发并存及季节性、周期性流行等特点,及早采取以控制蚊媒密度为重点的控制措施、加大多部门联防联控机制的执行力度是控制登革热流行的有效手段。

  • 标签: 登革热 流行病学
  • 简介:目的了解2005-2017年东莞市猩红热流行特征及其变化规律,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05-2017年东莞市猩红热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5-2017年东莞市累计报告猩红热病例1680例,年均发病率为1.67/10万。发病呈季节性特征,春季高峰(3-6月)共报告811例,占病例总数的48.27%,秋季高峰(11月至次年1月)共报告508例,占病例总数的30.24%。报告病例数最多的3个镇街依次为南城街道(294例,占17.5%)、清溪镇(216例,占12.86%)、凤岗镇(183例,占10.89%)。男性1055例,女性625例,男女性别比为1.69:1;病例主要集中在9岁以下儿童,共报告1594例,占病例总数的94.88%;病例职业主要集中在托幼儿童、散居儿童和学生,分别为708、540、393例,分别占病例总数的42.14%、32.14%、23.39%。结论2005-2017年东莞市猩红热发病率整体呈上升趋势,9岁以下儿童为高发人群,建议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防控力度,有效降低发病率。

  • 标签: 猩红热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了解胶南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特征,以便有效遏制其发生与流行。方法对胶南市2010年HFRS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0年HFRS发病51例,发病率为6.08/10万,死亡0例。发病率城区为3.07/10万,农村为8.70/10万(χ2=10.89,P<0.01);男性为9.70/10万,女性为2.40/10万(P<0.01)。51例病例中,20~59岁占76.47%,农民占90.20%,11月、12月发病的占56.86%。优势鼠是褐家鼠。结论2010年胶南市HFRS疫情呈高发态势,男性、青壮年、农民为高发人群。

  • 标签: 肾综合症出血热 流行特征
  • 简介:猩红热是由A组乙型(B)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传染病。该病儿童多发,可出现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败血症性关节炎及心肌炎等并发症,危害儿童身心健康。通过了解北京市大兴区近11年猩红热发病情况,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现将大兴区1996~2006年猩红热流行特征分析报道如下。

  • 标签: 猩红热 流行特征 发病率
  • 简介:目的分析北京市通州区猩红热的流行趋势和发病特点,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通州区2005~2011年猩红热流行病学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05~2011年通州区共报告猩红热病例863例,年均发病率为13.58/10万,无死亡病例和暴发疫情。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10岁年龄组;男性发病高于女性;发病以学生最多,其次是托幼儿童、散居儿童;全年各月均有病例发生,但以冬春季为主;发病集中于城区和城乡结合部。结论通州区猩红热的流行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应加强城乡结合部、学校及托幼机构的卫生防病工作,采取以少年儿童为重点人群的综合防治措施,切实有效地降低猩红热的发病率。

  • 标签: 猩红热 β(乙)型A群溶血性链球菌 流行特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DengueVirusDV)所致,其并发症为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是由蚊媒传播的急性传染病。目前登革热在热带、亚热带的6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15亿人口中流行,登革出血热(DHF)已经是东南亚某些国家的地方性流行及儿童的10种主要死亡病因之一,而登革休克综合征(DSS)的病死率更高。1956~1992年泰国、缅甸和印度尼西亚3个国家报告DHF272393例,死亡15216例,平均死亡率5.6%。DHF还向另一半球扩散,1981年古巴报告

  • 标签: 登革热 登革出血热 流行病学 东南亚 拉美洲 中国
  • 简介:我县自从1996年首次报告肾综合征出血热(以下简称HFRS)疫情至今已有9年流行史,为进一步探讨本病的流行规律,预测其流行趋势,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现将我县1996年~2004年疾控中心保存的HFRS疫情资料结合县统计局提供的人口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报告如下.

  • 标签: 云南 永胜县 1996-2004年 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特征 HFRS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了解我县流行性出血热的疫情动态、发病情况、流行特征,为今后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得出结论我县近两年流行性出血热疫情有重新抬头趋势,应重视其防制工作。

  • 标签: 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特征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某市2007年-2016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了解疾病的发展态势,为该病的预防控制提供建议和依据。方法收集2007年-2016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某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登记的发病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7年-2016年某市累计报告流行性出血热病例348例,其中,以2011年的发病率最高,为7.649/10万,之后发病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2014年的发病率最低,为2.021/10万。累计报告死亡病例21例。全年各月均有病例报告,每年的高发月份为4-6月以及11-次年1月。各区均有病例报告,综合计算发病率排在前3位的地区分别为平房区(20.135/10万)、阿成区(16.587/10万)、香坊区(10.147/10万)。男性与女性的比例为3.6841。其中以30~59岁年龄组最多,占全部报告病例的68.26%,其中,累计发病数最多的为40~岁年龄组,为176例,累计发病率为103.268/10万。职业以农民为主,共191例,占发病总人数的54.89%,其中,死亡病例12人;其次为家务及待业人员和其他职业者,分别占8.136%和5.067%。结论某市近10年来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趋于稳定,各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高发地区和发病率上升地区的高危人群的监测工作,并在高发季节来临前做好宣传和环境整治等工作。

  • 标签: 某县 肾综合征血热 流行特征 分析
  • 简介:Objectives:TheoccurrenceanddevelopmentofDengueFeverinGuangdongProvincewasanalyzed.Besides,thecountermeasuresofpreventionandcontrolinfrontierportshavebeendiscussed.

  • 标签: 分析口岸 口岸预防 广东省登革热
  • 简介:目的通过对佳木斯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feverwithrenalsyndrome,HFRS)病例数据采集,分析该疾病发病的流行规律,寻找有效控制其流行的防控措施。方法针对1949-2012年佳木斯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相关疫情数据,采用描述性的分析方法,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佳木斯市肾综合征出血热年均发病率为13.27/10万,传染源以姬鼠型为主,表现为混合疫区。人群分布男性发病率是女性3.48倍,发病人群以农民为主,占发病总数的66.72%,并向多职业扩展。时间分布与农业生产季节性和周期性特点密切相关,为双峰型,秋冬峰所占比例为80年代87.89%下降至2000年以后的47.32%,呈现下降趋势,春峰所占比例为80年代6.37%上升至2000年以后的32.48%,呈现上升趋势。呈现了以农村和城乡结合部为主的地区分布特点。结论佳木斯市肾综合征出血热表现为春季发病率增多趋势,但仍以秋冬为主,以农民群体向多职业扩散、从农村地区向城市扩散为特点。

  • 标签: 肾综合征出血热 流行病学 发病率
  • 简介:近些天有关于某地高考替考的颏闻甚嚣尘上,某网友跟帖日:以恶制恶。我权且把这话看作是愤愤然之后的宣泄:你投我不公,我报你悖逆。其实,大国教育痼疾的综合征久为社会诟病,而以体制、地域、私享为根瘤的公平之弊却逐渐演化为广义上的公序良俗,在公权力大于民众意识的习惯下,大部分人学会了遵从,而某一小部分,则潜滋暗长了另一种形式上的冲动。

  • 标签: 卫生宣传 医学心理学 综合征 保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