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公共卫生体系是指在一定的权限范围内提供必要的公共卫生服务的公共、民营和志愿组织的总体.为了高效地实现保障公众健康的目的,应发挥各级政府的公共卫生机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学术机构、企业和媒体的优势,整合社会的力量,以构筑一个现代的公共卫生体系.

  • 标签: 生态学 公共卫生体系 公共卫生服务 医疗卫生服务机构
  • 简介:采用生态方法对长江马鞍山段水质状况进行评估。并用理化指标的水质分析作对照。结果显示,该段水质污染的生态分布属甲型中污带至寡污带之间,水质标测分析提示所标8项指标均符合国家地面水二级标准。认为传统的生态水质污染评价方法,在一定范围内仍具有应用价值。

  • 标签: 生态学 水质污染 藻类 长江流域 马鞍山市
  • 简介:[目的]掌握兰州航空口岸啮齿动物种群组成、数量动态及动物流行病意义,为口岸卫生检疫、卫生监督、传染病监测、鼠害防制及处理口岸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依据。[方法]依据国家质检总局《国境口岸医学媒介生物本底调查方法》、国家鼠疫监测标准(GB16882—1997)对兰州航空口岸啮齿动物进行本底调查。[结果]全年共捕获啮齿类动物1479只,隶属3目7科13种。口岸地区存在鼠疫主要宿主动物阿拉善黄鼠、长爪沙鼠、褐家鼠等。褐家鼠也是兰州地区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宿主。阿拉善黄鼠密度为3.63只/hm。;小型啮齿类动物的密度为8.47%。鼠密度的高峰期在9月份。阿拉善黄鼠为口岸地区优势鼠种。子午沙鼠、小家鼠、黑线仓鼠、达乌尔鼠兔为不稳定种群;五趾跳鼠为少见种群;褐家鼠是引入种群。[结论]兰州航空口岸分布的啮齿动物绝大多数是自然疫源性疾病和人畜共患病的宿主动物和敏感动物,是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保存者和传播者,有极其重要的动物流行病意义。

  • 标签: 口岸 啮齿动物 种群 流行病学
  • 简介:本文报道了深圳机场建成通航后鼠类种群和密度的调查结果。共捕鼠52只,经鉴定,鼠种类分为2目2科3种,优势种群为褐家鼠。室外平均鼠密度为6.05%,室内平均鼠密度为9.86%。为今后深圳机场鼠类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鼠类 种群 密度
  • 简介:目的探索板齿鼠种群年龄鉴定划分标准。方法对捕获的板齿鼠体重、体长、尾长、耳长和后足长测量统计。结果根据体重的频次划分,将板齿鼠划分成4个年龄组:幼年组(♂〈159.0g,♀〈140.0g),亚成年组(♂∶159.0~290.9g,♀∶140.0~289.9g),成年Ⅰ组(♂∶291.0~389.9g,♀∶290.0~409.9g),成年Ⅱ组(♂≥390.0g,♀≥410.0g)。结论体重法可用于板齿鼠的年龄鉴定。

  • 标签: 板齿鼠 年龄鉴定 体重
  • 简介:目的掌握本溪市媒介按蚊种群构成、分布和种群密度及季节消长,为科学防控疟疾提供全面准确的基础数据。方法采取灯诱法、栖息蚊虫捕捉法、人帐诱法。结果按蚊调查仅监测到按蚊属的中华按蚊,本溪按蚊对家畜具有较强的偏嗜性,按蚊的高密度主要分布于7月下旬至9月上旬期间。结论本溪市存在疟疾发病媒介,应在7月下旬至9月上旬加强灭蚊工作。

  • 标签: 中华按蚊 密度 调查
  • 简介:[目的]掌握东兴口岸鼠类的基本情况,为灭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0年6~11月对东兴口岸鼠类进行调查.[结果]共捕鼠类177只,经鉴定隶属2目2科5种,以褐家鼠为优势种群,平均鼠密度为18.59%.[结论]根据东兴口岸鼠密度较高的状况,应尽快采取措施加强东兴口岸的灭鼠工作,把鼠类控制在不足为害的水平.

  • 标签: 鼠类 种群 密度
  • 简介:目的了解黄浦区蟑螂种类分布、变化情况.方法用目测法和药激法,将调查结果与1980~1985年资料进行比较.结果1980~1985年调查的黑胸大蠊、德国小蠊、美洲大蠊构成比分别为87.47%、3.51%、9.02%.2001年分别为75.06%、24.94%、0.结论1980~1985年与2001年蟑螂构成比有明显差异.

  • 标签: 黄浦区 蟑螂 种群变化 目测法 药激法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女性育龄人群生殖道感染与生殖健康。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60例育龄女性生殖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医生诊治和实验室数据检查的结果对生殖道感染和生殖健康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对60例患者的感染类型进行分析,其类型包括念珠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宫颈炎、细菌性阴道炎、梅毒等,其比例为20%、28.3%、25%、18.3%、8.4%。对不同类型生殖道感染的人数以及学历进行分析,实践证明学历越高,患病人数越少。结论育龄女性需要被列为生殖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针对不同群体的育龄女性需要采用不同的健康教育措施,必要时开展生殖保健指导和教育,预防生殖道感染发生几率。

  • 标签: 育龄女性 生殖道感染 生殖健康
  • 简介:1992~97年5~9月每月中旬在内蒙古正镶白旗天然放牧场,共布放34800个夹日,捕获鼠894只,其中达乌尔黄鼠384只,占42.95±3.24%。其雌鼠一年繁殖一次,集中在4月下旬至6月中旬,平均胎仔数为6.23±2.07个。雄鼠出蛰后,4月中旬睾丸开始下降,参加繁殖,到5月中旬结束。全年雌性占57.40%,雌性多于雄性。达乌尔黄鼠属于种群数量变动比较稳定的种类,1992~97年年间差别不大,6年平均捕获率为1.10±0.11%,季节消长曲线呈单峰型,7月由于当年生鼠全部出地面活动,形成一年最高峰。除1993年和1995年高峰在6月外,其余各年高峰均在7月。

  • 标签: 达乌尔黄鼠 繁殖 种群数量
  • 简介:目的通过对内江市建城区范围内鼠类监测,掌握内江市鼠类季节消长、不同鼠类生境分布情况;分析比较2种监测诱饵对不同鼠类的适口性,为控制鼠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夹夜法于2011-2014年对内江市建城区范围内鼠类进行监测。2011-2013年以卤肉为监测诱饵,2014年以花生米为诱饵。结果内江市监测点累计捕获鼠406只,密度为0.12%;捕获鼠种为褐家鼠、黄胸鼠和小家鼠;鼠密度在2月及6-9月间最高;褐家鼠和黄胸鼠主要分布于餐饮业,小家鼠和四川短尾鼩主要分布于农村自然村;卤肉诱饵对褐家鼠的适口性较好,花生米诱饵对四川短尾鼩的适口性较好。结论内江市可在每年的2月及6-9开展灭鼠工作,餐饮业可采用卤肉毒饵,农村自然村采用花生米做毒饵。

  • 标签: 鼠类 种群 监测 适口性 控制
  • 简介:[目的]对镇江口岸医学动物种群特征进行研究,以便有针对性的采取灭鼠措施.(方法]采用夹夜法和笼日法对镇江口岸的码头区、草灌区、生活区、仓库区4个生境中医学动物种群组成、生物多样性、种群相似性、季节变化进行了调查.[结果]码头区和草灌区的医学动物种群均以黑线姬鼠和大麝鼩为主;生活区以褐家鼠与黑线姬鼠为主;仓库区以小家鼠与黄胸鼠为主.镇江口岸各生境医学动物种群的种类组成简单,各种群中的优势种明显不同,码头区和草灌区医学动物种群间的相似性指数最高,春季各种群的肥满度均较高,各生境中以生活区医学动物种群的肥满度和生物量最高.[结论]根据对医学动物种群特征的研究结果,种地开展媒介生物防制工作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标签: 鼠科 鼩鼱科 环境监测 种群
  • 简介:目的对朱日和联合训练基地重点保障区域进行鼠密度调查,为开展灭鼠工作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利用夹夜法、粘鼠板法对基地内固定营区、板房野营村、帐篷野营村、训练场及道路、草地等不同地域进行鼠类种群及密度调查。结果不同地域鼠类密度明显不同,野营村外道路两侧鼠密度最高,达到了22.82%;固定营区鼠密度最低,为3.71%。共捕获鼠类8种,鼠种分布地域特征明显,其中小家鼠主要分布在固定营区和板房野营村,而长爪沙鼠则在其他区域广泛分布。结论朱日和联合训练基地鼠类种群丰富,密度相对较高,驻训官兵宿营区的防鼠、灭鼠工作应成为一项重要且持续的工作。

  • 标签: 朱日和联合训练基地 鼠类 种群
  • 简介:本文报道了1995年春季对平洲客运港区鼠密度、种群构成和生境分布的调查结果。共捕鼠形动物112只,类属2目(啮齿目、食虫目),2科(鼠科、鼩鼱科),5种(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黄毛鼠.臭鼩鼱),室内以黄胸鼠为优势鼠种.室外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

  • 标签: 南海平洲客运港 鼠密度 种群构成 生境分布 调查
  • 简介:本文报道了防城港企沙边地贸口岸蜚蠊种群构成情况。共捕获蜚蠊239只,隶属1属3种,以美洲大蠊为优势种。

  • 标签: 蜚蠊 种群构成
  • 简介:目的调查芜湖市医院内蟑螂种群构成及侵害状况,为蟑螂的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诱捕法和药激法捕获蟑螂,并进行种类鉴定、计数及数据分析。结果共捕获蟑螂574只,分类鉴定为美洲大蠊、黑胸大蠊、澳洲大蠊和德国小蠊;医院内各生境类型均有蟑螂孳生繁衍,其中门诊部、住院部和食堂内蟑螂以德国小蠊为优势种,行政办公室以美洲大蠊为优势种。医院蟑螂平均侵害率为80.33%(294/366),平均孳生密度为1.57只/间;其中医院食堂蟑螂侵害最严重,侵害率为100%(54/54),与门诊部、住院部和行政办公室相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且蟑螂平均孳生密度为4.74只/间;住院部普通病房受蟑螂侵害最严重,侵害率为93.65%(59/63),与高干病房、值班室、ICU和手术室相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且蟑螂平均孳生密度为1.71只/间。结论芜湖市医院蟑螂侵害状况较为普遍,其中医院食堂和住院部普通病房内蟑螂侵害严重,蟑螂防治工作十分紧迫。

  • 标签: 蟑螂 种群 侵害 医院 食堂
  • 简介:本文报道了青岛机场卫生检疫局1992-1993年青岛机场鼠类调查结果。隶属2目2科4属6种,年均鼠密度为0.91%。鼠类种群构成有褐家鼠、黄毛鼠、黄胸鼠、小家鼠、黑线姬鼠和食虫目食科的臭鼯鼠。鼠类季节消长以第二和第三季节为高.褐家鼠是该地区的优势种。

  • 标签: 青岛机场 鼠形动物 种群构成 密度 调查 卫生检疫
  • 简介:目的掌握珠海口岸蚊类的种群及其季节消长情况,为蚊类防制、蚊媒传染病监测和口岸卫生监督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人工诱蚊法,用吸蚊管进行定点、定人、定时人工诱捕,从2002.3~2003.2对珠海口岸的蚊类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调查。结果共捕获蚊类6属12种,其中致倦库蚊、白纹伊蚊和三带喙库蚊分别占捕获成蚊总数的54.4%、37.0%、3.25%。结论珠海口岸全年均有蚊类活动.成蚊密度高峰出现在3月份,从3月至次年1月,成蚊季节消长曲线基本呈逐月下降趋势;致倦库蚊和白纹伊蚊为优势蚊种.为加强珠海口岸的蚊媒传染病监测控制以及鉴别外来蚊种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 标签: 蚊类 种群密度 季节消长
  • 简介:目的调查广东省蚊虫消长及种群构成动态变化规律,为科学防治蚊虫提供参考。方法分别采用诱蚊灯法、布雷图法及诱蚊诱卵器法开展监测,对蚊虫进行鉴定及计数。结果2012年广东省蚊虫密度年平均为10.77只/灯,高峰在4-5月,优势蚊种为致倦库蚊,占捕蚊总数的89.9%,伊蚊布雷图指数(BI)年平均为12.6。近5年来库蚊呈逐年下降趋势,而白纹伊蚊则逐年有所上升。结论致倦库蚊、伊蚊是广东省蚊虫密度控制的重点,加强监测可以掌握其消长规律,为制定适宜的防治措施提供参考。

  • 标签: 蚊虫 密度消长 种群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