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部队官兵睡眠质量现状,初步分析原因及影响因素,以期为今后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来我院疗养的部队官兵共1082人,采用自编基本情况量表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评价。结果PSQI量表总分平均为(5.64±2.96)分,总分≥7分的有411人,睡眠障碍发生率为37.99%。年龄(r=0.149,P〈0.01)、受教育程度(r=0.049,P=0.042)与睡眠障碍相关,而不同军种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003,P=0.698)。结论部队官兵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尤其是21~30岁年龄段和高学历人群,应采取合理的手段进行干预。

  • 标签: 部队官兵 睡眠质量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 简介:摘要目的对风湿内科的相关病例进行研究,分析风湿内科护理中常见的伦理问题,并对解决风湿内科护理中的伦理护理问题的对策进行探讨。方法以在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风湿内科接受治疗患者中,选取40位在护理中发生了伦理护理问题的患者和80位风湿内科发生了伦理护理问题的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分析总结患者认为的出现伦理护理问题的原因,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医护人员认为的自身不足进行统计调查,针对发现的问题,根据我院的具体情况,提出对风湿内科护理中的伦理护理问题的解决办法。结果患者认为出现伦理护理问题的原因有医护人员对自己的隐私部位护理不当、患者的合并感染性疾病以及受到的关怀度不够。医护人员认为自己不足的地方有对伦理护理的相关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不够、实际操作能力不足以及在面对伦理护理问题时做出了错误的选择。结论可以采取改变护理模式、加强护理规范性、关注患者心理情况、加强对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教育以及对医护人员进行临床带教等措施减少风湿内科护理中伦理护理问题的发生。

  • 标签: 风湿内科 伦理护理 调查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深部真菌感染种类及导致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14~2016年间48例已确诊深部真菌感染的住院儿童临床资料,分析其深部真菌感染种类及危险因素。结果在48例真菌感染患者中,白色念珠菌35例;热带念珠菌7例;毛霉菌和新型隐球菌感染各3例;在48例感染患者中,进行过侵入性操作占92.30%;使用了2种及2种以上广谱抗生素≥4d,占88.46%;在使用了2种及2种以上广谱抗生素≥4d后体温在38℃以上的占65.38%;手术患者占50%;应用过呼吸机占50%;48例经抗真菌治疗治愈43例,占89.5%;自动出院2例占4.16%;死亡3例占6.25%。结论住院儿童深部真菌感染与各种侵入性操作、长时间使用多种抗生素、手术和使用呼吸机等多种危险因素有关。

  • 标签: 儿科患者 深部真菌感染 调查研究
  • 简介:摘要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400名大庆地区大学新生的口腔健康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大学新生的口腔保健方法的利用率偏低,吸烟率较高,不良的口腔健康行为发生率偏高,可见大学新生的口腔健康行为欠佳,在今后的大学学习阶段还应通过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干预进行纠正和改正,以减少青少年口腔疾病的发病率,提高青少年的整体口腔健康水平。

  • 标签: 大学新生 口腔保健方式 口腔不良习惯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贫困地区眩晕病人健康指导现状的调查情况。方法取2015年4月-2017年3月作为病理时段,把此阶段黔东南地区的贫困地区医院接收的124例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数字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2例。予以对照组常规方法护理,予以研究组健康教育指导,比较观察经不同护理干预后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病情状况。结果性别、知识水平和付费方式等,均是影响患者疾病的主要因素;研究组患者的健康教育指导知识知晓率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贫困地区眩晕患者缺乏对健康指导的认知,通过对临床路径探索的加强,以及对健康指导方法的科学性予以不断规范,对健康教育内容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 标签: 健康指导 眩晕 贫困地区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调查双向转诊的现状和转诊意愿,提出双向转诊工作改近意见,实现双向转诊顺利开展。方法对高新区黎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和大庆市人民医院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双向转诊实施情况和患者的转诊意愿。结果双向转诊知晓率为17.9%、患病后首选社区就诊率为22.4%、曾接受过双向转诊者占5.8%、愿意接受社区转诊至医院者占58.5%、病情稳定后愿意回社区康复者占11.2%。结论目前双向转诊刚刚起步,还存在许多不足,因此,需要政府、医院、社区三方共同努力才能使双向转诊真正落到实处。

  • 标签: 双向转诊 知晓率 现状 患者需求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研究大庆地区绝经期妇女饮食运动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选取大庆市150名中年妇女(年龄40岁-55岁)作为调查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将其分别从3个方面进行统计分组,分别为体质指数(BMI)、运动时间和饮食摄入情况,分析不同饮食运动情况下绝经期妇女骨密度的情况。结果BMI分组下,绝经期与未绝经期BMI正常组的BQI均高于相应的偏瘦组和超重组(P<0.05);运动时间分组下,绝经期与未绝经期经常运动组BQI均高于相应的偶尔运动组和很少运动组(P<0.05),绝经期经常运动组BQI高于未绝经期很少运动组(P<0.05);肉类摄入情况分组,各组BQI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奶类摄入情况分组,绝经期与未绝经期的每周摄入奶类>3袋组BQI均高于其摄入奶类≤3袋组(P<0.05);豆类摄入情况分组,绝经期与未绝经期的每周摄入豆类>3次组BQI均高于其摄入豆类≤3袋组(P<0.05),绝经期每周摄入豆类>3次组高于未绝经期每周摄入豆类≤3次组(P<0.05)。结论中年妇女特别是绝经后的妇女应保持适量运动,多吃豆类、奶类食品,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症。

  • 标签: 绝经期 饮食 运动 骨密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调查掌握目前天水市市级医院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方法采用调查问卷和统计学处理方法进行研究。结果天水市市级医院护理人员的整体工作满意度较低,护理人员工作压力较大,主要是工作量大。结论通过政府政策支持和护理队伍自身建设来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满意度。

  • 标签: 护理人员 工作满意度
  • 简介: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GDM)患者饮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营口市妇产儿童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诊的GDM患者268例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孕妇260例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孕妇妊娠期饮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两组孕期增重水平、孕周、年龄、日摄入总能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过量摄入水果、荤菜量过多、食用夜宵、喜好甜食比例高于对照组,孕前体质量指数(BMI)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过量摄入水果、荤菜量过多、食用夜宵、甜食喜好、孕前BMI过高为GDM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备孕及妊娠期女性需养成良好饮食习惯,防止发生GDM。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影响因素 饮食状况
  • 简介:目的了解湖北省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情况和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现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湖北省47所三级和二级医院进行医院感染管理基本情况和多重耐药菌感染现状的调查。结果47所医院中,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配备中位数为0.90人/250床;2015年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检出率分别为39.13%、4.13%、19.44%、63.60%、2.77%。47所医院均开展了多重耐药菌监测,共有28所(59.57%)医院安装了医院感染监测系统软件,同时与检验系统对接可直接获得数据。多重耐药菌感染诊断方式中以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和临床医生共同诊断为主(26所,占55.32%)。44所(93.62%)医院均定期召开多重耐药菌防控协调会,2015年全院自查手卫生依从率为10.0%-89.2%;42所(89.36%)医院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常规开具隔离医嘱,33所(70.21%)医院环境清洁消毒频次2次/d,24所(51.06%)医院采用全套的防护物品进行个人防护。结论此次调查有助于了解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总体情况,掌握该地区多重耐药菌检出和防控情况。针对调查项目发现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持续改进,有助于推动该地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良性发展。

  • 标签: 医院感染 多重耐药菌 现状调查 湖北省
  • 简介:目的调查研究吉林省东、中、西部地区农村环境卫生现状。方法按照分层随机抽样,每个地区选取3个市(县),每个市(县)选取5个乡镇,每个乡镇选择4个行政村,每个行政村选择5户家庭进行调查。结果东部地区集中式供水工程覆盖的饮用人口占有较大的比例,占93.27%;垃圾、污水处理厂的农村人口覆盖率都远远低于县城人口的覆盖率低于50%以下。农村饮用集中式供水的人口、卫生厕所的使用以及环境卫生的投入均呈现东高西低的趋势,分别占93.27%、40.04%、98.33%。结论中、西部地区农村基础设施投入较少,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

  • 标签: 农村 环境卫生 垃圾 污水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某三甲医院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与离职意向调查结果情况。方法选取某三甲医院医务人员,对所有人员进行调查问卷。结果(3.19±0.59)分为某三甲医院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得分,满意度最低的项目为收入待遇低,为(2.67±0.85)分。且离职意向与工作满意度方面的关系为负相关关系。结论某三甲医院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情况不容乐观,且医务人员离职意向受工作满意度的影响,需积极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尤其是在薪酬与福利方面应加大改善力度。

  • 标签: 医务人员 工作满意度 离职意向
  • 简介:目的调查医院感染管理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方法2016年1—8月,以该医院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调查、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进行研究,调查医院手卫生执行率、医护人员医院感染防控知识水平、物品/场所表面清洁消毒质量、消毒器械消毒质量、医院感染组织。结果医护人员医院感染防控知识水平基本合格,但多数对细节问题存在盲区,少部分人员调查不合格;手卫生合格率偏低,在部分科室、环节手卫生合理偏低;消毒器械消毒质量基本合格,但仍有待改进;物品/场所表面清洁消毒质量不同科室差异较大,神经内科合格率较好,门诊、内一科合格率偏低;无医院感染整体评价标准体系,部分环节缺失,质量监督执行不到位,相关组织培训少。结论今后仍有必要从人、物、环、法等4个角度开展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改进。

  • 标签: 医院感染 基层医院 现状 医院感染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专业中职生学业拖延的情况,为提高护理专业中职生学业成就提供依据。方法运用《中职生学业拖延问卷》,对217名护理专业中职生进行调查。结果①护理中职生学业拖延倾向性处于中等水平。②非独生子女在参加学校和班级布置的活动方面及独生子女在文化课作业方面更易产生拖延。③城市中职生在文化课作业任务上比农村中职生更易产生拖延。④在专业课准备考试上,二年级、三年级护理中职生比一年级、四年级学生更易拖延;在学校和班级布置任务上三、四年级护理中职生比一年级,二年级学生更易拖延。结论护理中职生专业学业拖延处于中等水平,但认识不足,没有强烈的改变愿望,不同特点的学生其拖延情况也不相同。

  • 标签: 护理中职生 学业拖延 研究
  • 简介:摘要本实验经过文献梳理以及实践数据调研分析,认为血液磁极化疗法降脂效果显著。血液磁极化疗法治疗后1个月甘油三脂、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水平呈持续下降趋势,高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水平呈持续上升趋势。血液磁极化疗法治疗后3个月内各项血脂水平与治疗前相比仍有显著性差异,降脂效果持久稳定。为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血脂 磁场 磁极化疗法 高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
  • 简介:目的分析产科母婴同室病房中危险因素,评价改进效果。方法选取于2015年2—8月该院母婴同室合计721对为改进前,2015年末开始进行调查,分析危险因素,制定落实改进对策,选取于2016年2—8月该院母婴同室,合计702对为改进后。结果改进后产妇与新生儿疾病、护理内容遗漏/护理差错、喂养问题、护患纠纷发生率低于改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科母婴同室病房中危险因素较多,需加强管理。

  • 标签: 母婴同室 风险管理 护理质量管理
  • 简介:目的通过了解不同地区医院医保费用管理情况,为提高肿瘤专科医院医保管理水平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方法依据调研表对省级肿瘤专科医院医保费用进行调研,数据录入Excel2003后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各地区因医保政策不同,对总额及病种费用均有较大程度的影响,导致患者得到医疗服务保障水平各省市间也有较大差异。结论肿瘤专科医院应在自费比例统计与管理、医保指标的合理使用、执行医保政策及与医保管理部门的沟通和互动方面加强管理,进而不断提升管理水平。

  • 标签: 恶性肿瘤 医疗保险 费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ADR),探寻小儿临床用药的有效干预措施。方法分析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0月期间出现ADR的440例小儿患者在性别、年龄、用药种类以及用药措施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掌握小儿发生ADR症状的规律。结果性别、年龄、用药种类以及用药措施等因素的不同,小儿发生用药不良反应的概率也有所不同。其中年龄≤6岁、使用抗生素药物、静脉滴注给药等方式,均能增加小儿发生用药不良反应的概率,分别占到了总研究对象的59.55%、52.0%、59.5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密切观察小儿用药情况、减少抗生素药物的使用以及避免使用静脉滴注的给药方式等策略,可以有效的降低小儿发生用药不良反应的概率。

  • 标签: 患儿 ADR 分析 用药指导
  • 简介:摘要诚信理念是儒家伦理道德思想中的重要内容,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占据着关键性的地位,长时间以来我国教育领域一直保持着对诚信教育的高度重视。但是新时期受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良效应的影响,高校医学生出现了一定的诚信危机问题,对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培养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所以新时期必须尝试对医学生诚信问题进行分析,探索相应的解决措施,为高素质医学生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 标签: 儒家思想 诚信理念 医学生
  • 简介:目的调查老年保健对象常见慢性疾病共病现况,以便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123名2015年10月-2016月7月在北京某医院进行体检的65岁以上的干部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研究对象平均患病(3.52±1.48)种,其中青老年(年龄65-〈75岁)组、中老年(年龄75-〈85岁)组及老老年(年龄≥85岁)组研究对象平均患病种数分别为(2.80±1.05)种、(3.45±1.58)种及(4.29±1.45)种,不同年龄组研究对象平均患病种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老老年组研究对象平均患病种数多于青老年组及中老年组(P〈0.05)。而研究对象中,仅患有1种慢性疾病者共5人(均为男性),患有2种慢性疾病者共32人(均为男性),患有3种及以上慢性疾病者共86人(男性80人,女性6人),不同年龄组研究对象常见慢性疾病共病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对象常见慢性疾病患病率位列前5位的依次为白内障(91例,73.98%)、前列腺增生(88例,71.54%)、高血压(77例,62.60%)、高脂血症(56例,45.53%)及糖尿病(36例,29.27%)。结论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共病呈现疾病种类数增加、病情复杂的态势。因此,保健工作者需要转变观念,积极关注老年保健对象增龄化改变,充分认识老年共病,学习共病管理的新思维,以更好地维护保健对象的生命质量。

  • 标签: 老年人 干部保健 共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