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8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应用静脉治疗过程中的治疗和护理问题。方法对120例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采用尿激酶(LK)行静脉疗法,通过对临床疗效的监护和观察,进一步总结治疗和护理经验。结果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静脉救治后,冠脉再通率为85.3%,病死率为2.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静脉治疗时,检测心电图变化及再灌注观察、心理护理、严密监测生命体征、防止病发和康复训练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并对于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尿激酶 静脉溶栓治疗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尿激酶静脉治疗超早期脑梗塞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共收治超早期脑梗塞患者66例,依照其入院单双次序将其分为33例对照组与33例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增加尿激酶静脉治疗。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在临床治疗有效率上,对照组远不及观察组(78.79%<96.97%),P<0.05)。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无较大差异(P>0.05),在治疗后,均有显著下降,且随着时间推移,下降幅度更为明显(P<0.05),并且观察组在下降幅度上始终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尿激酶静脉治疗在超早期脑梗塞中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尿激酶 静脉溶栓 超早期脑梗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寻求最佳治疗方法。方法13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及血塞通等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尿激酶静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观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等情况。结果两组均未出现死亡病例,观察组患者基本痊愈率为42.42%,高于对照组的15.15%(P<0.05);观察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尿激酶静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开展超早期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明显,且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尿激酶 静脉溶栓 脑梗死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缺血性脑梗死超早期尿激酶静脉治疗的应用优势。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1年4月—2015年2月该院收治的80例前循环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均行尿激酶静脉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行超早期(3h内)治疗,对照组行延迟(6h内)治疗。结果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治疗后,观察患者6h、24h、1周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25.55±8.77)分、(18.12±10.21)分、(11.75±10.57)分,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50%,较对照组的25.00%更具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循环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采用超早期尿激酶静脉治疗具有显著优势,值得推广及采纳。

  • 标签: 缺血性脑梗死 超早期 尿激酶 静脉溶栓 优势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腔静脉滤器植入联合置管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4年5月-2017年6月)收治的2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应用腔静脉滤器植入联合置管治疗方法)和对照组(应用腔静脉滤器植入后行常规治疗方法),每组均为10例。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患侧下肢周径差值。结果两组患者患侧下肢周径差值减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静脉滤器植入联合置管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腔静脉滤器植入 置管溶栓治疗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辅助护理干预的急性脑梗死静脉患者神经功能评分的变化。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60例急性脑梗死静脉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护理干预。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NIHSS)评分比较两组入院时、后24h、7d及14d神经功能损伤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后24h、7d及14dNIHSS评分均较入院时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16.53±1.50)分VS(22.14±2.41)分;(11.73±1.84)分VS(15.70±1.24)分;(8.39±1.44分VS(11.70±0.99)分(P<0.01)。结论施行静脉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辅助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术后的神经功能评分。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溶栓治疗 神经功能评分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是评价支架取合并动脉治疗急性后循环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合理分析15例经动脉(观察组)和22例支架取合并动脉(治疗组)的病例资料,分析2组的临床术后出血和死亡发生情况。结果采用动脉观察组和采用支架取合并动脉的治疗组对比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后循环脑梗死全部病例中,支架取合并动脉对于病人的远期恢复效果优于单纯动脉

  • 标签: 支架取栓 动脉溶栓 急性 后循环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脑梗塞护理措施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选取我院急性脑梗塞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单盲、平行原则将其平均分为两组,每组26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结果在整体生活质量评分、功能评分以及交流能力评分方面,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结论给予采用治疗的急性脑梗塞患者综合护理方式,可有效提升患者预后效果和日常生活质量,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 标签: 急性脑梗塞 溶栓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超早期重组组织型纤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治疗80岁以上脑梗死患者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38例接受超早期(〈3小时)治疗的80岁以上急性脑梗死(ACI)患者(rt-PA组)和同期38例不接受治疗的80岁以上ACI患者(常规组)的临床资料,rt-PA组给予奥扎格雷钠针+超早期rt-PA方案治疗,常规组给予奥扎格雷钠针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24小时、7天及14天的NIHSS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rt-PA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NIHSS评分改善效果均优于常规组(P〈0.05);rt-PA组和常规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1.05%和47.37%,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16%和5.26%,P〈0.05),两组均无死亡例数发生。结论超早期rt-PA静脉治疗80岁以上的ACI患者,可促进患者的缺损神经功能的恢复,临床治疗安全、有效,临床值得推荐。

  • 标签: 超早期 RT-PA 静脉溶栓 脑梗死 安全性 老年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肺栓塞病人过程中的护理措施。方法按照入院顺序随机抽取我院自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肺栓塞患者90例,分为研究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的护理质量比较,研究组的较高;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研究组的较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肺栓塞患者在过程中进行综合护理,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安全性,值得借鉴和推广。

  • 标签: 肺栓塞 溶栓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梗塞患者后的病情进行观察和护理,从而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脑梗塞患者的治疗制定更有效的方法。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脑梗塞患者20例并进行治疗,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流程化护理,研究组采取改进后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在病房停留的时间、药物成功进入血管的时间、率和总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均明显较好,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脑梗塞中,要改进护理方法,以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脑梗塞患者 溶栓 病情观察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出血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神经内科2014年1月~2016年7月接受重组组织型纤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治疗的脑梗死患者61例,分为后未出血(non-hemorrhagictransformation,non-HT)组49例、出血性梗死(hemorrhagicinfarcts,HI)组8例和脑实质血肿(parenchymalhematomas,PH)组4例,分别检测3组前、后2h及24h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并分析其与后出血转化的关系。结果HI组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高于non-HT组及HI组(P〈0.05)。3组前纤维蛋白原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后2h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前,后24h纤维蛋白原水平上升,但仍低于前水平(P〈0.05);non-HT组与HI组在2和24h纤维蛋白原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H组2和24h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non-HT组与HI组(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rt-PA静脉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24h内降低是颅内血肿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出血转化 纤维蛋白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尿激酶(Arakanesethrombolytic)在治疗脑血栓方面的临床效果,提供可靠的临床参考数据。方法选我医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38例脑血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19例,观察组19例,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和尿激酶治疗,对比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的治疗效果和神经功能损伤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患者最终整体有效率为94.7%,对照组患者有效率达63.2%。结论尿激酶(Arakanesethrombolytic)在治疗脑血栓方面可以有效的改善病情。

  • 标签: 尿激酶溶栓 脑血栓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分别33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硝酸甘油、阿司匹林、肝素等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尿激酶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情况、血管再通率以及继发症状。结果研究组的达标率为84.84%、血管再通率为90.90%,对照组分别为15.15%,36.36%,对比差异有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继发症发生率为27.2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8.78%,对比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减少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尿激酶 溶栓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目的研究超选择动脉治疗老年脑梗死的神经功能改善及预后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接诊的12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情况。按照治疗方法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治疗,研究组采用超选择动脉治疗。治疗前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及BI指数变化情况,并对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76.6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5.0651,P=0.0244)。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及BI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BI指数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BI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8.33%vs6.67%,P〈0.05)。结论超选择动脉治疗老年脑梗死,神经功能改善效果良好,明显优于常规静脉治疗。

  • 标签: 脑梗死 老年 超选择性动脉溶栓 静脉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尿激酶疗法用于临床急诊急性心肌梗死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急诊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3例作为研究样本,以病人及家属意愿随机分为组(n=60)和常规组(n=23),常规组采取常规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配合尿激酶疗法治疗。而后对比两组患者心肌酶学指标情况、冠脉再通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组患者心肌酶学指标情况、冠脉再通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常规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即P<0.05。结论早期尿激酶疗法用于临床急诊急性心肌梗死的价值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尿激酶溶栓疗法 急诊 急性心肌梗死 价值
  • 简介:目的:分析后血压管理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作用情况。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本院接收并行治疗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是否配合血压管理的原则分为A组与B组,每组35例。A组采取常规管理,B组实施血压管理,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管理前,两组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B组的NIHSS评分及临床治疗有效率均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治疗中配合血压管理,有利于提升效果,运用价值颇高。

  • 标签: 脑梗死 溶栓治疗 血压管理 作用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治疗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共计2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我院进行早期治疗。按照随机的方式将其列入观察组(100例)与对照组(100例)。在治疗前后,护理人员对两组患者均提供常规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应用优质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均<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治疗过程中,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显著地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早期溶栓 优质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治疗联合介入治疗在急性脑血管闭塞治疗的效果,总结并阐明联合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急性脑血管闭塞患者70例,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仅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采取治疗联合介入治疗模式;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效果,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则显著少于对照组,就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看,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有所好转,但是观察组的改善幅度明显更大;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治疗联合治疗对急性脑血管闭塞治疗效果显著,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安全性高,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和神经功能的恢复,临床价值高,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急性脑血管闭塞 溶栓治疗 介入治疗 效果与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剪切波弹性超声在指导临床医师对于尿毒症内漏血栓方法选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内漏急性血栓患者78例,常规超声为对照组33例、剪切波弹性超声组45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1.对照组33例首选双向尿激酶注入,成功率为78%。2.观察组31例首选双向尿激酶注入,14例首选Fogarty球囊导管取术,成功率为86%。3.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剪切波弹性超声对于临床有很高的价值。

  • 标签: 剪切波弹性成像 尿毒症透析 内漏血栓 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