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高效逆转病毒疗法治疗艾滋病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为临床上合理的选择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8年6月接收的86例艾滋病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例数相同的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高效逆转病毒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9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9.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效逆转病毒疗法治疗艾滋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具有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高效 抗逆转录 病毒疗法 艾滋病患者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对艾滋病进行治疗时使用核苷类逆转酶抑制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9年5月内,在我院收治的32例艾滋病患者,随机抽取各16例,设为对照和研究两组,用齐多夫啶(AZT)+拉米夫啶(3tc)+lopinavir(lPV)治疗的为研究组,用奈韦拉平、奈非那韦和司他夫定治疗的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效果81.25%比对照组要好(P<0.05,χ2=4.8000)。结论在对艾滋病进行治疗时使用核苷类逆转酶抑制剂齐多夫啶(AZT)+拉米夫啶(3tc)+lopinavir(lPV),提高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艾滋病 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齐多夫啶 拉米夫啶 lopinavir
  • 作者: 王建军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西充县太平中心卫生院四川南充637220)【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032-01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整体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人们的对于饮食的控制力度便小了,很多人都很难抵抗高糖分美食的诱惑,从而导致了血糖的反复升高,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人们患有糖尿病的比例,这对我国人民健康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现阶段,我国成人患有糖尿病的比率正在逐渐增高,已经达到11%左右,而糖尿病前期的人数更多,在成人比例中大约占有52%左右,也就是说,在我国的成人当中,每两个人就有一个患有与糖尿病有关的病症,如果不对其进行及时干预以及治疗,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就会进一步加重,这些人在不久的将来很有可能会成为真正的糖尿病患者,那时候想要对其进行彻底根治就存在了很大的困难。基于此,本文进行了如下综述:1糖尿病前期如何界定?对于糖尿病前期的患者而言,其有多种表现,但是这些表现都较为细微,很难被患者及时发现。现阶段,我们所谓的糖尿病前期其实就是指血糖比正常人高但是有没有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一群人。因此,对于“糖尿病前期”患者而言,如果是单纯的空腹血糖高,则将其判定为空腹血糖受损。而对于单纯餐后血糖高者,将其称之为糖耐量降低。对于糖尿病前期的患者而言,其与糖尿病患者还是有很大区别的[1]。糖尿病前期的患者不存在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因此,仅仅是从一般的体检上很难对患者的糖尿病前期情况进行确诊。因此,对于年纪在45岁以上的人群而言,应该定期进行全身体检,通常应该选择每年体检一次,不能只是单纯的查空腹血糖,还应该进行餐后的检查,这是非常关键的,一般会选择在餐后两小时之后进行血糖含量的测试。对于现阶段我国很大一部分人群来说,其在进行血糖检查的时候,往往只是进行单一的空腹血糖检查,这种检查方式是具有一定片面性的,如果只是进行空腹检查,很有可能会导致部分糖尿病高危患者的病情出现漏检的情况,这对今后患者的治疗工作展开有很大的负面影响[2]。2您知道为什么要重视糖尿病前期的防预工作吗?虽然对于糖尿病前期来说,尚且还算不上糖尿病,往往也没有什么较为明显的症状,但是绝对不能对其坐视不理,一旦发展成为糖尿病之后,对其今后治疗工作的展开会有很大的影响。90%以上的糖尿病前期患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78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差异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凝指标APTT、PT、TT及FIB进行统计分析,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后APTT、PT、TT、FIB等指标均与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1或P<0.05);对照组治疗后APTT、FIB较之前有显著差异(P<0.05),PT、FIB虽有所好转但差异不显著(P>0.05)。组间比较显示治疗后各项指标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差异不显著,治疗后两组均有所降低,相比而言观察组治疗后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治疗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中能够改善凝血指标,降低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抗凝 心绞痛 不稳定型
  • 简介:[摘要 ] HBV慢性感染是到导致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原因。国内外研究表明,有效控制和减少 HBV复制可以改善甚至逆转肝纤维化;可减缓失代偿期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延长生存期,因而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很重要。目前 HBV治疗有了较大的进展。

  • 标签: [ ] 慢性乙型肝炎 肝硬化 抗病毒治疗
  • 简介:摘要HBV慢性感染是到导致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原因。国内外研究表明,有效控制和减少HBV复制可以改善甚至逆转肝纤维化;可减缓失代偿期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延长生存期,因而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很重要。目前HBV治疗有了较大的进展。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肝硬化 抗病毒治疗
  • 作者: 李松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2-12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2期
  • 机构:          (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疗中心  北京 100048)  【摘  要】目的:研究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护理方式。方法:取我院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研究组(优质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各53例,比较抗凝治疗依从性与并发症。结果:研究组较对照组抗凝治疗依从性高,并发症率较对照组低,P<0.05(具统计学差异)。结论:对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采用优质护理能提高抗凝治疗依从性,减少并发症发生,安全性高,值得借鉴。  【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联合治疗在心源性脑梗塞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 2018 年 2 月 -2019 年 2 月收治的心源性脑梗塞患者 40 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 20 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与并发症出现率。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 P < 0.05 );治疗组的患者并发症出现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 0.05 )。结论:心源性脑梗塞当中采用联合治疗的方法效果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降低患者并发症出现率。

  • 标签: 联合抗凝 治疗 心源性脑梗塞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联合治疗在心源性脑梗塞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心源性脑梗塞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与并发症出现率。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患者并发症出现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源性脑梗塞当中采用联合治疗的方法效果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降低患者并发症出现率。

  • 标签: 联合抗凝 治疗 心源性脑梗塞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化疗中乳腺癌伴肝功损害患者使用华法林治疗,临床药师的服务内容和药学干预切入点,提高药师药学服务能力。方法临床药师对肝功能损害晚期乳腺癌患者化疗过程中使用华法林进行重点监护,积极参与给药方案设计,密切关注患者治疗效果,及时发现用药问题并进行有效干预。结果临床药师通过药学监护,及时发现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积极干预,促进患者合理用药。结论临床药师对肝功能损害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使用华法林提供药学监护,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 标签: 临床药师 肝功能损害 华法林 抗凝治疗 药学监护
  • 简介:摘要目的对口服血小板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均选自我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共计为92例,按照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为参照组与干预组,每组各46例,其中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而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入血小板药物进行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对比发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聚集率及血小板反应指数并没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后明显改善,两组相比干预组存在显著优势(P<0.05);干预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83%,与参照组的78.26%相比存在显著优势(P<0.05)。结论口服血小板药物治疗冠心病能够有效优化患者的血小板指标,且改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抗血小板药物 冠心病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使用葡萄糖酸锌进行治疗,并研究其临床价值。方法 在 2017年 2月 -2019年 1月间,选取我院收治的 116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成两组,即应用常规治疗方式的患儿为常规组( n=58例)与应用葡萄糖酸锌治疗方式的患儿为研究组( n=58例),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患儿的,两组数据对比( P

  • 标签: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 葡萄糖酸锌 临床价值
  • 作者: 宋南楠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1-11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1期
  • 机构:【摘要】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经抗病毒西药剂进行治疗所取得的效果。方法:本文选择的所有研究对象均为我院在2017年2月到2018年6月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8例,按照随机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替比夫定组和恩替卡韦组,每组患者平均44例,对两组患者分别选择相对应的药物进行治疗评价,并比较治疗的效果。结果:替比夫定组患者的HBeAg血清转换率为50.00%(22/44),恩替卡韦组为77.27%(34、44),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替比夫定组的HBVDNA下降率为63.64%(28/44),恩替卡韦组为90.91%(40/44),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恩替卡韦组治疗后的表面抗原滴度和表面抗体滴度优于替比夫定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恩替卡韦组治疗之后的肝纤维化四项指标明显优于替比夫定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乙型肝炎患者选择恩替卡韦进行治疗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相关指标,提升血清转换率,对促进病情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使用葡萄糖酸锌进行治疗,并研究其临床价值。方法在2017年2月-2019年1月间,选取我院收治的116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成两组,即应用常规治疗方式的患儿为常规组(n=58例)与应用葡萄糖酸锌治疗方式的患儿为研究组(n=58例),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患儿的,两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应用葡萄糖酸锌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临床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 葡萄糖酸锌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分别应用一线乙肝病毒药物替诺福韦与恩替卡韦初始治疗,比较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于 2016年 12月起 ~2018年 11月毕,在我院选取 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匀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50例,在对照组患者中应用替诺福韦,观察组应用恩替卡韦。 结果:在两组患者之间,治疗总有效率不存在显著的差异,其中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艾滋病合并丙型肝炎患者采用抗病毒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艾滋病合并丙型肝炎患者计28例为研究对象,均选择HAART疗法配合干扰素与利巴韦林方案进行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治疗前后患者ALT、AST、GLDH、TBIL、ALB水平与HCV-RNA阳性率的差异。结果治疗后ALT、AST、GLDH、TBIL水平与HCV-RNA阳性率均明显小于干预前,P<0.05,ALB水平高于干预前,P<0.05,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对艾滋病合并丙型肝炎患者采用抗病毒方案治疗能够改善肝脏功能水平,且用药安全可靠,有利于延缓疾病的进展。

  • 标签: 艾滋病 丙型肝炎 抗病毒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乙肝病毒感染合并肺结核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接诊的乙肝病毒感染合并肺结核患者共60例,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抗结核及保肝治疗,观察组给予抗结核及抗病毒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各项肝功能指标显著强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0.00%,低于观察组96.67%(P<0.05)。结论采取抗结核及抗病毒治疗方式,有利于改善乙肝病毒感染合并肺结核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乙肝病毒感染 肺结核 临床疗效 肝功能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分别应用一线乙肝病毒药物替诺福韦与恩替卡韦初始治疗,比较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于2016年12月起~2018年11月毕,在我院选取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匀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在对照组患者中应用替诺福韦,观察组应用恩替卡韦。结果在两组患者之间,治疗总有效率不存在显著的差异,其中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98.00%,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实施初始治疗时采用替诺福韦与恩替卡韦均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可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药物。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病毒性角膜炎方联合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病毒性角膜炎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例作为对照组,给予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另外20例作为观察组,给予病毒性角膜炎方联合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两组进行疗效对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复发率5%,而对照组总有效率80%,复发率10%,观察组治疗明显由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毒性角膜炎方联合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优于单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不适感,且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 标签: 病毒性角膜炎 病毒性角膜炎方 更昔洛韦眼用凝胶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病毒性角膜炎方联合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病毒性角膜炎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例作为对照组,给予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另外20例作为观察组,给予病毒性角膜炎方联合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两组进行疗效对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复发率5%,而对照组总有效率80%,复发率10%,观察组治疗明显由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毒性角膜炎方联合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优于单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不适感,且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 标签: 病毒性角膜炎 病毒性角膜炎方 更昔洛韦眼用凝胶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