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每天都上演着各种各样的角色扮演,而我就是幼儿园里众多“角色”中最真实的保健医生。每天都能接收到各种“不舒服”的“小患者”。

  • 标签: 角色扮演 保健医生 幼儿园
  • 简介:随着秋天的到来,气温开始下降,天气也变得干燥起来。幼儿适应能力差,皮肤稚嫩,与成人相比需要更多的水分,容易出现口干舌燥、便秘等一系列“阴虚内热”的征象。做好各项保健措施,对维护幼儿健康十分重要。

  • 标签: 防病 秋季 幼儿健康 适应能力 口干舌燥 阴虚内热
  • 简介:目的上皮细胞钠离子通道(ENaC)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中的表达及其与子痫前期(PE)发病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行剖宫产分娩的92例产妇的胎盘组织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妇是否患有重度子痫前期,将其分别纳入重度PE组(n=48,重度PE患者)和对照组(n=44,正常妊娠者)。此外,选择于早孕期(孕龄为8~11孕周)因计划外妊娠等因素要求行人工终止妊娠孕妇的胎盘组织纳入早孕期组(n=36)。早孕期组的胎盘组织取自选择性负压吸引人工终止妊娠术者。重度PE组和对照组产妇行剖宫产分娩待胎盘娩出后,立即取胎盘母体面的中央绒毛区组织。3组受试者的住院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实验在正常人滋养层细胞株HTR-8/Svneo上进行。采用免疫组化技术(SP)检测ENaC在孕妇胎盘组织的定位。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PCR)及Westernblotting检测胎盘组织ENaC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此外,观察雌、孕激素对滋养细胞HTR-8/SVneoENaC表达的调节作用。再利用小干扰RNA(SiRNA/ENaC)干预ENaC的表达后,通过划痕实验及侵袭实验观察HTR-8/Svneo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变化。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标本的采集过程均征得受试对象同意,并与受试对象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1重度PE组和正常妊娠组孕妇孕前体质指数(BMI)、孕期体重增加、基础收缩压、晚孕期收缩压、孕期收缩压增加、基础舒张压、晚孕期舒张压、孕期舒张压增加、新生儿出生体重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86、2.16、2.139、15.817、13.078、4.896、16.600、11.119、8.456,P〈0.05)。2免疫组化结果显示,ENaCα亚基主要表达于早孕期胎盘合体滋�

  • 标签: 上皮细胞 钠通道 先兆子痫 胎盘 细胞迁移分析 妇女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tressurinaryincontinence,SUI)发病率的影响及对妇女盆底解剖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5月至12月,在暨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完成正规完整产前检查,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单胎、头先露及认知能力正常的49例初产妇(排除合并泌尿系感染、器质性疾病及孕前明确诊断为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纳入研究组,然后根据分娩方式再将其分为顺产组(n=24)和选择性剖宫产组(n=22)。筛选同期在本院体检,身体健康且未生育者纳入对照组(n=20)(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者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采取ELISA和会阴超声容积图像技术测量静息及Valsalva动作时,提肌裂孔(levatorhiatus,LH)前、后径(anteroposteriordiameter,AP)和横径(lateraldiameter,LD),尿道膀胱后角度(α)和膀胱旋转角度(θ),耻骨联合中点至膀胱颈的距离(D),并采取酶联免疫吸附(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检测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前肽(C-terminalpropeptideoftypeⅠprocollagen,PICP)含量。研究组在妊娠28~36孕周、产后6~8周及12~14周时,与对照组受试者于排卵期检测的上述指标分别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产后6~8周顺产组膀胱旋转角度,耻骨联合中点至膀胱颈的距离,较选择性剖宫产组明显变化,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提肌裂孔前、后径、和横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产后12~14周时,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顺产组产后6~8周时,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前肽含量较选择性剖宫产组降低,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产后12~14周时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妊娠分娩对盆底导致

  • 标签: 阴道分娩 选择性剖宫产 压力性尿失禁 超声 Ⅰ型前胶原羧基前肽
  • 简介:目的通过共词分析建立国内新生儿败血症(NS)研究关键词的可视化共现网络,分析我国NS研究的发展趋势。方法本研究以"新生儿","败血症"为关键词,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中国知网(CNKI)中及限定文献发表时间为1960年1月1日至2014年5月28日检索出符合本研究标准的1719篇文献为研究对象。通过EndnoteX6软件将其分为1960-1993年阶段、1994-2003年阶段和2004-2014年阶段,统计各阶段的核心关键词及其词频。利用Bicom2对核心关键词建立共现矩阵,使用Ucinet6.0绘制可视化网络。观察3个阶段间关键词及其词频的联系和变化。结果3个阶段有关NS的发表文献数量分别为257,655,807篇,而发表NS相关文献的期刊共为401种,作者单位共为477家。通过共词分析成功建立我国NS的研究发展可视化网络,直观反映我国NS研究发展情况。1960-1993年阶段主要为NS的临床认识阶段,1994-2003年阶段主要着重于NS的诊断和治疗,2004-2014年阶段主要致力于NS早期感染指标的筛选及耐药菌和抗菌药物研究。结论我国NS研究起步于1960年,至1994年后开始有极大的发展,在此期间国内NS的定义及诊断变迁与国际相一致。目前,NS的诊断性研究更注重于临床表现及早期感染指标的筛选。耐药菌及抗菌药物运用是NS治疗研究的热点之一,近10年来免疫疗法的研究数量有所下降,但是仍存在进一步研究价值。

  • 标签: 新生儿败血症 脓毒症 共词分析 可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