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9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消化内镜技术用于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42例消化道早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就诊的顺序将其平均划分为参照组、实验组各71例,前者给予传统内镜诊断以及外科手术治疗,后者给予新型内镜诊断以及EMR手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费用等指标。结果实验组检出率94.37%(67/71)明显高于参照组81.69%(58/71)(P<0.05);实验组的住院天数为(4.93±0.13)d,参照组的住院天数为(13.64±1.54)d(P<0.05)。结论将新型内镜应用于消化道早癌的诊断过程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可帮助患者及时发现疾病;EMR手术治疗早癌,具有缩短手术时间、减轻医疗负担等优点,并且减少对患者的身体创伤,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消化内镜技术 消化道早癌 诊断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消化酶制剂治疗消化不良的临床应用意义与价值。方法纳入我院消化内科在时间段2015年8月~2016年1月区间收治消化不良患者共10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编号奇偶性方法进行分组,分别将5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观察组中。对照组患者用药吗丁啉治疗,观察组患者用药消化酶制剂治疗。以临床疗效为评价指标,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疗效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经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6.00%(48/50),显著高于对照组82.00%(41/50),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方面意义(P<0.05)。结论应用消化酶制剂治疗消化不良病症的价值确切,在提高临本病床疗效方面的影响积极,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消化不良 消化酶制剂 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4-0205-01
  • 简介:摘要消化内科学是内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位学生及医生必须掌握的学科,消化内科临床见习是实现消化内科教学的重要过程。现拟从师资培养、课前准备、教学模式与方法、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及医德医风的培养等方面就如何做好消化内科临床见习教学工作及提高教学质量提出了自己的体会。

  • 标签: 临床见习 消化内科 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复方消化酶在治疗消化不良中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42例消化不良临床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其中对照组每次服用3片多酶,每天服用3次,总疗程为3周,观察组服用复方消化酶,(1~2)片/次,每天3次,总疗程为2周。对比两组在治疗前后的症状缓解情况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前后的症状缓解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前后都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复方消化酶针对消化不良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治疗的安全性较高,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复方消化酶 消化不良 安全性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对医院消化内科中发生感染的原因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进行了研究和讨论;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从本院消化内科感染病例中选取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结果在所发生的感染病例中,老年患者居多,属于易感染人群,同时感染率也同患者的住院时间成正比例关系,患者住院时间越长,所发生感染的可能性就越大;由于患者自身具有着的消化道出血、肿瘤等症状也作为了感染发生的主要原因;其中在患者的呼吸系统、肠道以及泌尿系统等部位最容易发生感染;而导致感染发生的主要致病细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其中最为常见的为大肠埃希菌;结论通过采取严格的无菌操作、有效地保护易感人群,同时进行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并对患者的原发病进行积极的治疗,对于消化内科感染的发生有着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作用。

  • 标签: 消化内科,感染,抗生素,消化道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8-0213-02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消化内科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的原因及其临床表现。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期间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消化内科恶心呕吐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统计其原发病类型,恶心呕吐的临床表现不同之处,为诊断提供依据。结果78例患者中有恶心症状的患者共有37例,疾病31种,有呕吐症状的患者共有74例,疾病54种,反流性食管炎和急性胃肠炎居首位。结论消化内科并发恶心呕吐的疾病很多,要根据不同性状和表现,必要通过辅助检查得出诊断结论。

  • 标签: 消化内科 恶心 呕吐 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