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数字乳腺X线机与传统乳腺X线机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在2009年11月-2013年11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的诊断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5例。其中将采用传统乳腺X线机诊断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把采用数字乳腺X线机进行诊断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的检查时长、曝光次数、摄影体位。结果两组患者检查时长、曝光次数、摄影体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字乳腺X线机具备曝光条件好、成像清晰等特点,有利于缩短检查时长。

  • 标签: 数字乳腺X线机 传统乳腺X线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腺癌MR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在2015年7月-2016年10月期间进入我院23例非肿块型乳腺癌作为实验组,同期收集21例肿块型乳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了解病灶的MR形态学、ADC值。结果实验组的TIC类型以Ⅱ型平台型为主(73.91%),Ⅰ型、Ⅲ型分别为3例、3例,对照组TIC类型以Ⅲ型平台型为主(71.43%),Ⅰ型、Ⅱ型分别为2例、4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86,P<0.05)。实验组ADC值范围为(1.089±0.299)×10-3mm2/s,对照组ADC值范围为(0.942±0.168)×10-3mm2/s,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MR诊断对乳腺癌的诊断有着良好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乳腺癌 MR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讨论乳腺增生的临床表现、日常保健及健康食谱

  • 标签: 乳腺增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服外敷治疗乳腺增生疾病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开放性的临床试验设计。选患者20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口服小金片,外敷乳腺增生膏,配伍微波观察治疗。对照组按常规治疗,口服小金片,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治疗前后乳房疼痛、肿块及临床体征变化情况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痊愈治疗组为92例占92%,对照组为13例占13%;好转治疗组为6例占6%,对照组为14例占14%;无效治疗组为2例占2%,对照组为67例占67%;失访治疗组为0例占0%,对照组为6例占6%。结论口服小金片,联合外敷乳腺增生膏,配伍微波治疗,对于治疗乳腺疾病不仅能有效缓解乳房疼痛、消散肿块,而且具有副作用少、疗效显著、减少复发、标本兼治等特点。

  • 标签: 小金片 外敷乳腺增生膏 微波治疗 乳腺增生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72例乳腺脓肿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乳腺脓肿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术后经过我们的综合护理,均痊愈出院。结论通过综合的围手术期护理,能够明显促进患者的康复。

  • 标签: 乳腺脓肿,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X线、CT和乳腺磁共振在乳腺癌诊断和保乳术前评估的序贯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198例女性乳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行X线、CT和乳腺磁共振诊断,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分析不同影像检查手段的诊断价值与序贯性应用。结果本组患者采用常规摄影和改良摄影两种方法,常规组的钙化灶的显示率为80%(36/45)低于改良组100%(4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平扫均显示肿块,增强扫描动脉期呈明显强化,静脉期呈持续性强化,研究组和对照组CT征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病理类型可知,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浸润性导管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线、CT提高了乳腺癌诊断率,乳腺磁共振满足了保乳术的术前评估需求。

  • 标签: X线 CT 乳腺磁共振 乳腺癌 诊断 保乳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