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人格障碍患者实行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的作用和意义。方法从2016年2月~2016年10月这段时间内我院精神科收治的人格障碍患者中选取100例,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个均有50名患者的组,实行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实行整体护理的为实验组。将两组患者护理后适应社会的能力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中经过治疗后病情未得到控制无法适应社会的患者有11例,治疗有效率为78%;实验组中病情未得到控制无法适应社会的患者有1例,治疗有效率为9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人格障碍患者实行合理有效的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水平,可以帮助患者尽快的控制病情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有明显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人格障碍 临床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就攻击型人格障碍伴抑郁症患者的人性化护理进行研究、分析。方法:研究围绕我院收治的攻击型人格障碍伴抑郁症患者展开,择取时间始于2022年7月止于2023年7月,对其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结果:人性化护理干预实施后,患者的病情改善明显,HAMD、HAMA评分呈良好趋势。结论:在击型人格障碍伴抑郁症患者中,人性化护理的应用价值明显,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攻击型人格障碍 抑郁症 人性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躯体化障碍患者的人格与压力水平特点。方法选取被诊断为躯体化障碍的患者83例,采用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SSS)、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MMPI)和压力自评量表(SSQ-53)进行测评。结果83例患者躯体化症状平均得分为42.47±11.51;在MMPI临床量表的10个维度中,精神衰弱(F=4.431,P<0.05)、精神分裂(F<20.173,P<0.001)、社会内向(F=18.631,P<0.01)三方面与躯体化症状有统计学差异;压力水平(F=2.813,P<0.05)与躯体化症状有统计学差异;精神衰弱(r=0.244,P<0.05)、精神分裂(r=0.289.P<0.01)与压力水平存在正相关。结论躯体化障碍患者的压力水平较高,且在精神衰弱、精神分裂和社会内向三方面表现较明显。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双相情感障碍可共病多种精神疾病,共病使得症状加重,同时也使得症状多样化的呈现,也很容易漏诊以及误诊。本项研究进行分析双相情感障碍常见的几种共病疾病,以最新研究进展的角度进行探究,辅助临床尽早的对于共病疾病识别,并减少或者避免误诊,对患者落实早期的规范化的治疗。

  • 标签: 双相情感障碍 共病 精神疾病 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对其障碍问题的影响。方法: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选取66例作为观察对象,上述患者的入院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期间。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肢体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吞咽障碍评分、FMA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对照组相比较,均明显更高,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有利于促进障碍问题改善,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于今后临床中。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急性脑卒中 吞咽障碍 肢体功能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实施吞咽障碍康复路径式护理的价值。方法 抽取我院2020年4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60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各有30例的对照组与观察组,前者接受常规护理,后者接受吞咽障碍康复路径护理,对比两组不同的护理效果。结果 吞咽功能恢复情况,护理前对比无明显差异性(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吞咽功能正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吞咽障碍康复路径式护理 脑卒中 吞咽障碍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酒精依赖患者的人格特征与心理机制,并发现其对治疗的影响。通过系统性文献综述和定性分析,发现酒精依赖患者普遍具有冲动、焦虑和抑郁等人格特征,并存在着对奖励加工的异常反应以及自我调节能力的损害。进一步研究表明,这些特征和机制与酒精依赖的发展和维持密切相关,对治疗效果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针对不同的人格特征和心理机制,个性化的治疗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酒精依赖 人格特征 心理机制 治疗 个性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于老年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合并睡眠障碍患者采用针灸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20年1月-2021年1月中收治的血管性认知障碍合并睡眠障碍患者6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做常规治疗,观察组30例添加针灸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ADL得分和AIS得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老年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合并睡眠障碍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添加针灸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的睡眠质量,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针灸 认知障碍 睡眠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瘫伴智力障碍患儿采用认知功能障碍训练配合综合康复治疗效果。方法从我院在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诊治的脑瘫伴智力障碍患儿当中选取62例作为观察对象,进行编号,1-62号,奇数号为对照组,采用综合康复治疗,偶数号为观察组,在综合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认知功能障碍训练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治疗效果和DQ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分别是96.77%和83.87%,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治疗前两组患儿的DQ值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DQ值都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更高更加明显,两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脑瘫伴智力障碍患儿,采用认知功能障碍训练配合综合康复方法治疗,效果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脑瘫伴智力障碍 认知功能障碍训练 综合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随着人口的老龄化不断增加,目前我国是全世界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脑血管病是老年患者的三大疾病之一,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死亡率高,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由于脑血管病病程长,恢复慢,大部分患者急性期在医院进行。治疗后仍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例如肢体活动障碍,吞咽功能障碍,甚至不能经口进食等等,为了保证其营养的摄入和能量的供给,防止吸入性肺炎的发生,需要进行进食的照顾,最大程度的恢复患者的生活能力,以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根据我国目前的社会医疗保障现状,多数家庭还不能实现以医,养,护相结合的康复中心护理模式,绝大多数患者还是选择在家庭进行康复,由家属和照顾者承担着更大的压力和经历。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