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肱动脉与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效果、并发症,优选子宫动脉栓塞的最佳穿刺路径。方法观察80例子宫动脉栓塞的穿刺部位并发症及手术效果,分析穿刺点并发症、手术疗效,术后恢复时间。结果两种路径手术效果一样,并发症没有统计学差异,肱动脉穿刺术后包扎时间短,对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小,病员的就医感受更好。结论子宫动脉栓塞中,肱动脉穿刺优于股动脉穿刺。

  • 标签: 子宫动脉栓塞术 肱动脉 股动脉 动脉穿刺
  • 简介:摘要: 目的:总结肝癌经皮穿刺动脉栓塞化疗的护理经验。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经皮穿刺动脉栓塞化疗患者计 31 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治疗与护理效果,并总结护理要点。结果:本组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后 6~8 周复查,经 B 超与 CT 可发现,患者瘤体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甲胎蛋白水平降低,患者精神状态改善,症状好转。结论:对经皮穿刺动脉栓塞化疗患者加强护理工作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 标签: 肝癌 经皮穿刺肝动脉栓塞化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单纯修补与胃大部分切除治疗急性胃穿孔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8年 5月 --2019年 5月,本院收治急性胃穿孔患者 80例,按照不同的手术方案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 40例(行胃大部分切除)、观察组 40例(行单纯修补) ,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治愈,观察组的临床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 P<0.05)。 结论:单纯修补、胃大部分切除各有优缺点,临床应结合急性胃穿孔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手术治疗,才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 标签: 急性胃穿孔 单纯修补术 临床指标 胃大部分切除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人工血浆置换应用于衰竭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分析临床可用性。方法本次研究实验时段设置为2016年9月至2018年4月,在该时段内,对我院中所有衰竭患者的个体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录入其中31例患者作为实验样本。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确诊为衰竭,并选择人工血浆置换进行治疗,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进行记录,分析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在治疗完成后患者的ALT、AST、TBIL数据有明显下降,同时患者的ALB数据有所升高,各数据对比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对衰竭患者进行治疗时,选择人工血浆置换进行治疗,能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对于各项指标的改善来说也有积极意义,具有高度的可应用性,值得推广。

  • 标签: 人工肝血浆置换术 肝衰竭 预后恢复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胃大部分切除单纯修补治疗急性胃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3月—2018年1月收治的80例急性胃穿孔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开展胃大部分切除治疗,观察组进行单纯修补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组的75.00%(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均少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胃穿孔患者行单纯修补疗效肯定,可有效去除病变,减少并发症,改善生存质量,利于尽快缓解患者不良症状,治疗价值更高,但远期复发率高于胃大部分切除的患者。

  • 标签: 胃大部分切除术 单纯修补术 急性胃穿孔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 2017年 1月 ~2018年 12月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患者 50例,按就诊先后分成观察组( n=25)与对照组( n=25),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临床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焦虑( SAS)评分、疼痛评分及并发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 SAS、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 4.00%)低于对照组( 2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可改善不良情绪,缓解疼痛,预防并发症。

  • 标签: 经桡动脉 冠状动脉造影 支架植入术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人工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肝炎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某医院收治的160例重症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人工血浆置换。然后观察两组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直接胆红素(DBIL)的水平及治疗的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其血清ALT、AST、TBIL及DBIL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人工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肝炎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肝功能。

  • 标签: 人工肝血浆置换术 治疗重症肝炎 效果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动脉导管未闭堵塞围介入期护理效果。方法抽选我院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30例实施动脉导管未闭堵塞的患者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予以围介入期护理干预)和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各15例,对比两组患者介入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的介入治疗总有效率为93.3%(14/15),护理满意度为100%(15/15),分别高于对照组的介入治疗总有效率73.3%(11/15)、护理满意度66.7%(10/15),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围介入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动脉导管未闭堵塞介入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动脉导管未闭 堵塞术 围介入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观察经桡动脉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方法与护理效果。方法: 2018年 8月至 2019年 8月,本院一共收治 9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实施经桡动脉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按照计算机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全面护理,对比两组结局。结果:实验组 49例的并发症(心包填塞、出血、前臂血肿、造影剂过敏)发生率小于对照组( P<0.05)。 实验组49例护理后的心功能优于 对照组(P<0.05)。 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经桡动脉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期间给予全面护理,可改善患者预后,改善患者心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经桡动脉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常规护理 全面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CT灌注成像与高分辨磁共振成像诊断技术联合应用于颅外段颈动脉狭窄,重点统计评估其临床诊断价值和可推广意义。方法专门回顾性统计分析了我院在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患者82例。该85例患者为定量随机抽样方式选取,依照患者临床早期不同诊断方案实施下的差异,分别对本组82例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患者诊断结果予以分析评估。本组82例全部为经过颈动脉B超证实后的重度狭窄患者,诊断检查中全部进行了颅脑CT灌注成像检查和高分辨磁共振成像检查的联合方案。结果患者实施闭环支架置入过程中,有2例患者手术中出现一过性心律失常,另有1例患者心率明显减慢。对症治疗后,患者心率逐渐恢复先前状态。2例高龄患者(男女各1例)在支架手术后的次日,发生脑出血。紧急转入治疗,将血液控制在100-140/70-90mmHg。所有患者手术期间均未发生心脏并发症,手术成功率95.1%(78/82),且所有患者手术后残余狭窄控制在了30%以内。结论颅脑CT灌注成像联合高分辨磁共振狭窄诊断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患者,可充分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通过了解狭窄段管腔斑块的成分和症状表现,为后续的手术针对性治疗规避风险、做足保障。

  • 标签: 颅脑CT灌注成像 磁共振成像 颈动脉狭窄 脑血管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心理护理对颈动脉支架植入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9年6月因出现神经系统症状而接受颈动脉支架植入治疗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住院期间由管床责任护士负责实施颈动脉支架植入的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采用管床责任护士常规护理,同时由介入护士进行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进行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后,其护理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睡眠情况,术后并发症及患者住院期间直到出院后3个月患者依从性,出院满意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依从性,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颈动脉植入的成功率,促进康复。

  • 标签: 个性化心理护理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式对前性门脉高压症门脉压力的影响。方法:选取 20只犬制作前性门脉高压症模型,并随机分为 A、 B、 C、 D四组,每组 5只,分别实施不同的手术, A组采用脾切除, B组实施脾切除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 C组实施肠腔分流, D组实施联合手术。比较四组手术前后门脉压差异。结果: A、 C、 D手术前后门脉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而 B组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A、 C、 D三组中以 D组的降压效果作为显著( P< 0.05)。结论:联合手术对前性门脉高压症门脉压力的降压效果最为显著。

  • 标签: 门前性门脉高压症 肝切除术 肠腔分流术 联合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