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新生儿转运装置在新生儿急救转运中的作用。方法以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转运的15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CRIB、转运距离分为观察组(携带转运装置,75例)、对照组(不携带转运装置,75例),比较两组新生儿的医疗操作、病情转归情况。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实施了更多医疗操作,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自动出院率、转运病死率、成功率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救新生儿长途转运中,转运装置发挥着关键作用,有助于救治患儿。

  • 标签: 新生儿 转运装置 急救转运 作用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患者院前转运流程梳理及转运中的心理调适方法。方法:随机将2021年11月7日-11月17日张掖市第二人民医院运转的8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转运)与观察组(转运中进行心理调适),每组各4例,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明显更低。结论:在转运过程中加强对新型冠状病毒患者的心理调适,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院前转运流程 转运中心理调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危重症转运风险评估单在院内转运中的应用,并降低不良转运事件的发生率。方法:将改良后的急诊危重症转运风险评估单应用于急诊危重病人评价,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科室满意度。结果:使用后,副反应较使用前明显减少,科室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将重急诊危重症转运风险评估单应用于院内转运中,有助于提高医院重症患者的安全性。

  • 标签: 转运风险评估单 急诊 危重病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危急重症是指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在短时间内就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的疾病,而此类患者多为院外发病,进入院内后,需要前往多个科室接受检查或治疗,因此需要对其进行转运处理。儿科患者由于年龄较小,自身免疫力较低,因此在转运过程中不仅需要监测其生命征,还需要给予其护理干预,以改善其转运情况。本文对急诊儿科危重患者的转运护理进展进行综述,采用针对性的护理,以保障后续儿科危重患者转运期间的安全。

  • 标签: 急诊 儿科 危急重症 转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内急救护理与转运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策略。方法选取我院接诊的64例急性脑卒中院内急救病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进行院内现场急救,及安全转运和临床对症治疗,之后观察转运情况及抢救成功率。结果6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均在入院后得到快速确诊,接诊至确诊时间为(9.76±1.34)h,确诊至接受急救治疗时间为(12.09±1.64)h,所有患者均得到安全、快速的转运转运过程中未出现死亡病例,有63例患者经过积极有效的救护病情好转,抢救成功率为98.44%,另外1例患者因病情迅速恶化在转运途中死亡。结论院内急救人员要高度重视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内急救与转运,掌握好转运最佳时机,以降低急性脑卒中患者死亡率。

  • 标签: 脑卒中 院内急救 安全转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后转运的护理的途径。方法:对我院2021年32名窒息新生儿复苏后转运护理进行了探讨,结合转运流程实施转运前护理、转运中护理。结果:经过应用转运前护理和转运中护理,及时与家人进行沟通,32名发生窒息新生儿复苏后成功运转率达到了96.88%,为新生儿的存活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结论:经过实施转运护理,让新生儿窒息的救治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 标签: 新生儿 窒息 急救 转运 护理
  • 简介:摘要 急危重症是指临床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可短时间内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病症,而这类病症者,大部分于院外发病,进入院内后,又要到各个科室接受检查、挂号以及诊疗等,所以转运工作必不可少。但在转运的过程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患者二次受伤风险增加,进一步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做好急危重症患者的转运工作对于提升护理质量,挽救患者的生命安全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急诊危重 转运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危重新生儿转运护理的要点进行分析。方法本次实验对我科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转运的危重新生儿80例,对80例患儿均采取严密、全面的护理工作,并对患儿转运前后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观察记录。结果80例患儿在转运途中无一例出现病情加剧或死亡,并且所有患儿在转运前后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以及血氧饱和度并无显著变化,且数据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危重新生儿的转运工作之中需采取严密、全面的护理工作,并对护理工作中的几点要点予以着重关注,对于提高危重新生儿的救治成功率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 标签: 危重新生儿 转运 护理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科患者在院内转运过程中的安全护理措施。方法将我院急诊科在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12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2017年12月为分界线,之前的51例患者采用的是常规转运护理,命名为参照组;之后的61例患者采用的是安全转运护理,命名为探讨组。比较两组病患在转运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情况,其中包括家属投诉、评估及处理未到位、死亡等。结果参照组病患不良事件比例为17.65%(9/51),其中死亡1例(1.96%)、评估及处理未到位5例(9.80%)、家属投诉3例(5.88%),明显高于探讨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6.56%(4/61)(P<0.05),其中评估及处理未到位3例(4.92%)、家属投诉1例(1.64%)。结论在急诊科患者进行院内转运中,应当采取合理科学的安全护理进行全程监护,以使患者能够得到及时的抢救治疗,同时实现控制改善病情发展的目的。

  • 标签: 急诊科 院内转运 安全护理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三级预警系统管理方案对提高院内转运危重症患者转运率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2年12月来到医院内部就诊的60例危重症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选择2022年1-6月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22年6-12月的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使用常规转运办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三级预警系统管理方案。比较两组意外事件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观察组在抢救设备不齐全、气管插管脱落和引流管脱落或堵塞方面表现较好,发生率较低。然而,在输液管道堵塞和供氧中断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观察组在呼吸困难、血压骤降和意识改变方面表现较好,发生率较低。然而,在心搏呼吸骤停、严重心律失常和休克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结论:三级预警系统管理方案对提高院内转运危重症患者转运率具有积极的效果。

  • 标签: 三级预警系统管理方案 院内转运危重症患者 转运率
  • 简介:目的总结306例危重新生儿的转运护理,主要包括转运前的准备,转运中的护理,转运后的护理等。方法收集2004年5月-2008年10月从乡镇卫生院转运的危重新生儿306例,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转运过程中病情稳定290例,恶化有15例,途中死亡1例。结论医护人员成熟的抢救技术,配备齐全的转运设备,医护人员高度的责任心,耐心、细致地观察及熟练、准确地护理患儿是危重新生儿成功转运的关键。

  • 标签: 转运 护理 危重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院前急救转运的风险因素及其管理策略,以便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1月间收治的70例院前急救转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取风险管理措施。分析风险因素出现原因,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概率。结果在风险因素方面,服务意识差、沟通不当、仪器及药品不齐、接诊准备不足所占比例分别为18.18%、27.27%、18.18%、36.36%;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概率5.7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71%,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院前急救转运存在一定的风险,但予以针对性管理策略,可有效提高临床安全性,有效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院前急救转运 风险因素 管理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以简单随机分组法将本研究中抽选的80例急诊科危重患者(2020.1-2020.12)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安全转运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院内转运情况和转运时间、检查等候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成功转运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其护理纠纷发生率、意外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转运时间、检查等候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应用于急诊科危重患者中在保证院内转运安全性方面效果显著,值得

  • 标签: 院内安全转运 急诊科 危重患者
  • 简介:【摘要】急性胸痛是我国死亡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其原因复杂,病情发展迅速,危险性极高,早期识别处理、及时转运,极为重要。应优化、简化诊疗过程,提高诊治水平,完善急救系统,开通绿色通道,才能最大限度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造福患者,服务社会,

  • 标签: 急性胸痛 急救系统 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