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就中药渍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50例),基于数字法的前提下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25)和观察组(25例),前者予以西医常规疗法,后者予以中药渍联合西医常规疗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中药渍联合西医常规疗法后,病情改善明显,治疗总有效率较高,进一步促进了其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单纯行西医常规疗法的对照组,组间呈现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中,相较于西医常规疗法,中药渍联合西医常规疗法的应用效果更加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中药塌渍 西医疗法 消化性溃疡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我国的社会经济得到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民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质的飞跃,汽车领域的发展更是显著提升。然而由于车辆数量的不断增加,民众安全意识和车辆材料技术的落后,使得近几年来车辆自燃事故频繁发生,给社会民众的日常生活和出行造成了严重的安全隐患。本文主要从痕迹检验和鉴定出发,分析车辆自燃事故的成因。

  • 标签: 痕迹 车辆自燃 成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探讨儿科护理差错事故产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择取我院2019年10月到2020年10月期间内发生的52次儿科护理差错事故进行分析和探讨,对事故类型(注射类、医嘱类、巡视类、沟通类)以及可能产生的原因(护士操作水平不高、医患沟通不当、护士责任心不强、医护人员工作安排不当)进行对比,从而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结果:对儿科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类型中,注射类占比最高,其次是沟通类、医嘱类以及巡视类,原因分析中,护士操作水平不高占比最高,其次是护士责任心不强、医患沟通不当以及医护人员工作安排不当。结论:在儿科护理的过程中,需要提高护士的操作水平,并且增强其责任心意识、沟通水平以及改善工作安排制度等,以此防范儿科护理差错事故的产生。

  • 标签: 儿科护理差错事故 产生原因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在我国经济得到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用车人数逐渐增加的同时,交通网络也日渐完善。车作为新时代民众最重要的代步工具,正逐渐成为中国家庭必不可少的成员之一。但是,随之而来的交通事故也不断的危害着社会的治安和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科学而细致的痕迹检验,不仅能够为后续交通事故的处理提供依据,还能保证事故双方的个人利益。本文主要从痕迹检验出发,探究其在交通事故鉴定中的应用情况。

  • 标签: 痕迹检验 交通事故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化输血检验流程对降低检验差错事故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纳入对象为输血患者(n=80),均为我院2019.12~2021.6月收治。回顾病例,以是否采取优化输血检验流程作为分组依据,将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实验组。40例对照组用常规输血检验,40例实验组采用优化输血检验流程,就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输血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较少(P

  • 标签: 输血检验流程优化 检验差错事故 输血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本院住院药房药品调配差错事故的主要事故原因,并根据相关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对策。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1年3月,本院住院药房出现的59例药品调配差错事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记录造成此事故的主要因素,分析相关因素对药品调配的影响,并制定防范对策。结果:对比59例药品调配差错事故的发生情况,在差错类型方面,数量差错占比最大,达47.46%,其次为规格差错,占比18.65%,药品发放差错占比最小,仅1.69%。发生时间方面,10:00-13:00这一时间段的药品调配差错发生几率最大,达50.85%,13:00-17:00这一时间段的药品调配差错发生几率最小,仅13.56%。结论:药品包装、名称相似,药师未严格核对相关信息等因素均会增加药品调配差错事故的发生几率,因此本研究主要提出了加强药师专业技能培训、加强药品管理、科学排班这三项防范对策,以降低住院药房药品调配差错的发生几率,提升患者用药安全度。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脑梗死病人预见性护理情况,并对病人活动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等护理疗效深入开展评价。方法:选取我院116例脑梗死病人,分为两组,展开不同护理。结果:经过护理后,实验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小于对照组。结论:预见性护理对脑梗死病人活动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相对较多,可有效减少患者出现跌倒/坠床事故,值得推广。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活动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 疗效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对慢性肾衰病患者护理工作中导致风险出现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据此予以针对性的措施,探究其所产生的实际临床效果。方法:以2020年3月-2021年3月为时间段,从我院病例信息管理系统中筛选出76例患有慢性肾衰病的患者,将其对半划分,其中38例作为A组(观察组),另外38例作为B组(对照组)。对B组患者实行普通护理,在对相关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后,对A组患者实行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后就两组患者护理期间风险事故的发生类型及发生风险的患者人数、两组患者对护理模式的看法及住院时间等作为指标进行对比。结果:A组中发生风险事故的患者人数较少,其总发生率仅为5.2%;并且A组中多数患者均对护理模式持满意态度,总满意率高达97.3%,各方面两组间均存在显著对比(P<0.05)。结论:在慢性肾衰病护理工作中需高度重视其安全性,将风险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制定出针对性的措施,不仅能够使其护理工作的质量大大提升,而且还能够从最大程度上减少风险的发生,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 20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