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拔牙保存技术是当前比较重要的一类新型技术手段,其不仅仅能够在口腔种植领域发挥出较强的积极作用和价值,同样也能够在口腔正畸治疗中表现出较强的应用效果,本文就重点针对口腔正畸领域中拔牙保存技术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研讨。

  • 标签: 拔牙位点保存技术 口腔正畸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种植修复中拔牙保存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于本院接受口腔种植修复患者15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口腔种植修复术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750例。其中对照组接受传统口腔种植修复治疗,研究组接受拔牙保存技术口腔种植修复治疗。对比两组治疗6个月内牙槽骨宽度、高度变化情况;治疗6个月内口腔种植修复成功率、牙槽骨吸收量、美观度评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治疗满意度。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牙槽骨宽度、高度修复完成即刻下降,但研究组下降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口腔 种植修复 拔牙 位点保存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拔牙保存技术在口腔种植中的应用效果和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行口腔种植治疗患者60例,时间在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根据数字表排序的方式,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包含30例,采取常规操作来进行种植牙植入)和观察组(包含30例,采取拔牙保存技术来进行种植牙植入)。记录两组患者的种植成功率,并且观察患者治疗后的牙槽骨状况(牙槽骨吸收量、牙槽骨高度、牙槽骨宽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种植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牙槽骨吸收量、牙槽骨高度、牙槽骨宽度相较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口腔种植中,运用拔牙保存技术来进行种植牙植入,能够改善患者的牙槽骨状态,保证种植成功率,可进行推广。

  • 标签: 拔牙位点保存技术 口腔种植 种植成功率 牙槽骨吸收量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拔牙保存技术应用于种植牙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方法 本研究中选择了54例在我院中进行了种植牙治疗的患者为对象,患者来院治疗的时间跨度在2020年11月至2021年4月之间,随机性地将患者分成了对照组(n=27)和观察组(n=27),对照组中患者在拔牙之后实施常规处理措施,观察组中患者在拔牙之后实施拔牙保存技术,之后再植入种植体。对比两组中患者治疗后的效果。结果 对照组中患者之后PES评分以及新骨密度均比对照组更高,患者的垂直向骨吸收以及唇腭(舌)向骨吸收均比对照组更低,两个组别中患者的数据对比后有意义(P<0.05)。结论 在患者实施口腔种植修复期间,对其采取拔牙保存及时可以降低患者牙槽骨高度以及宽度的缺失情况,具备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口腔种植治疗中通过运用拔牙保存技术的实际价值。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处理方法,观察组采用拔牙保存技术处理。结果:观察组的种植效果优良率为97.50%,对照组为82.50%,P<0.05;拔牙前牙槽骨高度和宽度2组平行比较差异微小P>0.05,随访6个月末与对照组做平行对比牙槽骨高度和宽度均为观察组更高P<0.05。结论:在口腔种植中通过运用拔牙保存技术能够有效减少牙槽骨吸收,并改善种植效果。

  • 标签: 口腔种植 修复 拔牙位点保存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大量研究文献表明患牙拔除后,患者前牙区的牙槽骨在体积、质量、形状方面会出现若干变化。拔牙保存技术能够预防患者牙槽嵴出现萎缩吸收以及牙龈软组织退缩,使患牙区域软硬组织满足后期义齿种植之所需,达到口腔修复美学要求的目的,故而研究和探讨此技术在前牙口腔种植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0年8月1日至9月2日期间,选取本院诊治的100例前牙口腔种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表数法作为分组方式,将100例患者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50例患者(共62颗患牙),分别采用拔牙保存技术和常规治疗方式。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的牙槽骨宽度及高度、牙槽骨吸收情况及美学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牙槽骨宽度及高度水平、美学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牙槽骨吸收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拔牙保存技术能够为前牙口腔种植提供良好组织条件,改善术后前牙区的牙槽骨高度及宽度,有效保护残余牙槽骨的骨量且有助于提升美学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拔牙保存技术对口腔种植患者牙槽的美学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在本院将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诊的口腔种植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选取符合条件的80例患者,使用指标法分配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各40例,其中实验组患者在拔牙后进行引导骨再生的保存,延期接受种植体植入;常规组在拔牙后只进行常规方法处理。对两组患者的种植成功率,牙槽宽度、骨高度、美学效果和满意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种植成功率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的种植成功率,实验组患者的种植成功率、牙槽宽度、骨高度美学效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两组患者数据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拔牙保存技术对口腔种植患者牙槽有较好的美学效果,可有效的控制牙槽的宽度和骨高度,为患者的再次口腔种植提供优良的种植条件,更有利于患者口腔种植的成功率。

  • 标签: 口腔种植 拔牙位点保存 美学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拔牙保存技术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成功率及美观度。方法:选取2019.3—2021.9我院收治的74例行口腔种植修复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7例)和常规组(37例),将常规拔牙后种植修复治疗应用在常规组中,将拔牙保存技术应用在研究组中,观察和比较两组修复成功率、美观度评分、牙槽骨吸收量。结果:研究组的种植修复成功率(97.30%)相比常规组的(78.38%)要高(P

  • 标签: 口腔种植修复 拔牙位点保存技术 成功率 美观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免打孔两式安全带在躁动卧患者行高压氧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赣州市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于我院行高压氧治疗的78例躁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A组(39例,传统平车两侧护栏固定)、B组(39例,联合应用免打孔两式安全带),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B组拔吸氧面罩发生率(2.56%)、平车上跌倒或坠落发生率(0.00%)以及家属陪舱依从性(97.44%)均明显优于A组(P<0.05);B组对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A组(94.87%>79.49%),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在躁动卧患者行高压氧治疗时予以免打孔两式安全带干预,可以减少拔吸氧面罩次数、坠车次数,获得更为理想的吸氧疗效。

  • 标签: 躁动卧位 高压氧治疗 免打孔两点式安全带 满意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初产妇持续性枕后、枕横分娩实施自由体位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的298例持续性枕后、枕横分娩的初产妇实施不同体位分娩研究,根据体位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49例,试验组采用自由体位的持续性枕后、枕横分娩,对照组采用截石进行分娩,观察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及异常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的产程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试验组发生异常产程的发生率(45.0%)明显低于对照组(65.8%),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顺产率(51.0%)明显多于对照组(24.8%),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初产妇进行自由体位的持续性枕后、枕横分娩可以减少异常生产,而且顺产率高,产程时间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初产妇 持续性枕后位 枕横位分娩 自由体位 产程时间
  • 简介:摘要头难产是产科中常见的情况,指非枕前之胎头,因盆腔内回转受阻造成持续性枕后、枕横,或者因胎头俯屈不良造成胎儿先露、额先露、顶显露等情况。作为产科常见的疑难症,处理起来非常棘手,再加上不同头难产的产妇情况和特点不同,如何正确的处理头难产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次研究从导致头难产的原因入手,总结其特点,就如何正确处理头难产展开分析。

  • 标签: 头位难产 特点 处理措施 先露
  • 简介:段永暖,是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三病区的护士长。护士被人们称为“白衣天使”,段永暖作为“白衣天使”中的一员,在15年的护理生涯中,用爱心、耐心、细心与责任心赢得了患者和家属的信赖,以勤恳、踏实、认真与细致的工作态度赢得了同事和领导的称赞。通过这15年护理生涯的历练,她也从一名懵懂的普通护士成为如今被大家信任和敬佩的护士长。她不仅是护士学习的好榜样,还是医生的好帮手,更是患者及家属的“守护天使”。

  • 标签: 患者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白衣天使 护士长 神经外科 工作态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程中头难产的识别与临床处理方式及其临床效果。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在我科室进行分娩且临产后经四步触诊法结合B超检查而筛查出的横枕和枕后的产妇100例,按照产妇入院顺序的奇偶性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组内均设置50例研究对象。对照组产妇均给予顺其自然分娩,不给予任何特殊临床处理;观察组产妇给予人工破膜、产妇体位、徒手扩张宫颈和徒手旋转胎头处理。对于两组宫缩乏力的产妇均给予催产素加强产力,行胎心监护。结果观察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为92.0%,对照组产妇仅为74.0%,P<0.05组间比较具有显著的差异性。潜伏期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妇的先露下降平均速度、宫口扩张速度没有明显的差别,P>0.05组间比较不具有显著的差异性。活跃期观察组产妇的先露下降平均速度、宫口扩张速度,都明显的短于对照组产妇,P<0.05组间比较具有显著的差异性。结论熟练掌握头难产的征象,严密观察产程,及早识别头难产,并及时给予人工破膜、产妇体位、徒手扩张宫颈和徒手旋转胎头等临床护理,可显著降低产程胎头难产发生率,对于确保产妇与胎儿的健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头位难产 识别 临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