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目的:观察重症肺炎病人接受振动痰与人工叩击痰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1月~2023年11月收治的50例重症肺炎病人,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24h平均痰量高于对照组、氧合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振动痰方式对重症肺炎病人干预,可改善病人的氧合状况,提升痰量,建议推广运用。

  • 标签: 振动排痰 人工叩击排痰 重症肺炎 排痰护理 氧合状况 排痰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促进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合理用药的方法。方法:研究样本共取127例,均为2019年12月至2022年01月使用青霉烯类抗菌药,依据是否实施药学干预分为干预前(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和干预后(2021年01月至2022年01月),比较干预前后青霉烯类抗菌药不合理用药率、用药满意率。结果:青霉烯类抗菌药不合理用药情况如下:药学干预前,7.09%品种选择不当,16.54%用法用量不当,13.39%无会诊,14.96%无微生物送检,15.75%适应证不适宜,比干预后1.57%、7.87%、0.00%、6.30%、4.72%高,P<0.05。干预后,青霉烯类抗菌药用药满意率96.06%,比干预前83.46%高,P<0.05。结论: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中加强药学干预可增强用药规范性,显著减少不合理用药情况,提升用药满意率。

  • 标签: 用药研究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 满意率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多螺旋CT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2月-2015年8月期间,我院骨科收治的100例骨折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分别使用多螺旋CT常规轴位扫描、薄层扫描、X线摄影(DR)对患儿骨折处进行检查诊断,比较三种检查方法下的骨折诊断结果。结果多螺旋CT薄层扫描骨折诊断检出率为100.00%,常规轴位扫描骨折诊断检出率为87.00%,X线摄影(DR)骨折诊断检出率为71.00%。多螺旋CT薄层扫描的骨折诊断率与常规轴位扫描、X线检查结果均有显著差异,P值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骨折诊断中,应用多螺旋CT,可以提高骨折诊断检出率,准确的判断患儿骨折的形态和骨折的程度,在临床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是骨折诊断中较好的一种诊断方法,可以作为骨折、疑难重症诊断检查的首选。

  • 标签: 64排螺旋CT薄层扫描 常规轴位扫描诊断 骨折诊断 X线摄影(DR)诊断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背心式痰仪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痰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2月~2022年4月本院收治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背心式痰仪痰组为研究组和传统人工叩击痰组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痰量和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及痰量。结果  在第1d和7d痰总量与血氧饱和度上,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背心式排痰仪 COPD急性加重期 人工叩击 排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模式促痰护理应用于小儿肺炎护理中对患儿呼吸功能、痰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50例小儿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均为25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多模式促痰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患儿的呼吸功能和痰情况。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的用力肺活量占预估值比例(FVC%)和最大通气量占预估值比例(MVV%)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5);研究组痰量高于对照组,痰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多模式促痰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应用,可提高患儿的呼吸功能,并对患儿的痰情况进行改善。

  • 标签: 多模式促排痰护理 小儿肺炎 呼吸功能 排痰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性。方法:选取 2018年 1月 -2020年 1月医院实验室分离出 92株耐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进行鉴定,并总结其药敏测试结果。结果:通过鉴定发现 92株耐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中有 32株肺炎克雷伯菌, 30株大肠埃希菌, 18株克雷伯菌, 12株阴沟肠杆菌。药敏测试发现, 92株耐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对头孢曲松、哌拉西林、氨曲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具有较高的耐药性,而对替加环素的耐药性最低。结论:耐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存在多重耐药的特点,导致临床治疗难度增加,因此需要加强临床检查和药敏试验,从而选择高敏抗生素治疗。

  • 标签: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 耐药性 药敏试验
  • 简介:目的分析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对CRE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临床标本进行培养、分离和鉴定,采用BDPhoenix100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检测系统进行鉴定及药敏分析,对耐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采用改良Hodge方法进行青霉烯酶确证实验,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药敏试验采用E试验进行复核,统计CRE的耐药情况和临床分布。结果2016年共检出肠杆菌科细菌1730株,其中CRE38株占2.20%,包括阴沟肠杆菌(ECL)9株占0.52%,大肠埃希菌(ECO)5株占0.30%,肺炎克雷伯菌(KPN)24株占1.39%。神经内科和ICU各8株均占21.05%,泌尿外科7株占18.42%,神经外科和康复科及呼吸内科各4株均占11.43%,肾内科2株占5.26%和内分泌科1株占2.86%。药敏结果显示:耐青霉烯类肠杆科细菌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最低为7.9%,其次为阿米卡星57.9%,再为左氧氟沙星76.25%;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00%、94.5%、97.3%和94.8%。对青霉烯类抗生素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耐药率:大肠埃希菌分别为100%、80%,肺炎克雷伯菌分别为83.4%、95.8%,阴沟肠杆菌分别为77.8%、100%。结论耐青霉烯类肠杆科细菌对多数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呈高度耐药,严重限制临床抗感染治疗有效药物的选择。CRE菌株在ICU、脑科综合区和泌尿外科较为集中,应采取有效的感染防控措施以遏制此类耐药菌株的产生和播散。

  • 标签: 耐碳青霉烯类 肠杆科细菌 耐药性 临床分布
  • 简介:     摘要:目的 分析青酶类阴沟肠杆菌的临床特征与感染相关因素,为预防提供依据 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6月阴沟肠杆菌感染患者154例为研究对象,Phoenix-M50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实验,单因素及非条件 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耐青霉烯阴沟肠杆菌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154名患者中分离出28株耐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占比18.2%,耐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主要分离自血液、引流液、腹水,病房主要分布在ICU、肝胆胰外科。分别占比50%和14.3%,入住ICU、腹腔感染、使用抗菌药物≥7天是耐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耐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检出率较高,尤其关注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减少耐青酶类阴沟肠杆菌的发生。

  • 标签: 耐碳青霉烯类 阴沟肠杆菌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肺癌诊断中应用64螺旋CT的价值和符合率。方法:研究展开时间是2018年12月到2020年12月,将此阶段在本医院接受治疗的肺癌患者纳入到研究中,共计44例,结合掷骰子结果将所有对象平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胸部X线检查与64螺旋CT检查。比照两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结果:两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进行对比,提示实验组患者更高,存在很大差异(P﹤0.05)。结论:在肺癌诊断中应用64螺旋CT检查具有积极价值,能够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治提供科学依据,应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符合率 肺癌 64平排螺旋CT 胸部X线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利胆石汤保守治疗慢性胆囊炎肝胆气滞证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瘦素(LE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胆囊炎患者120例,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剔除脱落和遗失病例, 对照组40例,给予磺胺脒、熊去氧胆酸、阿司匹林等常规西药治疗,4周为1个疗程;实验组40例,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利胆石汤(柴胡10 g,枳实10 g,青皮10 g,陈皮10 g,虎杖根30 g,银花30 g,生大黄12 g,金钱草30 g,茵陈30 g,郁金12 g,川楝子12 g,元胡10 g,白芍12 g),每日1剂,4周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利胆石汤治疗, 1 剂/d,常规水煎煮 2 次,分早 晚2 次内服;两组患者均给予4 周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在治疗后的TNF-α、β-EP、血清SOD水平明显较低,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慢性胆囊炎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组方规律    数据挖掘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药差错类型和原因,提出改进措施。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本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配置药物10000份作为研究对象,统计纳入药物中排药差错发生率,分析差错类型和原因。结果 经统计,纳入药物中排药差错发生率为1.22%(122份),其中内部差错45份(含贴包错误22份、摆药差错23份)、冲配差错38份(含溶媒错误5份、药物剂量错误33份)、外部差错39份(均为病区配送差错)。分析原因,主要由人为因素、流程不完善引起。结论 导致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药差错的原因主要有人为因素、流程不完善,可通过强化培训、完善流程等措施改善,减少差错,提高用药质量。

  • 标签: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排药差错 差错类型 差错原因 改进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急腹症影像诊断中应用多螺旋CT重建技术的效果。方法 择取本院急诊科收治疑似急腹症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样本选取时间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均行超声诊断、多螺旋CT重建技术诊断,并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诊断方式诊断结果。结果 CT诊断病症诊出率高于超声诊断(P

  • 标签: 多排螺旋CT 重建技术 急腹症 影像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64螺旋CT在对肺空洞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以2022年11月至2023年10月间112例肺部空洞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并对其影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不同肺空洞病变CT中,肺癌、肺脓肿疾病多发于右肺,肺结核常见于右肺下叶与左肺上叶。结论:不同肺空洞病变患者在CT影像成像各有特点,对于疾病鉴别具有临床意义。

  • 标签: 64排螺旋CT 肺空洞性病变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16螺旋CT技术在膝关节损伤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因膝关节损伤在本院治疗的患者共40例,时段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所有患者都开展16螺旋CT技术诊断,并根据手术病理结果判断16螺旋CT诊断结果。结果:在关节积液以及骨质损伤诊断中,16螺旋CT诊断准确率分别是62.50%、30.00%,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差异并不明显(P>0.05)。结论:16螺旋CT技术在膝关节损伤患者诊断工作中,可发挥较高的诊断作用,准确判断关节积液和骨质损伤问题,为后期患者尽早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16排螺旋CT 膝关节损伤 关节积液 骨质损伤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多螺旋CT重建技术在急腹症影像诊断中的应用分析。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92例急腹症患者作为分析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观察组实施多螺旋CT平扫+重建技术诊断,对照组实施超声、CT轴位平扫及腹部平片检查方式诊断。对比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结果:观察组诊断准确率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多螺旋CT重建技术在急腹症影像诊断中的准确率更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 急腹症影像 诊断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叩背痰是一种常见的护理方法,旨在帮助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有效清除肺部痰液,改善呼吸道通畅。本文通过科普方式介绍了叩背痰的原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护理技术,提升患者的护理质量。

  • 标签: 叩背排痰 护理 呼吸系统 呼吸道通畅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在小儿肺炎患儿实施治疗中按照机械痰联合雾化吸入展开治疗的效果。方法 以对照实验的方式进行研究,选入2021年2月至11月本院收治的小儿肺炎患儿60例为对象,并随机进行1至60编号,取前30例患儿,在进行常规雾化吸入治疗,列为本次研究对照组,在对余下患儿进行治疗时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层面上展开机械痰治疗,作为观察组。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对两组患儿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咳嗽缓解时间以及体温恢复用时、住院时间对比,观察组都具备优势,P

  • 标签: 小儿肺炎 雾化吸入 机械排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