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肿瘤与非肿瘤机械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7月-2015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机械肠梗阻患者8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中40例肿瘤机械肠梗阻患者作为观察组,40例非肿瘤机械肠梗阻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不同的手术方式、术前诊断结果、术后住院时间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方式、术前诊断结果、术后住院时间和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不同的机械肠梗阻患者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尤其是肿瘤肠梗阻,手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方式。而非肿瘤肠梗阻以粘连肠梗阻多见,应根据CT的诊断结果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肿瘤性 非肿瘤性 机械性肠梗阻
  • 简介:【摘要】肿瘤热疗已成为继手术、放化疗、生物治疗后的第五大恶性肿瘤治疗方式。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多数中晚期恶性肿瘤采用肿瘤热疗可取得较好的姑息治疗效果,如射频消融、磁热疗、聚焦超声热疗、纳米颗粒介导的热疗、循环热灌注化疗等。通过热疗与放化疗、纳米材料等结合,有助于中晚期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

  • 标签: 热疗 肿瘤综合治疗 姑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浅表膀胱肿瘤的手术效果及安全。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9年3月-2022年5月收治的36例膀胱肿瘤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8例,观察组行经尿道肿瘤电切术治疗干预,对照组行开腹肿瘤切除术治疗干预,对比两组手术安全及手术效果。结果:经过对比后发现,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效果无明显差异性(P>0.05),对照组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P

  • 标签: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浅表性膀胱肿瘤 手术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浅表膀胱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接收的62例浅表膀胱肿瘤患者,入选病例均来自2019.4—2020.10,以抽签法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应用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研究组31例应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就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导管留置时间、膀胱冲洗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6.45%)均低于对照组(25.81%),组间比较P<0.05。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相比于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浅表膀胱肿瘤更具优势,其手术操作更简单,患者术后康复速度更快,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 标签: 浅表性膀胱肿瘤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膀胱部分切除术
  • 简介:1.     摘要

  • 标签:
  • 简介:多效生长因子(PTN)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作用的肝素结合蛋白,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在肿瘤血管形成及肿瘤生长中的作用。PTN在多种肿瘤中表达并被检测到,例如胰腺癌、肺癌、乳腺癌。这些研究显示了PTN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笔者主要介绍PTN的结构、信号通路及其在肿瘤中作用。尽管PTN在肿瘤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但是其受体及信号通路仍未完全阐明。目前,针对PTN受体的药物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PTN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 标签: 多效生长因子 肿瘤 研究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腹部CT对结肠肿瘤肠梗阻的诊断准确。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2月-2023年3月经病理检查确诊的结肠肿瘤肠梗阻患者6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腹部X线检测,实验组采用腹部CT检测,对比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结果:实验组梗阻诊断准确率、图像清晰率以及梗阻位置准确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部CT在结肠肿瘤肠梗阻的诊断中有着更高的准确率,值得推广。

  • 标签: 腹部CT 结肠肿瘤性肠梗阻 诊断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肿瘤病患延续的护理信息化平台构建。方法将本院2018年4月-2019年5月收治100例肿瘤病患纳入研究对象范围,以就诊顺序将病患平分两组,每组50例。常规组实施基础护理服务,研究组实施延续的护理信息服务平台服务,观察两组效果。结果相比常规组,研究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显著较高,生活质量方面优势突出,组间数据的差异性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通过围绕着肿瘤病患构建并应用延续的护理信息化平台,可显著提升病患生活质量与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建议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及运用。

  • 标签: 延续性 护理 肿瘤 构建 信息平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肿瘤患者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6-2022.8我院收治60例肿瘤疼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取循证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疼痛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抑郁、焦虑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抑郁、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情感、功能、生理及家庭社会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肿瘤疼痛患者施行循证护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肿瘤 癌性疼痛 循证护理 护理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盆腔肿瘤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82例盆腔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法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延续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不良情绪。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参照组;观察组不良情绪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腔肿瘤手术患者给予延续护理其应用效果较明显,患者术后心理不良情绪可有效得到改善,同时还能提升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与用药、复查等依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盆腔肿瘤 延续性护理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原发性粘液上皮源性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的肺原发性粘液上皮源肿瘤5例,以病理诊断与病理联合鉴别诊断的措施观察肿瘤类型,并分析相应的价值。结果:病理与鉴别联合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一致(P>0.05)。结论: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联合具有较强的诊断价值。

  • 标签: 肺原发性 粘液性 上皮源性
  • 简介: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我国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有增加。中国的传统医学有几千年历史,是一个伟大宝库,在这个伟大宝库中有许多关于癌瘤诊治和预防的记载和描述,积累了非常丰富临床诊治经验,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专家指出在我国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已有四十余年,实践证明,中西医结合有着独特优势和潜在的威力,在国内深入人心,在国外引起巨大反响,并成为肿瘤防治工作中系统工程。中西医是两种卫生保健体系,在历史上各自均作出过巨大的贡献,但对疾病的认识和诊治方法上有不同的特点,若能统一认识,互相取长补短,使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就会创立我国新医学派。

  • 标签: 肿瘤 中西医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