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补肾通督胶囊对胶原诱导关节炎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补肾通督胶囊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和雷公藤组6组。第1天在大鼠尾巴基底部的松弛皮肤,皮下注射含有300μgⅡ型胶原蛋白的乳化剂,7d后,皮下再次注射含有100μgⅡ型胶原蛋白的乳化剂,造成胶原诱导关节炎模型。从第13天开始灌胃给药18d,在第31天检测各组大鼠的血清CRH、ACTH和CORT。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的血清CRH、ACTH和CORT的水平皆有显著降低(P〈0.01),补肾通督3组大鼠的血清CRH、ACTH和CORT的水平较模型组皆有显著上升,其中高剂量组的水平与雷公藤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补肾通督胶囊可以提高大鼠血清CRH、ACTH和CORT的含量,故其临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很有可能是由于其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调控作用。

  • 标签: 胶原诱导关节炎 补肾通督胶囊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 简介:目的观察电针“内关”对实验性心肌痛大鼠心肌和下丘脑P2X3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2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组)、对照组(C组)、心肌痛组(M组)、电针组(E组),每组7只.观察大鼠的行为学变化及体重变化;苏木精-伊红(HE)染色方法观测心肌组织的变化;免疫印迹法(Westblotting)分别检测大鼠心肌和下丘脑P2X3受体及β-肌动蛋白(β-actin)蛋白表达,比较各组P2X3受体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C组的体重增长较少,与N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M组、E组的体重增长较N组和C组显著降低(均P<0.01);E组的体重增加比M组的明显升高(P<0.01).M组、E组的行为学表现较N组和C组显著增加(均P<0.01);与M组相比,E组的行为学表现都明显下降(P<0.01).N组和C组的心肌细胞排列致密;M组可见严重的心肌细胞萎缩以及代偿性肥大和大面积的结缔组织增生现象;E组可见轻微的细胞肥大和结缔组织增生.M组心肌P2x3受体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N组、C组(均P<0.01);E组心肌P2X3受体蛋白表达量显著低于M组(P<0.01),M组下丘脑P2X3受体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N组、C组(均P<0.01);E组下丘脑P2X3受体蛋白表达量显著低于M组(P<0.01).结论电针“内关”可能对P2X3受体介导的心肌痛信息产生影响,这可能是电针“内关”镇痛的机制.

  • 标签: P2X3受体 心肌痛 内关
  • 简介:目的:观察针刺治疗丘脑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丘脑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采用头针配合体针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体针治疗.持续治疗28d,于治疗14d和治疗28d后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4d后与治疗前比较麦吉尔疼痛问卷(McGillPainQuestionnaire,MPQ)各项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8d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更显著(P〈0.01);两组患者治疗28d后与治疗前比较,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Doppler,TCD)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治疗组复发率为0,对照组为15.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丘脑痛有较好疗效,头针与体针并用治疗丘脑痛疗效尤为显著.

  • 标签: 中风 并发症 丘脑病变 头针 针刺疗法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