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就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1月~2012年l2月收集的115起护理不良事件,根据护理不良事件病人损伤结局分级标准进行分级。结果本研究中有0起Ⅵ级,0起V级,0起Ⅳ级,10起Ⅲ级,33起Ⅱ级,53起I级,19起0级。不良事件所涉当事人的工作时间为3起>15年,10起11年~15年,12起6年~l0年,25起2年~5年,65起<2年;职称为5起主管护师,13起护师,97起护士(包括实习学生、见习护士)。结论对于护理过程中所出现的不良事件应该进行认真的分析,并在第一时间上报,这对于提高医院的整体护理质量极为有效。

  • 标签: 护理 不良事件 原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母亲孕期不良因素与儿童先天性耳聋的关系。为预防先天性耳聋的发生、聋儿早期干预及康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样本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噪音接触史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亲孕期吸烟(大于10支/天)、被动吸烟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亲孕期噪音接触史,母亲孕期吸烟、被动吸烟与先天性耳聋有相性。

  • 标签: 危险因素 先天性耳聋 病例对照
  • 简介:通过中成药的合理用药调查与分析以及查阅相关参考文献,探讨中成药在临床应用中存在不良反应的问题,指导安全用药。

  • 标签: 中成药 不良反应
  • 简介:作为公众人物,明星们的所作所为总也无法逃脱人们的视线。尤其是他们做了对不起公众的事情,就更加令人关注,但明星们都是成年人,何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呢?

  • 标签: 明星 不良心态 吸毒 成年人 公众
  • 简介: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何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 标签: 合理用药 药物的不良反应
  • 简介:由于药物的两重性,抗生素等药物的滥用,导致产生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问题。为此,要提高安全防护意识,正确认识合理用药的意义,正确合理地服用药物。

  • 标签: 药物 不良反应 原因 对策
  • 简介:从介绍药品不良反应的概念入手,阐述了中药不良反应的特点,提出了加强中药不良反应监管力度的设想,以及要对法律责任加以认定并对损害受害者加以救济的观点。

  • 标签: 中药不良反应 监管对策 法律责任 救济制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复苏不良存在原因,对不同原因作分析处理。方法回顾我县2007~2012年窒息复苏中5分钟阿氏评分〈6分的病例。结果窒息复苏不良的原因有呼吸道清理不彻底,复苏囊使用不当,复苏方法不正确,气管插管不成功,窒息时未能及时发现处理,多发性先天畸形。结论加强训练心肺复苏实用技能,减少新生儿窒息死亡及后遗症。

  • 标签: 新生儿 窒息复苏不良 原因分析 加强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蒙医在临床治疗消化不良疾病的临床治疗价值效果。方法:从本院收治的消化不良患者选择114例作为实验案例,均分2组,参照组57例患者经常规西医治疗,研讨组57例患者实施蒙医治疗方式,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后研讨组蒙医症候积分情况较参照组有较大程度的改善,且研讨组治疗效果大幅度高于参照组,P<0.05,两组间的对比差异明晰,实验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蒙医药辨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较好,能够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治标治本。

  • 标签: 功能性消化不良 蒙医药 临床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通过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及成因分析,促进临床加强对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的管理,达到指导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的目的。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制定的相关标准,通过对临床发生的129例中药注射剂ADR的观察,分析、判断中药注射剂ADR的构成、临床表现及其发生原因。结果: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以皮疹、过敏等过敏性症状为主,引起其发生的原因,使用不合理占41.09%,药品质量占50.39%,其他因素占8.53%。结论:中药注射剂与所有其他药物一样,均具有两重性,并非传统观念所认为的安全无副作用,如果制备或使用不当,也会发生不良反应。想要控制和减少ADR的发生,应从多方努力。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不良反应 临床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奥美拉唑的不良反应。方法检索2006年1月至2016年1月10年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关于奥美拉唑致不良反应的临床报道,统计奥美拉唑的不良反应表现。结果奥美拉唑所致不良反应是发生比例最高的即为过敏反应,共发生19例,比例为35.19%,显著高于其它部位的发生率,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余者生殖及内分泌系统、血液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及精神系统、循环系统、口腔系统等均有累及。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后均进行了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59例患者均预后良好,无因奥美拉唑不良反应死亡病例。结论随着奥美拉唑临床应用的日益广泛,其涉及到系统、脏器损害的不良反应报道也越来越多,临床应用过程中医师要严格掌握奥美拉唑的适应征,提高用药的合理性,而药物研究人员及相关人员要积极开展奥美拉唑的不良反应监测,将其对患者的不良影响降至最低。

  • 标签: 奥美拉唑 不良反应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