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手术后伤口的护理,旨在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2年12月本科室口腔肿瘤及颌骨骨折的患者共92例,进行有效的伤口护理,观察伤口的愈合及并发症的发生。结果针对口内伤口进行有效的护理,大大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更能有效的配合治疗,促进康复。结论口腔手术后伤口的护理非常重要,进行有效的伤口护理,能提高护理质量,增进护患关系,值得在临床上使用。

  • 标签: 口腔 手术 伤口 护理
  • 简介:作者简介尹红,女,汉,四川省都江堰市,学历大专,职称;经济师,主要研究方向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摘要乡镇卫生院是农村地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和预防保健的医疗保健场所,承担着农民的基本医疗,农村的公共卫生,传染病报告管理,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及计划生育咨询服务等工作[1]。其人员数量的多寡,素质的高低,提供服务的质量,队伍的稳定都关系到能否满足农村基本医疗保健的需求。目前,乡镇卫生院普遍存在专业技术人员缺乏,资质不够,医务人员积极性差,管理人员理念有待提高,基础设施简陋,医疗安全意识较差等问题,县级医疗机构针对其薄弱环节进行对口支援,以期达到帮助、培养,资源共享。

  • 标签: 县级医院 支援 乡镇卫生院 措施探讨
  • 简介:目的:多间隙肛周脓肿的手术治疗比较复杂,大范围的切引创口引流虽然理想,但以后瘢痕收缩可导致肛门畸形,后果严重,切口过小则引流状况不佳。尽可能避免对肛门部正常组织结构的损伤,维护肛门正常功能和形态,又要保持良好的引流状况,是我们医务工作者寻求的目标。方法:采取Ⅰ期多切口对口引流,即横向引流创口问采取纱条或多股丝线涂药(如九一丹等)拖线引流,每天拖线1次,配合高住脓肿腔项或内口橡皮筋挂浮线,简称预期挂线。在炎症消退后渐加紧浮线,将横向的拖线去掉采取垫棉压迫使之闭合的方法,治疗多间隙肛周脓肿34例并与对照组34例Ⅱ期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术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一次治愈33例,复发1例,治愈率为97.1%,无失禁和肛门严重变形并发症发生,肛门功能正常;对照组34例均治愈,但在术后并发症、肛门形态、功能、疗程方面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本术式安全有效、科学合理,能达到Ⅰ期治愈的目的,可维护肛门正常形态及功能,并可避免过早紧线使上方黏膜因牵拉而下移,影响创口引流及延期愈合的不良状况。

  • 标签: 多间隙肛周脓肿 Ⅰ期手术 多切口对口拖线引流 预期挂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口腔正畸固定矫治患者展开定期口腔护理干预的效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共选取106例患者进行对比实验,采取摇号方式将其分为对照与观察两组,均为53例患者,前者沿用常规护理模式,后者实施定期口腔护理,对比两组实际应用效果。结果:经相关数据表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与此同时菌斑清除情况相对较优,患者SAS、SDS评分显著改善(P<0.05)。结论:对于口腔正畸固定矫治患者而言,定期进行口腔护理能够有效的减少各并发症的发生,并且菌斑清除指数大幅度提升,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切实保障患者的口腔健康。

  • 标签: 口腔护理 口腔正畸固定矫治 效果
  • 简介:目的:初步研究荷叶水提取物、乙醇提取物以及五倍子水提取物对口腔细菌及生物膜的影响,探讨两者防龋应用前景。方法:荷叶、五倍子经提取分别得荷叶水提取物、荷叶乙醇提取物以及五倍子水提取物;将自口内分离所得"口腔细菌"接种于BHI平板,并经上述提取物处理后,计数菌落及测量抑菌圈;在载玻片上定植分离得到"口腔细菌",以形成生物膜体外模型,再于实验组分别加入经1∶3∶9浓度梯度稀释后的提取物,培养完成后经结晶紫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摄像,以同质量分数的蔗糖溶液、蒸馏水及乙醇溶液作为对照。结果:五倍子3个浓度梯度的类药敏实验组,均有明显的抑菌圈,荷叶提取物原液1∶3梯度稀释者有较明显的抑菌圈,且其菌落数与纯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建立口腔生物膜体外模型,并经显微镜数字摄像系统所摄得图像可见,相比于对照组荷叶水、乙醇提取物及五倍子作用后所形成的口腔生物膜染色均较浅,结构均较稀疏,且其作用随着提取物浓度的增大而增大。结论:荷叶提取物、五倍子可有效抑制口腔细菌;荷叶提取物及五倍子对口腔生物膜形成均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

  • 标签: 荷叶提取物 五倍子 口腔细菌 生物膜体外模型
  • 简介:目的:观察大黄素对口腔鳞癌模型大鼠中TRPM8、LRG-1、SPHK1表达影响的实验。方法:将42只健康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大黄素组各14只,模型对照组以及大黄素组以给予5g/L4-NQO涂于口腔腭黏膜以建立口腔鳞癌模型大鼠,正常对照组不涂抹,正常饲养。大黄素组于模型建立后开始给予大黄素2.5mg/100g腹腔注射,每6h1次,连续给药48h。其余两组给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剂量与使用频率和大黄素组相同至实验结束。比较各组大鼠情况,癌症组织中TRPM8、LRG-1、SPHK1表达情况。结果:实验过程中正常对照组无大鼠死亡,模型对照组大鼠4只死亡,死亡发生率为28.57%;大黄素组1只死亡,死亡发生率为7.14%。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TRPM8、LRG-1、SPHK1阳性表达率较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大黄素组TRPM8、LRG-1、SPHK1阳性表达率较低(P〈0.05),正常对照组与大黄素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黄素治疗口腔鳞癌具有良好的效果,可能与下调癌症组织TRPM8、LRG-1、SPHK1阳性表达有关,有望为临床治疗方面提供新的干预方法。

  • 标签: 大黄素 口腔鳞癌 TRPM8型离子通道蛋白 富亮氨酸α-2-糖蛋白1 神经鞘氨醇激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