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工种植牙牙科技术修复列缺损或列缺失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列缺损或列缺失患者100例(种植体125颗),全部患者均给予人工种植牙牙科技术修复治疗。结果对患者进行为期3年时间的随访发现,全部125颗种植体中,109颗成功,16颗失败,临床治疗成功率为87.2%(109/125)。结论在对列缺损或列缺失进行修复时,应用人工种植牙牙科技术进行修复的临床效果非常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人工种植牙技术 修复 牙列缺损或牙列缺失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前牙外伤脱位固定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2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58例前牙外伤脱位患儿临床资料,临床采用固定矫正技术与光固化复合树脂对外伤脱位进行固定。结果随访患儿6个月,58例患儿临床治疗痊愈36例,好转20例,失败2例,治疗有效率为94.83%。结论儿童前牙外伤脱位采用固定矫正技术与光固化复合树脂进行固定,成功率高,并且操作简单,舒适美观,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儿童 前牙外伤 牙脱位固定
  • 简介:目的:观察宫瘤消胶囊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模型大鼠异位内膜中凋亡基因Bcl-2、Bax蛋白的表达的影响,为该药治疗内异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大鼠动情期行自体移植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桂枝茯苓胶囊组及宫瘤消胶囊小、中、大剂量组,各组分别给予指定药物进行灌胃干预,另取一组正常大鼠为正常内膜组,用生理盐水灌胃。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异位内膜中凋亡基因Bcl-2和Bax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内膜组比较,模型组Bax蛋白表达明显降低,Bcl-2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Bax/Bcl-2比值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宫瘤消胶囊各剂量组Bax蛋白表达明显升高,Bcl-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Bax/Bcl-2比值增加(P〈0.05,P〈0.01),且作用随药物剂量增加而增加(P〈0.05,P〈0.01)。结论:宫瘤消胶囊可能通过调节凋亡基因Bcl-2和Bax的表达来实现对异位内膜的凋亡的控制。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宫瘤消胶囊 BCL-2 BAX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槽骨垂直牵引成骨种植术对于改善种植区域骨量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重度槽突垂直向骨缺损患者20例,全部患者均给予槽骨垂直牵引成骨种植术治疗,对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全部20例患者中,完成种植体上部结构修复的患者共12例,5例患者植入种植体,但是上部修复并没有完成,共植入68例种植体。20例患者经牵引成骨种植术治疗,新骨形成比较理想,新生骨平均高度为(12.1±0.9)mm;3例患者发生牵引区意外骨折,分别有1例患者发生种植体植入感染和牵引区感染。结论应用槽骨垂直牵引成骨种植术能对重度骨量不足进行有效解决,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牙槽骨 垂直牵引 成骨种植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错合畸形早期矫治的必要性和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64例错合畸形儿童临床资料,分析早期矫治的方法,并总结矫治的必要性。结果64例患儿通过早期矫治,均得到矫正,临床治疗有效率为100%。结论儿童错合畸形早期矫治,可达到临床阻断和预防的治疗效果,简化错合的矫治,有效减轻患儿治疗负担,促进儿童的健康生长。

  • 标签: 儿童 错牙合畸形 早期矫治 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中药联合米非司酮的方法保守治疗异位妊娠,并对其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分析。方法将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本院收治的68例异位妊娠患者按照随机投掷的方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平均每组34例患者。其中对照组仅采用米非司酮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联合米非司酮的方法进行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一段时间后,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4.71%),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d后观察组血β-hCG下降>15%的比例明显多于对照组,且治疗15d后观察组包块体积缩小≥50%的比例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药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相对于单纯的米非司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异位妊娠 中药 米非司酮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黏附斑激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细胞分子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检测正常子宫内膜和内异症患者异位子宫内膜及在位子宫内膜中黏附斑激酶的表达情况。结果(1)FAK的表达率在在位子宫内膜中为73.33%、在异位子宫内膜中为93.33%、在正常子宫内膜中为35.00%,异位子宫内膜与正常子宫内膜的FAK阳性表达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异位子宫内膜与在位子宫内膜的FAK阳性表达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位子宫内膜与正常子宫内膜的FAK阳性表达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FAK表达水平与内异症临床分期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AK在内异症患者异位子宫内膜及在位子宫内膜组织中高表达,且与临床分期有关,提示FAK可能成为内异症潜在的分子标志物或治疗靶点。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黏附斑激酶 在位内膜 异位内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正畸治疗在先天性缺失患者美容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先天性缺失患者共84例,根据随机对照、平行、单盲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接受口腔美容修复,观察组则联合正畸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先天性缺失患者的美容修复治疗中,加入正畸治疗能够有效保证患者的口腔健康和牙齿美观,而且治疗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患者恢复快,因此更加受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周牙髓综合治疗逆行性牙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逆行性牙髓炎患者共50例(50),均接受根管治疗、周治疗、调合等综合性治疗。并于治疗后的6个月、1年及2年对患者进行随访,以分析综合治疗的疗效。结果:治疗后6个月的总有效率为88%、治疗后1年为74%、治疗后2年为66%。结论:针对逆行性牙髓炎的周牙髓综合治疗可获得较好的疗效,但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逐渐下降。因此需指导患者定期复查,做好相应的口腔护理工作。

  • 标签: 逆行性牙髓炎 根管治疗 牙周治疗 调合牙治疗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