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方法选取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2011年1月-2016年4月收治的103例浸润性乳腺癌及20例乳腺良性增生症患者,取标本送病理,采用western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对标本HSP70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3例乳腺癌中86例细胞浆及细胞核内出现弥漫分布的棕黄色颗粒,HSP70染色阳性,17例为阴性,阳性表达率为83.5%;20例乳腺良性增生症中5例HSP70染色阳性,15例染色阴性,阳性表达率为25%。组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P70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在乳腺良性增生症中的表达(p<0.05)。HSP70表达量>3的患者发生腋窝和远处淋巴结转移率高于HSP70表达量<2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休克蛋白70与浸润性乳腺癌有密切关系,与淋巴结转移率呈正相关关系。

  • 标签: 热休克蛋白 浸润性乳腺癌 乳腺良性增生症
  • 简介:目的:观察石斛合剂序贯治疗对db/db小鼠肝胰岛素信号通路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调节血糖的分子机制。方法:选取12~14周龄雄性db/db小鼠,按空腹血糖及体质量随机分成模型组、二甲双胍组、石斛合剂序贯组(以下简称序贯组);选db/m为正常对照组。连续灌胃给药共6个循环(54d)。观察各组治疗后各组空腹血糖(FBG)、口服葡萄糖耐量(OGTT)、糖化血清蛋白(GSP)、血清胰岛素(Ins)、三酰甘油(TG)及胆固醇(Tch),同时提取肝组织RNA,以逆转录PCR法检测胰岛素受体(InsR)、胰岛素受体底物1/2(IRS1/2)、PI3KmRNA表达水平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序贯组FBG、GSP和Ins显著下降(P〈0.05),改善葡萄糖耐量(P〈0.05~0.01);InsR、IRS1/2、PI3K等mRNA表达增加(P〈0.05~0.01)。结论:复方石斛合剂序贯治疗能有效降低db/db小鼠的降低高胰岛素血症,降低空腹血糖及血脂,改善葡萄糖耐量,可能与增加InsR、IRS1/2、PI3K等基因表达有关。

  • 标签: 石斛合剂 胰岛素信号 基因表达
  • 简介:目的:探查疮灵液对慢性创面肉芽金属蛋白酶表达的影响及促进创面愈合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背部创面金黄色葡萄球菌液注射模型,实验分为疮灵液组与对照组,疮灵液组以疮灵液覆盖创面,对照组以生理盐水纱布覆盖创面,隔日换药,术时、术后3d、术后7d、术后14d创面照相测面积,取分泌物测TNF-α、IL-6含量及粒细胞总数,取肉芽测金属蛋白酶(MMP1、MMP2、MMP9)及其抑制剂(TIMP1)与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含量。结果:术后3~14d,疮灵液组创面面积显著小于对照组,具有极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疮灵液组创面分泌物中白细胞总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14d时,疮灵液组白细胞总数接近正常;疮灵液组创面分泌物中TNF-α、IL-6含量于术后7d恢复正常,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3d起,创面肉芽内MMP1、MMP2及MMP9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其中以MMP9表达影响疗效最显著,疮灵液对TIMP1未见明显影响;创灵液组在术后7、14d肉芽中羟脯氨酸含量升高较明显,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疮灵液能够下调肉芽中金属蛋白酶含量,抑制慢性创面分泌物炎症因子分泌,并能够调节创面羟脯氨酸含量,从而促进慢性创面愈合。

  • 标签: 疮灵液 慢性创面 炎症因子 金属蛋白酶 胶原
  • 简介: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患者在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治疗术前妊娠相关血清蛋白A(PAPP-A)、肌钙蛋白I(CTnI)及超敏c反应蛋白(as—CRP)浓度与PCI治疗中“无复流”的关系。方法:将发病12h内接受直接PCI治疗的AMI患者81例,分为“无复流”且(n=17)和正常血流组(n=64)。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PAPP—A浓度;CTnI及hs—CRP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结果:“无复流”组血清PAPP—A、CTnI及hs—CRP浓度均高于正常血流组。“无复流”组血清PAPP—A与CTnI浓度呈正相关;血清PAPP—A浓度与hs—CRP浓度无明显相关性;血清CTnI浓度与hs—CRP浓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急诊PCI治疗前血清PAPP、CTnI浓度在理论上可以识别“无复流”的高危患者。

  • 标签: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妊娠相关血清蛋白A C-反应蛋白 无复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劳伤药乙醇浸膏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滑膜病变及滑膜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RA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6组空白组,模型组,尼美舒利组,劳伤药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用劳伤药A、B、C组表示。下同),建立AA大鼠模型,给药28天后处死大鼠,HE染色观察踝关节滑膜组织形态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大鼠血清炎性因子(IL-1β、IL-6、IL-10、TNF-α、NO、PGE2)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滑膜组织中MMP-2、MMP-9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劳伤药组(5g/kg)明显减轻滑膜细胞的增生,减少滑膜层和滑膜下层淋巴细胞浸润,明显降低AA大鼠血清中IL-1β、IL-6、TNF-α、NO、PGE2的含量和升高IL-10的含量,降低关节滑膜组织MMP-2、MMP-9的蛋白含量。结论劳伤药可显著改善AA大鼠的滑膜病变,通过下调滑膜组织MMP-2、MMP-9的蛋白表达。

  • 标签: 劳伤药 基质金属蛋白酶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基质金属蛋白酶-9
  • 简介:目的探讨温针灸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大鼠RhoA(Rashomologgenefamily,memberA)蛋白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方法清洁级健康3月龄SD大鼠6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温针灸组三组,每组20只,采用皮内注射牛II型胶原接种诱发制备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温针灸组于造模第1天取足三里和肾俞穴温针灸治疗,采用手针,刺激量以大鼠耐受为度,1次/d,共21d。所有大鼠于相应处理结束后,采用排水法测大鼠膝关节部体积,放免法检测血清白介素含量,免疫印迹法检测膝关节滑膜组织RhoA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膝关节肿胀明显,血清中白介素含量较高,膝关节滑膜组织RhoA蛋白表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温针灸组大鼠膝关节肿胀改善明显,白介素含量减少,RhoA蛋白表达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能有效调节RA大鼠关节炎性损伤状况,降低RA大鼠血清白介素和骨关节滑膜组织RhoA蛋白含量,这可能是温针灸通过调节RhoA蛋白改善RA的调节机制之一。

  • 标签: 类风湿性关节炎 温针灸 RHOA
  • 简介:目的:观察艾灸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大鼠肺组织巨噬细胞分化重要功能表型CD86、CD163表达的影响,并基于巨噬细胞分化关键细胞因子干扰素γ(interferon—gamma,IFN-γ)、肿瘤坏死因子a(tumornecrosisfactor-alpha,TNF-α)、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和白介素13(interleukin-13,IL-13)研究艾灸调节肺组织巨噬细胞分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普通艾灸组和无烟艾灸组,采用抗原免疫结合局部福尔马林灌肠法制备uc大鼠模型,普通艾灸组大鼠双侧天枢穴接受艾灸治疗.无烟艾灸组大鼠双侧天枢穴接受无烟艾灸治疗,每次灸10min,每日1次,共8d。实验结束,采用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法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运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ting,WB)观察肺组织中巨噬细胞分化重要功能表型CD86、CD163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v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观察肺组织微环境中巨噬细胞分化关键细胞因子IFN-γ、TNF—α、IL-4、IL-13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损伤严重,结肠大体评分及组织学评分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接受艾灸治疗的两组大鼠组织病变均有所改善,表现为溃疡修复,炎症减轻,两组大鼠结肠大体评分及组织学评分均降低(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组织CD86表达增加(P〈0.05),CD163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无烟艾灸组比较,普通艾灸组大鼠肺组织CD86表达显著降低,CD163表达升高(P〈0.05),而无烟艾灸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组织微环境中巨噬细胞分化关键细胞因子表达异常,表现为IFN—γ和TNF—α含量增加(P〈0.05),IL-4�

  • 标签: 灸法 结肠炎 溃疡性 天枢 巨噬细胞 干扰素-Γ 肿瘤坏死因子
  • 简介:目的:观察宫瘤消胶囊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模型大鼠异位内膜中凋亡基因Bcl-2、Bax蛋白的表达的影响,为该药治疗内异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大鼠动情期行自体移植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桂枝茯苓胶囊组及宫瘤消胶囊小、中、大剂量组,各组分别给予指定药物进行灌胃干预,另取一组正常大鼠为正常内膜组,用生理盐水灌胃。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异位内膜中凋亡基因Bcl-2和Bax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内膜组比较,模型组Bax蛋白表达明显降低,Bcl-2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Bax/Bcl-2比值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宫瘤消胶囊各剂量组Bax蛋白表达明显升高,Bcl-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Bax/Bcl-2比值增加(P〈0.05,P〈0.01),且作用随药物剂量增加而增加(P〈0.05,P〈0.01)。结论:宫瘤消胶囊可能通过调节凋亡基因Bcl-2和Bax的表达来实现对异位内膜的凋亡的控制。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宫瘤消胶囊 BCL-2 BAX
  • 简介:目的:探讨补肾健脾中药复方对细胞凋亡过程中非折叠蛋白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9只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空白组,每组3只。中药组、西药组分别用中药复方提取液、雌二醇混悬液灌胃,空白组以同等量的蒸馏水灌胃,1个月后制备含药血浆。选用1d龄SD大鼠获取原代的成骨细胞体外培养,中药组、西药组分别给予对应的含药血浆培养,正常空白组以及凋亡空白组给予空白组血浆培养。24h后分别检测GADD34、ERO1、IRE-1等凋亡蛋白的光密度值(OD)。结果:与凋亡空白组相比,中药组、西药组GADD34、ERO1蛋白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比中药组更能显著降低ERO1蛋白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健脾中药复方有可能通过非折叠蛋白反应介导的细胞凋亡途径对成骨细胞进行调控,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细胞的凋亡。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中药复方 GADD34 ERO1 IR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