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Ⅳ期压疮的疗效。方法1例Ⅳ期压疮患者清创后用负压引流治疗,6天后创面肉芽组织新鲜。结果患者使用负压引流治疗,6天后创面肉芽组织新鲜,20天后创面愈合平整,色泽正常。结论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应用于Ⅳ期压疮,可以可以及时清除创面分泌物和坏死组织,有效进行感染控制,同时能促进创面愈合,减少并发症。

  • 标签: 期压疮 负压封闭引流
  • 简介:摘要目的重度外伤性肝破裂患者出血汹猛,病情危重,应迅速手术治疗出血,挽救生命。方法1临床资料5例年龄20~65岁,平均405岁。受伤原因均为外伤所致,伤后至入院1~7小时。入院时均有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腹腔积血量不等,积血量12~2L。均为肝右叶膈顶部损伤,多发性裂伤及粉碎性损伤各2例,2例伴肝右静脉损伤。2例有合并伤,分别为肋骨骨折、气胸及膈肌破裂。5例均行肝右膈肌包埋法。结果笔者自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用膈肌缝合覆盖闭合肝右上间隙压迫法治疗重度(本组按美国创伤外科学会肝脏损伤分级标准(AAST)分类Ⅲ~Ⅳ级肝破裂患者5例,并进行了近远期观察,临床效果满意。结论用膈肌缝合覆盖闭合肝右上间隙压迫法救治重度肝破裂是一种紧急情况下简单有效的处理出血方法,能明显降低死亡率、切口感染和再出血的发生。

  • 标签: 肝破裂 手术 膈肌包埋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CT检查中的应用。方法将2010年1~12月300例CT检查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2011年1~12月303例CT检查患者作为实验组,给予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并对相关图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满意度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P<001),99%图像能满足影像学评价。结论舒适护理应用于CT检查中,可提高护理质量和CT图像质量,增加患者满意度。

  • 标签: 舒适护理 CT 增强CT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艾拉光动力治疗增生性瘢痕疙瘩的疗效。方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例),对照组(100例)。观察组采用外敷5-氨基酮戊酸后氦氖激光照射,两次照射期间选用卤米松乳膏外用。对照组采用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局部注射。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4%,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0%,组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的复发率为30%,观察组的复发率为8%。两组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艾拉光动力联合激素外用治疗瘢痕疙瘩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光动力学疗法 复方倍他米松 封闭治疗 瘢痕疙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CT增强造影剂外渗的方法。方法选取我院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201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1005例,试验组1005例,使其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采用一次性蝶翼型钢性头皮针于检查室内进行穿刺,然后进行扫描;试验组患者采用洁瑞针管回缩式静脉留置针,在处置室内进行穿刺后等待检查。对两组患者等待检查时间和造影剂外渗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并请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试验组患者检查等待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渗漏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上述比较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穿刺并注入对比剂可以减少渗漏发生,并可缩短患者的等候时间,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CT增强扫描患者提供安全快捷的检查通路,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和应用。

  • 标签: CT增强扫描 造影剂 外渗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的图像后处理技术对孤立性肺结节(SPN)的影像诊断价值。方法收集54例SPN患者的64排螺旋CT扫描数据并经图像后处理,显示SPN的形态学特征及与毗邻支气管、血管的关系等。结果①64排螺旋CT扫描,图像后处理技术能清楚的显示SPN的形态学特征及与毗邻支气管、血管等的关系。②54例SPN中与毗邻支气管有关系的17例(3148%),其中恶性结节16例(2963%),良性结节1例(18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54例中与其邻近血管有关系的恶性结节占28例(5185%),良性结节占5例(92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恶性结节供血血管直径平均345mm,良性结节供血血管直径平均245mm(4)SPN强化前后CT净增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螺旋CT的图像后处理技术能清晰显示孤立性肺结节的形态学特征及毗邻支气管、血管的关系,对SPN的定性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节性硬化的脑CT表现特征和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过临床和脑CT证实的11例结节性硬化的病例。结果11例结节性硬化的脑CT表现有不同程度的结节灶,包括室管膜下结节31个,皮层及皮层下结节9个,室管膜下星形细胞瘤2个;11例均出现与CT表现相对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结论结节性硬化的脑CT表现具有特征性,对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对临床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结节性硬化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8F-FDGPET/CT显像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为合理使用该设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660例健康体检者行全身18F-FDGPET/CT显像,对其显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660例体检者均顺利完成检查,图像质量符合诊断要求,共发现有病变者641例,其中恶性肿瘤10例。本组资料中良性病变9561%,共计631例,主要包括各类良性肿瘤、结构改变性疾病、炎性病变,以鼻窦炎例最多305例(4621%),其次是肺部炎症193例(2924%),脂肪肝180例(2727%),前列腺增生及钙化175例(2651%)骨关节病变154例(2333%),肾脏囊肿与结石153例(2318%),结论18F-FDGPET/CT显像在健康体检中有重要意义。

  • 标签: 18F-FDG PET/CT 健康体检
  • 简介:通讯作者刘国庆(1969-),女,学士,主任医师,主要从事CT诊断。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多层螺旋CT增强高压团注中的优势。方法将行CT增强扫描的502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267例)和B组(235例),A组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B组患者使用蝶形头皮针。比较两组间对比剂外渗率及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增强成功率。结果A组与B组间对比剂外渗率(22%与157%)、一次穿刺成功率(959%与877%)及一次增强成功率(974%与84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1。结论在CT增强检查中,静脉留置针明显优于蝶形头皮针,能降低对比剂外渗率,提高穿刺成功率,保证增强效果。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CT增强检查 对比剂外渗率The advantage of intravenous detained needle in CT enhancement scanning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对上肢动脉扫描的最佳检查流程。方法使用GE64排螺旋CT手动触发追踪技术对21例受检者行上肢CTA扫描,并回顾性分析。结果952%的上肢动脉显示清晰,完全达到诊断要求。结论受检者体位的合理设计、扫描序列及条件的正确选择、各种后处理的配合应用对上肢CTA扫描图像质量的提升起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X线断层摄影 上肢动脉 血管造影术 手动触发追踪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16层螺旋CT在小肠扭转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经16层螺旋CT扫描拟诊为小肠扭转的患者24例,对其进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并进行图像处理。观察其在小肠扭转诊断中的意义。结果有1例全小肠扭转出现肠壁水肿增厚;13例空肠扭转中,其中顺时针扭转为9例,逆时针扭转为4例;5例回肠扭转;肠扭转中出现腹腔渗血有4例。经CT确诊的19名患者中,有16例同时出现C形征与鸟嘴征,占84%,5例疑似病例中,经增强扫描及图像后处理发现,出现C形征与鸟嘴征并存的有4例,占80%;19例CT直接确诊的患者中,肠管积气积液及周围肠管气液平各有16例和14例,分别占84%和74%。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6层螺旋CT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在小肠扭转的早期诊断中非常重要。

  • 标签: 小肠扭转 螺旋CT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物CT影像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52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仪器选用西门子CT扫描机,层间距2mm,层厚3mm,行上下椎体部分层面水平扫描和L3S1椎间隙扫描。结果有1例患者出现L5S1、L45、L34椎间盘突出;6例患者出现L5S1、L45椎间盘突出;1例患者出现L45、L34椎间盘突出,18例患者出现L5S1椎间盘;23例患者出现L45椎间盘突出;3例患者出现L34椎间盘突出。结论CT检查能直观地显示突出物,能根据突出物形态、大小、密度、边缘等情况判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病程长短及突出物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断层摄影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640层CT灌注及血管成像对早期缺血性脑血管病(CVD)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51例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脑梗死(CI)患者,于发病1w内行640层CT灌注(CTP)及血管成像(CTA)检查,对颈内动脉系统血管狭窄和脑血流灌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23例患者中例CT灌注检查发现与责任病灶相符的脑灌注异常区,表现为脑血流量减低,平均通过时间和达峰时间显著延迟;灌注正常28例,18例临床证实为TIA,10例为小体积脑梗死。119例CI患者CTA显示有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不同程度的狭窄或完全闭塞。结论CT灌注成像联合血管成像能够同时从血管形态和功能上反映脑血管病变和血流灌注情况,为临床选择干预性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 标签: 640层CT 灌注及血管成像 脑缺血早期 风险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