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思考和探讨对新世纪中医骨科学的新发展。方法:通过对中医治疗骨关节损伤和疾病历史悠久,中医骨科学很早就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体系和学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骨科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受到国际骨伤学界的重视和承认,对世界医学作出一定的贡献;中医骨科学具有鲜明的中医特色和西医骨科学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中医骨科学就是在不断“现代化”的过程中发展起来并逐步完善的论述。结论: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中医骨科学要不断与高新技术相结合,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的新思路,才能向更大的飞跃迈进。

  • 标签: 21世纪 中医骨科学 发展
  • 简介:医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上不同的民族都在自己文化的影响下孕育培植了本民族的传统医学。中国中医骨科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来以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为深厚底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和优势技术。

  • 标签: 中医 辨证论治 牵引疗法 手法复位 骨伤科
  • 简介: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北京光明骨伤医院承办的首届中国整脊学学术交流大会11月27-28日在京举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房书亭、国际合作司司长沈志祥,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世界中医骨科联合会主席施杞等领导出席,来自澳大利亚、美国、马来西亚、新加坡以及我国香港、台湾等地的代表210余人参加了会议。

  • 标签: 中医学 整脊学 科学化建设 规范化建设 “首届中国整脊学学术交流大会”
  • 简介:星洲四月,春满大地,在这百花盛开的季节,第六届世界中医骨科学术交流大会、世界中医骨科联合会成立十周年庆祝盛典在美丽的马来西亚隆重举行,我谨以世界中医骨科联合会主席的名义,并以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中华中医骨伤科分会会长的身份向大会致以热烈祝贺,对尊敬的东道主马来西亚各位领导人、柔佛州中医针灸骨科学会苏圣仁主席、王怡心会长、来自中国的有关政府部门领导人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本会分会领导人和专家学者们、同道们,致以热忱的欢迎和崇高的敬意。

  • 标签: 中医骨科 世界各地 学术交流 联合 六届 中华中医药学会
  • 简介:寰枢椎错位综合征,是指枢椎齿状突偏移或前倾,导致寰椎与颈椎不在一个中轴力线上,颈椎上段椎曲变直、钩椎关节错缝、椎体旋转;椎动脉因此而扭曲或痉挛,导致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小脑失养、平衡失调:颈1、2、3神经受刺激而出现头痛,甚至耳呜、眼花、面瘫;颈上交感神经节受刺激而致咽喉不适、胸闷、恶心或者失眠、健忘等系列症状体征。

  • 标签: 寰枢椎错位 颈上交感神经节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诊疗 枢椎齿状突 关节错缝
  • 简介:脊神经根受保护程度相对比较高,很难发生外因导致的损伤,因为其被椎骨包绕。但是,神经根拥有的保护性结缔组织鞘的量和排列方式与外周神经不同。因此,脊神经根可能对由于脊柱内各种障碍引起的机械变形尤其敏感,诸如椎间盘突出或者脱出、椎管狭窄、退行性障碍和肿瘤。人们对通过实验模型的形式研究神经根压迫兴趣一直不是很浓。

  • 标签: 椎间盘突出 椎间盘退化 机械因素 神经根压迫 椎管狭窄
  • 简介:寰枢椎错位综合征,是指枢椎齿状突偏移或前倾,导致寰椎与颈椎不在一个中轴力线上,颈椎上段椎曲变直、钩椎关节错缝、椎体旋转;椎动脉因此而扭曲或痉挛,导致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小脑失养、平衡失调;颈1、2、3神经受刺激而出现头痛,甚至耳鸣、眼花、面瘫;颈上交感神经节受刺激而致咽喉不适、胸闷、恶心或者失眠、健忘等系列症状体征。

  • 标签: 寰枢椎错位 整骨手法 拔伸旋转法 中医治疗 手法复位
  • 简介:颈椎病是因颈部椎间盘、椎体、关节及韧带退行性改变并因劳损、感受风寒湿邪、咽喉部感染等加重退变,导致颈部动静力平衡失调,产生椎间盘突出(或膨出)、韧带骨化、骨质增生,从而刺激或压迫颈部肌肉、神经、脊髓、血管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颈椎间盘退变是颈椎病的主要病理基础。

  • 标签: 中医药疗法 颈椎间盘退变 骨伤科 颈椎病 病因病机
  • 简介:目的:观察软伤丸对兔和小鼠建立椎间盘突出相关模型的治疗作用,通过X线及组织形态学观察,镇痛:抗炎等实验。结果:软伤丸对椎间盘软骨组织有明显的修复作用,镇痛抗炎作用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该药对椎间盘突出有抗炎镇痛和良好的组织修复作用,是一种治疗椎间盘病安全有效的药物。

  • 标签: 软伤丸 椎间盘病 实验研究
  • 简介:腰腿痛是腰骶臀部软组织损伤的总称,包含着多种腰骶臀部病损,由于各种病损,发病机理及诊治方法,有很多相似之处,故此病放在一起综合论述。腰腿痛常用治疗方法较多,大体分为非手术疗法与手术疗法两种,各种方法治疗腰腿痛都有较好疗效,但有其之不足,据资料,腰腿痛各种治疗无效率在5%~15%,复发率在10%~20%,并发症在3%~8%。我们采用新的组合方法,治疗腰腿痛数千例,收到良好效果。本文就这一方法作一介绍,并就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 标签: 均衡牵引 手法治疗 腰腿痛 适应症 禁忌症 骨盆失衡
  • 简介:脊神经根受保护程度相对比较高,很难发生外因导致的损伤,因为其被椎骨包绕,但是,神经根拥有的保护性结缔组织鞘的量和排列方式与外周神经不同,因此,脊神经根可能对由于脊柱内各种障碍引起的机械变形尤其敏感,诸如椎间盘突出或者脱出、椎管狭窄、退行性障碍和肿瘤。

  • 标签: 椎间盘突出 脊神经根 结缔组织鞘 外周神经 排列方式 椎管狭窄
  • 简介:壮医经筋针法是壮医特色针法之一。它根据《灵枢·经筋》篇最早提出的经筋针法,即“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腧”结合壮族民间火针治疗痹症的经验而总结出来的一种针法。“燔针”即“卒针”,汉朝张仲景《伤寒论》称“燔针”为“烧针”,明朝杨继州《针灸大成》称之为“火针”。今人多以“火针”应用,但多用之于治疗瘰疬、脓疡、疣赘等病。笔者多年来在从事壮医经筋疗法研究中采用“燔针劫刺”这一独特的针法治疗各种痹症,效果颇佳。与传统针灸比照,具有出奇制胜之效,值得进一步研究提高。

  • 标签: 灵枢·经筋 火针治疗 壮医 临床研究 痹症 《针灸大成》
  • 简介:目的:为了观察“长骨液”对骨延长区成骨作用的影响。方法:实验家兔54只造成左胫骨中段骨延长模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试验组于术后第二天开始喂含中药长骨液的颗粒饲料。对照组则喂普通饲料。定期取材,按常规做成光镜切片,光镜下观察。同时用抗骨形成蛋白(BMP)单抗作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实验组新骨形成及成熟较对照组提前。结论:长骨液能够明显地促进骨延长区BMP的合成与分泌,加速新骨的形成与成熟。

  • 标签: 长骨液 骨延长 骨形态发生蛋白 实验研究
  • 简介:云蔘(PanaxnotoginsengorPNG)是人蔘和花旗蔘之同系亲属同类植物,自古就被用来当伤科药物使用,但未有深入研究数据,现就云蔘对年轻成人之需氧量、运动持久耐力和皮肤血液流动之影响加以探讨。本实验的目的是在探讨云蔘(PNG)对未受体能训练之20-35岁成人的需氧量、心呼吸功能、皮肤血液流动(SkBF)、和血液化学概况等影响。试验对象被随机分配至试验组(EXP,n=14)和对照组(CON,n=17)。试验方法:用双盲法,给与试验组(EXP)每人每次450mg的云蔘(PNG)胶囊,控制组(CON)每人每次450mg的淀粉胶囊,每天服用二次共服用30天。在最高运转运动测试(MXT)下取得试验对象之吸氧(VO2)峰、心跳速(HR)和血压(BP)。在固定负载量(75-80%VO2peak)运转耐久力测试下取得运动至疲惫时间(Tmax)、二头肌皮肤血液流动(SkBFb)、四头肌皮肤血液流动(SkBFq)以及二头肌和四头肌之皮肤温度(Ts),还有HR、BP、平均动脉压(MAP)、和每分换气时间(VE)等数值。所有参与实验者均给予书信通知。本实验采用2x2(x组实验)ANOVA和post-hoct-test统计法来分析所收集的数值并设统计值于p<0.05。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EXP)的Tmax(30.6±12.8minvs34.6±12.7min,p<0.05)有明显进步并且在第24分锺耐久力测试下的VO2、VE以及SkBFb(p<0.05)等数值有明显降低。对VO2峰、SkBF、Ts、HR和血脂等并未达统计值的影响,但可从图表看出不同。在所有测试中,控制组在试验前、后并无显著的改变。碱性磷酸指数(143.2±28.4vs55.9u/1±16.9u/1.p<0.05)在服用云蔘(PNG)30天后有降低。结论:我们从实验得知每天服用1,350mg云蔘(PNG)能使未受体能训练之健康成人,在适度耐久力运动下之平均动脉压和需氧量减少,延长运动至疲惫时间,其可能是对血液血管功能改善的影响。(本实验由庄氏基金会赞助)

  • 标签: 云蔘 骨伤科 植物药 需氧量 体能训练 皮肤血液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