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一直以来,医德教育都是医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大重要内容,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医德教育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以及医德认知。但是,目前很多医学院校的医德教育存在医学院学生医德意识不高、医德教育形式单一等等问题,为了更好的提升医学院学生的医德,必须对这类问题加以解决。本文正是基于此,首先分析了目前我国医德教育的现状,之后总结了医学生的医德养成措施,以期指导实践。

  • 标签: 医学生 医德 养成 措施
  • 简介:摘要: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国传统医德作为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将中国传统医德充分应用到中医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是个值得探析的问题,本文从阐释中国传统医德的核心内容入手,说明了将中国传统医德应用到中医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对缓解医患关系、净化社会风气和建设健康中国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中国传统医德应用到中医人才培养的路径,通过完善中医人才培养方案、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和加强传统医德的宣传,将中国传统医德充分的应用到中医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提高医德教育的有效性,助力中医学子的顺利培养和健康成长,为社会提供具有良好医德的合格中医人才。

  • 标签: 中国传统医德 中医人才 医德教育
  • 简介:摘要:医德医风建设是党风廉政建设与行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全面“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今天,医德医风建设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医疗服务行业的不正之风仍然没有得遏制,已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和人们关注的焦点, 严重应响人民群众在就医过程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新形势下,加快“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是医院管理重要任务,为此如何加强提升医德医风建设,改善行业作风, 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是摆在医院管理面前的重大课题,所以建立医德考评制度和全员医德档案规范化、科学化监督约束管理体系,对于提高医务人员廉洁行医意识,优质服务,促进医院党风廉政建设与行风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建立完善的医务人员医德医风档案和医德考评制度可以充分发挥监督制约效应,有力地支撑着医院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社会地位和百姓就医获得感。本文就医务人员医德医风档案的有效管理进行探讨,为抓强抓细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提供参考。

  • 标签: 医德档案 党风廉政建设 行风建设 医疗质量 健康促进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自杀行为抑郁症患者认知行为治疗的效果。方法 本次试验研究对象是我院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70例自杀行为抑郁症患者,按照随机单盲法分组,每组为35例,对照组为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分析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以及自杀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 标签: 自杀行为抑郁症 认知行为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应用于青光眼患者对遵医行为、自我管理行为以及临床疗效的评价。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19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青光眼患者90例,将其按随机数表法的方式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实验组予以综合护理方式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者遵医行为和自我管理行为评估以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各项遵医行为和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化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出对照组,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符合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青光眼患者实行综合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升遵医行为以及自我管理行为,临床效果明显,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综合护理 青光眼 遵医行为 自我管理行为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短周期健康行为管理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肺功能及日常行为习惯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176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健康管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8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健康管理,观察组应用短周期健康行为管理。干预周期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日常行为活动习惯。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FEV1%、FVC、PEF、基础代谢、平均每日运动量、总能量消耗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短周期健康行为管理 慢性支气管炎 肺功能 日常行为习惯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行为干预用于艾滋病预防控制的 临床应用 价值 。 方法: 选取 2019 年 6 月 ~2020 年 6 月于我中心 进行治疗 的艾滋病患者 70 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5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观察组实施行为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疾病知识知晓情况,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安全措施落实情况。 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疾病知识知晓情况评分无明显差异 ( P> 0.05);干预 1 年后,观察组患者的疾病知识知晓情况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 P< 0.05)。观察组患者的安全措施落实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 ( P< 0.05)。 结论: 行为干预用于艾滋病预防控制有着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疾病知识知晓率、加强安全措施的落实,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行为干预 艾滋病 预防控制 价值 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认知行为护理对强迫症患者的运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9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运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刻基础上予以认知行为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护理一个月后和两个月后的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0C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认知行为护理改善强迫症患者症状效果显著。

  • 标签: 认知行为护理 常规护理 强迫症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艾滋病预防控制中采取行为干预的实施效果。方法:自2020年1月起至2020年12月止,76例艾滋病患者选入研究,组别划分以抽签方式,常规方式干预参比组,行为干预方式实施于研究组,比较疾病预防控制效果。结果:疾病认知,研究组干预后评分在组别间略高(P<0.05),健康行为,研究组干预后健康行为较干预前明显提高,且较参比组良好(P<0.05)。结论: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对患者实施行为干预,开展后,可提高患者健康行为,增进其疾病认知水平,具有显著干预有效性。

  • 标签: 行为干预 艾滋病 预防控制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患有脑卒中的患者进行护理,通过使用延续性护理的方式,进而提升患者的行为健康。方法:本文将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该时间段本院接收的患有脑卒中的患者96例,为进一步观察延续性护理的效果,将选取的患者使用抽签的方式分为A、B两组,在患者出院后分别使用常规和延续性护理的方式对患者展开护理研究。并对患者护理后的健康行为(包括营养、人际、抗压以及锻炼)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使用延续性的方式对出院后的脑卒中患者进行护理,可以进一步提升其行为的健康性,使患者的营养、锻炼、人际及抗压能力等的评分均得到明显的提升。且两组患者最终的研究数据存在一定差异,可为此次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结论:以上研究内容所示,延续性护理的方式更适合出院后的脑卒中患者,对患者健康行为的恢复更有意义。应在临床护理中加以推荐和应用。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脑卒中 健康行为 影响
  • 简介:【摘要】糖尿病是当前对人类威胁最大的死亡原因之一,这也使得其防治工作给世界各国带来巨大压力。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高达10%,糖尿病前期人群是糖尿病患者的高危人群,而根据相关报告能够发现,通过对该群体的行为进行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和延缓糖尿病的发病率,分析当前行为干预的内容与效果,以对糖尿病前期人群干预进行综述。

  • 标签: 糖尿病前期 行为干预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健康行为互动模式的全面护理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遵医行为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21年8月-2022年8月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96例作为本次研究案例,根据电脑分组法分作常态组与科研组,每组48例,前者使用常规护理干预方式,后者使用健康行为互动模式的全面护理干预方式,就其对自我管理能力及遵医行为的效果进行观察并分析。结果 经护理后科研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评价分值高于常态组患者,遵医行为总依从率95.83%高于常态组患者的77.08%,P值<0.05,对比具统计学差异。结论 健康行为互动模式的全面护理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遵医行为的提升具有很大的帮助,值得临床予以借鉴。

  • 标签: 健康行为互动模式 全面护理 溃疡性结肠炎 自我管理能力 遵医行为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校本科生再次献血行为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定参加过无偿献血的在校大学本科生168例,研究时段自2016年3月至2019年2月,按照是否再次献血分组,分对照组(96例,仅1次无偿献血)、试验组(72例,再次献血),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及献血情况,分析在校本科生再次献血行为和影响因素。结果试验组男生、医学专业学生、城镇学生占比较对照组高,P<0.05;试验组了解国家献血制度、参加过宣传活动、家人参与过再次献血、参与再次献血朋友超过3个占比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校本科生再次献血行为受宣传、周围环境、献血制度普及情况等因素影响,相关部位应结合具体情况,开展有效宣传活动,营造良好氛围,对在校本科生参与无偿献血起到积极影响。

  • 标签: 无偿献血 再次献血 行为影响 干扰因素
  • 简介:摘 要: 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组以社会交往和交流障碍及重复刻板性行为、兴趣活动单一狭窄为核心症状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社交障碍、刻板行为及兴趣狭窄 ,共同限制和损害了儿童的日常生活功能。近年来 ASD的干预措施越来越多 ,应用行为分析 (ABA)是目前唯一经美国卫生局认可的治疗 ASD的方法 ,其有效性已经被证实 ,现已广泛应用于 ASD儿童的治疗。本文将主要从应用行为分析的基本理论、作用及与其它干预方法的效果比较进行综述。

  • 标签: 孤独症 谱系障碍 应用行为分析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