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产科护理新模式在产妇护理中应用对自然分娩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10月-2023年10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健康产妇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选择妇产科常规护理方式护理,实验组选择产妇护理新模式护理,对比两组产妇自然分娩方式和第二产程时间。结果 在实施护理后,对照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为52.00%,剖宫产率为48.00%,实验组自然分娩率为85.00%,剖宫产率为15%,组间对比,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实验组平均第二产程时间≤1小时发生率72.00%,对照组平均第二产程时间≤1小时发生率42.00%,组间对比,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 产科护理新模式能有效提升自然分娩率,缩短第二产程时间,临床护理效果良好,适合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针对PDCA循环用于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对清洗灭菌合格率及手术器械感染率的影响进行探究和分析。方法;本文采取回顾分析法,回顾本院2020年8月到2021年8月期间应用PDCA循环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并将其作为本文观察组,2018年8月到219年8月期间未应用PDCA循环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将其作为本文对照组,针对两组护理管理模式下的清洗灭菌合格率及手术器械感染率情况进行观察、对比和记录。结果;本文观察组应用PDCA循环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模式后,取得了更高的清洗灭菌合格率和更低的手术器械感染率,组间护理管理成效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用于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对清洗灭菌合格率及手术器械感染率具有积极影响,值得在意愿的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实践中进行持续应用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对剖宫产产妇实施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于术后疼痛和母乳喂养的影响效果。方法 筛选2023年1月~2024年1月在我院进行剖宫产产妇100例为研究对象,依照顺序为产妇编号,将奇数号设置为对照组,偶数号设置为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母婴皮肤接触,连续干预1周,对比干预前后产妇负性情绪和疼痛改善,统计两组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和出院前母乳喂养率。结果 干预前,两组SAS、SDS和VAS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各项指标值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和出院前母乳喂养率分别为68.0%、94.0%,对照组两项指标值分别为42.0%、76.0%,研究组母乳喂养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剖宫产产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有效缓解产妇的焦虑、抑郁情绪,降低疼痛感,提高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和整体的母乳喂养率,应用效果优势明显,可开展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患者DVT基本预防措施执行率的应用效果。 方法: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对科室住院患者DVT基本预防措施执行未落实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予以实施改进。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我科住院患者DVT基本预防措施执行率由改善前的85.3%上升为改善后的93.9%。结论:此次品管圈活动提高了住院患者DVT基本预防措施的执行率,提高了组员综合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多学科合作提升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方法:对本院不同时间段的患者住院期间抗菌药物治疗前的病原学送检率进行分析,分别对2022年1-12月(对照组),2023年1-12月(观察组)期间的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观察组多学科合作方式和对照组常规管理方式的结果。结果:送检结果对比,对照组送检1696份,送检率为52.02%,观察组送检3644份,送检率为75.76%,两组统计学对比,X =488.9731 ,p=0.0001 ,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学科合作方式能够提升住院对象抗菌药物治疗前的病原学送检率,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准护理在降低内镜术后低血糖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某三甲医院接受内镜手术的200例患者。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精准护理干预,包括术前个体化评估、术中监测与个体化饮食指导、术后血糖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低血糖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4),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46)。结论:精准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内镜术后低血糖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