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中药对于治疗新型冠状病毒的临床疗效以及发展前景。 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用“新型冠状病毒”“中医药临床治疗新冠”“连花清瘟”“清肺排毒汤”等关键词进行搜索,查阅相关文献,阅读比较试验方法与数据,得出中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的研究进展以及中医药临床治疗未来发展前景。 结果 检索得到相关文献25篇,纳入13篇作为本文的参考文献。其中高频次用药2篇,连花清瘟胶囊(颗粒)临床疗效对照试验2篇,回顾性研究1篇,清肺排毒汤临床疗效4篇。虽然相关试验以及文献数量可观,但多是样本含量不高,对照组试验设计较少等问题,还需进一步完善试验步骤以及试验方法。 结论 相关中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临床试验表明中药对于新冠肺炎患者可能有一定的治疗康复作用,大样本试验以及规范的临床试验可以增加中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可信度。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中药临床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围绝经期医务人员焦虑抑郁症状与女性激素相关性。方法:本研究观察对象均选自2020年3月至2021年8月期间本院在职的围绝经期医务人员中,共200名,根据改良Kupperman评分结果进行分组,焦虑抑郁组(总评分>15分)88名,正常组(总评分≤15分)112名,完成以上两组医务人员的血清性激素检测工作,并且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焦虑抑郁医务人员的促卵泡生长激素(FSH)和促性腺激素(LH)和正常组相比,差异较小,P>0.05;焦虑抑郁医务人员的雌二醇(E2)明显高于正常组,睾酮(T)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结论:围绝经期医务人员焦虑抑郁症状同女性激素水平之间有密切关联,尤其是E2水平异常提升,T水平下降,均可影响情绪状态,且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症状发生。

  • 标签: 围绝经期 医务人员 焦虑抑郁症状 血清性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封闭式管理期间心理状况。方法:以我院2020.2~2020.3参与一线支援的48名护理人员为例,均在隔离病区进行封闭式管理,医院按照护理人员的心理应激反应情况,及时为其进行心理疏导。对干预前后护理人员心理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实施后护理人员SDS以及SAS评分较实施前低,差异明显,(P<0.05),结论:通过对护理人员心理状况进行评估,以评估结果为依据实施针对在的解决措施,可缓解护理人员不良情绪,值得推广。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离病区封闭式管理 护理人员心理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监测分析与风险防范。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40名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回顾分析职业暴露的监测资料。结果 40名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中,护士及护生占比为70.00%,工龄低于5年占比为67.50%,初级职称占比为72.50%。外科是职业暴露发生的主要科室,占比为27.50%,其次是手术室。病房是职业暴露发生的主要地点,占比为42.50%。职业暴露方式以锐器损伤为主,占比为90.00%。结论 通过分析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因素,并制定相对完善的职业安全防护制度,组织安全培训,接种预防疫苗等,确保医务人员操作规范,对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防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标签: 监测分析 医务人员 职业暴露 风险防范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新型冠状病毒标本采集全流程护理质量控制对策疗效。方法:我院2022年1月新型冠状病毒标本采集实施全流程护理质量控制,随机抽取2021年10月-2022年3月124例新型冠状病毒疑似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新型冠状病毒保本采集过程中是否开展全流程护理质量控制将本次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62例:未开展全流程护理质量控制而行常规干预)与实验组(62例:开展全流程护理质量控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病毒标本采集不合格率(3.23%)显著低于对照组(45.16%),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标本采集 全流程护理质量控制 对策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预检分诊护理管理模式进行讨论。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1月至2022年2月接诊的1000名患者进行分析,依据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实行人性化的预见分诊护理管理,而对照组就实行常规的预检分诊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患者对预检分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采用人性化预检分诊护理管理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然高于实行常规预检分诊护理管理的对照组,差异含统计学价值(P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预检分诊 人性化护理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门诊采取预检分诊护理的效果。方法:研究开展时间是2020年1月-2021年1月,研究对象是到门诊进行治疗的患者100例,其中2020年1月-2020年6月来就诊的50例患者为参照组,2020年7月-2021年1月来就诊的50例患者为实验组,参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进行预检分诊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情绪评分、护理满意度以及护患纠纷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不良情绪评分、护理满意度以及护患纠纷发生率均好于参照组,p<0.05。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门诊采取科学的预检分诊护理,可以让就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高。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防控门诊 预检分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一线护士的心理干预措施及其效果。方法:选择80名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一线工作的护士,随机分组各40名,对照组中的一线护士均接受工作规范和安全管理,观察组中的一线护士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心理干预。结果:观察组一线护士的工作状态评分、安全责任评分、管理遵循情况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 一线护士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防护物资作为特殊的卫生材料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疫情进入常态化管理以来,作为定点医疗机构,我院对防护物资的管理策略做出了一系列调整和加强。包括建立长效的领导组织构架和高效的多部门协作工作流程;将防护物资纳入医院应急管理,确保其快速合理地进行储备和分配;建立科学的采购标准及分级防护要求;完善信息化数据分析,指导防护物资合理化采购及追溯管理。本文旨在为医疗机构在疫情常态化管理下的物资保障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考。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定点医院 防护物资 常态化管理
  • 简介:摘要:本文总结了冠状病毒防疫期间危重症患者院内防控的护理管理实践经验,主要包括组织全科医护人员认真学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防控知识、应急预案、制度流程,重点加强物资管控、个人防护及病区清洁消毒、患者收治及健康宣教以及新型冠状病毒防控专案管理团队、危重症患者的防控管理、医务人员的防控管理等,以期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危重症患者护理人员配置及护理模式分析提供参考。

  • 标签: 冠状病毒肺炎 危重症患者 感染 护理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质量控制措施对漏检率及假阳性率的影响。方法:以2021年8月至2022年1月间我院检验科检验的1000份已灭活咽拭子标本、200份阳性质控稀释样本作为研究对象,以2021年8月至2021年10月检验的500份已灭活咽拭子标本、100份阳性质控稀释样本作为参照组,以2021年11月至2022年1月检验的500份已灭活咽拭子标本、100份阳性质控稀释样本作为研究组,参照组采取常规检测,研究组在核酸检测过程中行质量控制措施,对比两组漏检率与假阳性率。结果:经过对比分析,研究组漏检率、假阳性率均明显优于参照组,且差异均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核酸检测过程中采取质量控制措施,可有效降低漏检率、假阳性率,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核酸检测 质量控制 漏检率 假阳性率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医疗纠纷对于医务人员心理健康以及诊疗行为的影响。方法 结合对比观察的方式展开研究,纳入医务人员50名,为本院长期在职人员,结合组内盲选的方式,取其中25名,未在日常工作中给与针对性干预,作为对照组,剩下医务人员则需要定期给与针对性干预,作为观察组。对比发生医疗纠纷后医务人员的心理状态。结果 结合对比可见,在发生医疗纠纷后,观察组医务人员心理状态以及诊疗行为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医疗纠纷 诊疗行为 心理状态 医务人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病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咽拭子采集舒适护理中应用品管圈的效果。方法:从2020年7月至2021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老年患者中随机选取200例,均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应用品管圈行舒适护理,护理结束后,调查两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统计咽拭子采集成功率,统计学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3.00%)相比较,观察组(98.00%)更高(P<0.05);观察组咽拭子采集成功率(100.00%)较对照组(91.00%)更高,(P<0.05)。结论:对老年病人实施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咽拭子采集的过程中,对其实施舒适护理并应用品管圈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咽拭子采集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品管圈 老年病人 核酸检测 咽拭子 舒适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求品管圈活动在口腔颌面外科门诊医务人员降低针刺伤的作用。方法: 建立品管圈小组,活动主题确定为减少口腔颌面外科门诊针刺伤发生的状况,小组讨论并概括出针刺伤发生率高的缘由,选取有效措施进行持续质量改善管理。结果: 开展品质管理圈活动后,口腔颌面外科门诊医务人员针刺伤发生率由月14.2%降低至2.5%,不同岗位针刺伤发生率及针刺伤发生原因发生率均降低,两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品管圈活动对降低口腔颌面外科门诊医务人员针刺伤发生率发挥了显著作用。

  • 标签: 针刺伤 医务人员 品管圈 口腔颌面外科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鼻咽拭子采集培训体系构建与实施效果 。 方法 通过观察前期培训考核的问题所在、分析与跟进构建新型冠状病毒鼻咽拭子采集培训体系, 并基于柯式模型构建评价方案,包括反应层(护士满意度)、学习层(预约练习的积极性)、行为层(护理操作考核重点环节的掌握)、结果层(对核酸采集标本质量的评价)。 2021年12月—2022年3月对本院200名核酸采集进行培训,并根据评价方案进行效果评价。 结果 反应层:学员培训后总体满意度为91%;学习层:预约练习参与率为100%。 行为层:鼻咽拭子护理操作考核重点环节的合格率100%。 结果层:核酸采集标本质量的评价,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现象学 培训体系 规范化培训
  • 简介:摘要:居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对于临床医疗服务的质量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加。尤其对于公立医院的医务管理人员来讲,为促使各医疗环节的工作质量得到提升,满足患者的综合需求,更需要持续对医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进行提升。本文就侧重对当前公立医院医务管理人员综合素养的提升对策进行分析。

  • 标签: 公立医院 医务管理人员 综合素养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孕产妇实施产后访视早期干预的对产后焦虑抑郁预防的影响。方法:对90例本医院实施治疗的孕产妇予以项目研究,信息采集数量为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分组方案,对照组(n=45常规护理)、观察组(n=45产后访视早期干预),统计及对比组间护理前后情绪分值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1)孕产妇护理前情绪分值无组间统计学差异性(P

  • 标签: 孕产妇 产后访视 早期干预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抑郁症伴焦虑患者护理工作中开展心理护理对于患者的影响。方法:在2021年3月~2022年3月期间随机选取90例抑郁症伴焦虑患者分为两组进行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对比患者康复情况。结果:经护理,患者负性情绪指标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康复效果更为显著;研究组护理依从性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价值(P

  • 标签: 抑郁症 心理护理 负性情绪 护理依从性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人文护理对抑郁合并焦虑症的应用效果。方法:86例患者,平分成对比组(常规护理)、实验组(人文护理护理)。对比抑郁焦虑情绪、生活质量。结果:比对比组,实验组的HAMD、HAMA评分更低,其生活质量评分更高(t=4.864/3.371/14.111,P

  • 标签: 人文护理 抑郁 焦虑 情绪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