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于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和溶指标的临床分析和研究。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的60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抗凝剂可能具有抗肿瘤效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恶性肿瘤患者 凝血和纤溶指标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脑血栓治疗中脑心通胶囊联合降酶治疗有效性。 方法: 收集我院神经内科收治急性脑血栓患者为探讨对象,共计 104 例,入组时间 2018 年 6 月 -2020 年 5 月,依据黑白双色球均分小组,黑色组予以降酶治疗,白色组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 结果:治疗前 2 组患者神经缺损功能评分差异一致治疗后, 2 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黑色组神经缺损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 );白色组疗效判定有效率高于黑色组( P<0.05 )。 结论:在 急性脑血栓治疗中采用脑心通胶囊联合降酶治疗方案,于神经功能、血流动力学改善有显著增效。

  • 标签: 脑心通胶囊 降纤酶 急性脑血栓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依达拉奉联合降酶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 2018年 3月 ~2019年 6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84例患者随机进行分组治疗,观察组给予依达拉奉联合降酶联合治疗,对照组应用降酶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 Barthel指数明显提高,且观察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0.4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66.67%,两组比较差异明显( p<0.05)。 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依达拉奉联合降酶治疗,可明显提高显效率,降低 MG水平,改善神经功能。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依达拉奉 降纤酶 联合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在无痛支镜检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8年2月~2019年2月到本院给予支镜检查的7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37例。参照组给予芬太尼+丙泊酚进行麻醉,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增加右美托咪定进行麻醉。记录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咳嗽反应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镜检前HR、SpO2、DBP及SB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镜检后3min、6min时,参照组HR、DBP、SBP均显着比研究组高,而SpO2比研究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0~10min、10min~20min及剧烈咳嗽出现的平均次数均显著高于研究组(P<0.05);参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研究组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在无痛支镜检查中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生命体征 芬太尼 纤支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盐酸羟考酮应用在无痛支镜麻醉中的麻醉效果。方法:从本院于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间收治的接受无痛支镜麻醉的患者中,随机抽选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组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例数均为35例,对照组采用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实验组采用盐酸羟考酮联合丙泊酚。结果:在临床效果方面,实验组的术中躁动评分、术后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无痛支镜麻醉的过程中,采用盐酸羟考酮,其麻醉效果稳定,能有效降低患者术中发生躁动,缓解术后患者的疼痛,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盐酸羟考酮 无痛纤支镜麻醉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床旁支镜吸痰联合俯卧位通气在重症肺炎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的作用进行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将选取2020年3月-2021年5月期间本院接收治疗的重症肺炎患者60例为研究资料,应用单盲法分组,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一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床旁支镜吸痰治疗,研究组应用床旁支镜吸痰联合俯卧位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前后的血气指标、呼吸频率水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小剂量阿芬太尼全麻喉罩下行支镜检查的效果。方法 选择62例支镜检查的患者,检查前常规用利多卡因咽喉部喷雾麻醉,常规监测生命体征,静脉推注阿芬太尼+丙泊酚,插入喉罩后机控呼吸下行支镜检查。术中酌情追加丙泊酚与阿芬太尼。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支镜检查,术中心率增快2例(3.2%)、血压下降或升高5例(8.1%)、SpO2无明显变化。支气管镜进入声门及隆突时呛咳动4例(6.4%),适量追加丙泊酚与阿芬太尼消失。检查后留观30min,随访病人发现咽喉部不适3例(4.8%),无恶心呕吐等其他不良反应。问卷调查受检者对检查过程的感受良好,复查愿意选择无痛者100%。

  • 标签: 纤支镜检查 丙泊酚阿芬太尼 喉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小剂量阿芬太尼全麻喉罩下行支镜检查的效果。方法 选择62例支镜检查的患者,检查前常规用利多卡因咽喉部喷雾麻醉,常规监测生命体征,静脉推注阿芬太尼+丙泊酚,插入喉罩后机控呼吸下行支镜检查。术中酌情追加丙泊酚与阿芬太尼。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支镜检查,术中心率增快2例(3.2%)、血压下降或升高5例(8.1%)、SpO2无明显变化。支气管镜进入声门及隆突时呛咳动4例(6.4%),适量追加丙泊酚与阿芬太尼消失。检查后留观30min,随访病人发现咽喉部不适3例(4.8%),无恶心呕吐等其他不良反应。问卷调查受检者对检查过程的感受良好,复查愿意选择无痛者100%。

  • 标签: 纤支镜检查 丙泊酚阿芬太尼 喉罩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美托洛尔在心房颤(房颤)合并慢性心力衰竭(CHF)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20年度收诊患者中随机选取心房颤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奇数偶数分组方式分为研究组(n=35)和参照组(n=35),参照组患者使用胺碘酮治疗,研究组患者使用美托洛尔治疗,比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及治疗有效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房颤消失时间、左心室射血分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参照组,组间比对分析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7.14%,相比参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77.14%更高,统计学分析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美托洛尔在心房颤合并慢性心力衰竭(CHF)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美托洛尔 心房纤颤(房颤) 慢性心力衰竭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应用中医疗与椎成形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近期收治的90例胸腰椎OVCF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行椎成形术(PVP),观察组增用中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ODI、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疗与PVP术式联合对胸腰椎OVCF患者的疗效良好,可改善其功能障碍与疼痛水平,提升整体疗效。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骨质疏松症 椎体压缩性骨折 中医体疗 椎体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骨质疏松性椎骨折(OVCF)患者采用椎成形术(PVP)进行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为传统过伸复位方案治疗,同期观察组采用PVP术治疗。结果:施治前VAS、ODI评分2组平行比较差异微小P>0.05,施治后与对照组做平行对比VAS、ODI评分均为观察组较低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对照组为13.33%,P<0.05。结论:对于OVCF患者采用PVP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且并发症少。

  • 标签: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椎体成形术 并发症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讨小剂量利伐沙班在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 (NVAF)患者中抗栓治疗的疗效与相关并发症。方法 选取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 (NVAF)患者 15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 (78例 )和对照组 (80例 ),治疗组给予小剂量利伐沙班 (10 mg/d)抗栓治疗,对照组选择华法林并使抗凝强度维持在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2.0~ 3.0,随访 1年。比较两组患者随访次数、再入院次数、再住院时间、临床事件 (栓塞、出血及死亡 )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再住院时间、再入院次数、主动随访次数、被动随访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而且轻、中度出血及严重出血的发生率,治疗组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栓塞、死亡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间无显著差异 (P>0.05)。结论 在老年 NVAF患者中,小剂量利伐沙班抗栓治疗在部分方面优于华法林。

  • 标签: 非瓣膜病心房纤颤 老年 抗栓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美托洛尔在心房颤合并慢性心力衰竭(CHF)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心房颤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治疗。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心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心功能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美托洛尔 心房纤颤 慢性心力衰竭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观察在治疗椎骨病疼痛患者当中,应用经皮椎成形术( PVP)治疗的实际应用价值与疗效结果。方法:在 2019年 1月至 2020年 2月期间先后入院的椎骨病疼痛患者当中抽选 153例作为研究观察对象,根据不同疾病可以将其分为 32例 Z组(骨质疏松性椎压缩性骨折)、 46例 X组(多发性骨髓瘤)以及 75例 C组(椎血管瘤),对 Z、 X、 C三组患者均行经皮椎成形术( PVP),统计三组患者手术前后各自的疼痛评分状况( VAS)、手术疗效状况。结果:从最终手术结束后的 VAS评分统计与手术前统计对比得知,三组患者在手术前后 VAS评分对比中差异十分明显,且 P值各为( P=0.0178, P=0.0152, P=0.0283),各组间统计学意义均具备成立条件;同时,三组患者手术疗效率各自为 100.00%( 32/32)、 97.83%( 45/46)、 98.67%( 74/75),总疗效率为 98.69%( 151/153)。结论:在治疗各类椎骨病疼痛患者之际,应用经皮椎成形术实行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患者在其中的疼痛状态,实际手术疗效非常优异,具有可推广、可普及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椎体骨病 疼痛患者 经皮椎体成形术 疗效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