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 麻醉学经过百余年的发展探索,已经从原本的临床医学分支逐渐演变成了具有专业基础和理论知识及多方面技能的独立的专门学科。本文就古代麻醉、现代麻醉及未来麻醉做一概括性阐述,以便大家充分系统地了解麻醉学。

  • 标签: 麻醉学 古代 现代 未来
  • 简介:摘要:近年来OSMS逐步应用于放疗实践,提高了摆位精度,缩短了摆位时间。目前国内外尚无有关OSMS技术应用于儿童肿瘤放疗的报道。本中心自2018年6月常规将OSMS技术应用于各系统肿瘤的放疗,本研究拟对OSMS在儿童肿瘤放疗中应用进行初步探索,为儿童肿瘤的精准放疗提供一种新的、精准的、无辐射的图像引导。

  • 标签: 儿童肿瘤 图像引导放疗 光学体表追踪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为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使用中医推拿按摩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2019年1月至2019年5月接诊的80例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将所有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数量相同,常规组患儿仅接受西医治疗,研究组患儿则同时连用中医推拿按摩治疗,查看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和常规组相比明显更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及平均花销同样明显小于常规组患儿,研究组患儿家长对护理干预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以上数据间均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为临床中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使用中医推拿按摩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患儿的临床疗效,缩短其治疗时间,同时更易被患儿家属接受,具有良好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中医推拿按摩 消化不良性腹泻 小儿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临床护理安全管理中追踪管理法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20年3月-2021年2月本院住院部3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之分组对比,对照组165例实施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165例实施追踪管理。统计对比两组不良事件、护理管理质量、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不良事件少于对照组(p

  • 标签: 护理安全管理 追踪管理法 护理质量 不良事件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追踪检查法在提升老年科护理质量的同质性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在实际工作时注重对追踪检查法的利用,对医护人员及患者进行追踪,统计并记录医护人员工作开展的具体情况。本实验应进行6个月。结果根据本次实验可以得出,相比前三个月医护人员护理质量,后三个月医护人员护理质量较高,前后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追踪检查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较为显著,能够及时发现医护人员工作时存在的不足,并采取适当的对策进行应对,大幅提高了医院老年科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 标签: 追踪检查法 老年科护理质量 同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追踪护理模式对宫颈癌放化疗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22.1-2022.12月,1年内放化疗的84例宫颈癌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组为对照组(42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 )和观察组(42例,实施追踪护理模式)。结果:观察组HAMA焦虑评分、HAMD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宫颈癌放化疗患者实施追踪护理模式效果更佳,可以显著减轻患者负性情绪,提升护理满意度,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我院2018-2022年疑似肺结核患者转诊和追踪情况,探讨提高肺结核患者发现水平和追踪到位率的有效措施。方法 分析2018-2022年我院疑似结核病网络直报、疑似结核患者初诊登记本、追踪登记本等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8-2022年实际报告疑似肺结核患者532例,报告病例数从151例降至66例,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结论 我院是发现肺结核患者的重要来源;报告病例逐年下降,总体到位率逐年上升;提高诊断水平是发现疑似患者的重要手段;首诊转诊和宣教制度、社区追踪模式、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等是提高疑似肺结核患者追踪到位率的重要措施。

  • 标签: []网络直报 疑似肺结核 转诊和追踪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追踪方法学在血透室护理质量检查评价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追踪方法学在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通过个案追踪与系统追踪结合的方式:个案追踪对发生非计划拔管事件进行分析,对日常工作导管护理质量实施质控个案追踪,找到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对诊疗风险的控制;系统追踪的方式控制各环节和层面存在的问题,制定合理的改善对策,通过追踪方法学降低非计划拔管的几率。结果:追踪方法学联合质控管理手段,可积极降低非计划拔管的几率,实施前后的非计划拔管率对比具有差异表示统计学有意义。实施前后非计划拔管出现的症状进行对比,能够发现各种特征非计划拔管都明显下降,因此实施追踪方法学实施非计划拔管的改善有重要意义。结论:通过追踪方法学开展的导管管理,可降低非计划拔管的几率,提高导管护理质量,保证患者机体安全,促进患者预后。

  • 标签: 追踪方法学 非计划拔管发生率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对血糖长期控制不佳的老年注射胰岛素患者,使用胰岛素追踪管理系统进行干预后,血糖控制及胰岛素注射技巧的变化。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8月,在太原糖尿病专科医院住院且注射胰岛素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经慢病照护管理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持续在9%及以上的患者123例,使用胰岛素追踪系统对其从注射技巧等方面进行评估、管理,分析6个月后血糖及注射技巧的变化。结果(1)采用“胰岛素追踪系统”,干预6个月后,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有明显下降,HbA1c≤7%的患者为13.8%,HbA1c≥9%的患者为39.8%;(2)患者的胰岛素注射前准备、胰岛素保存、捏皮方式、选择注射部位的正确率显著增高(P

  • 标签: []胰岛素追踪系统 血糖长期控制不佳 胰岛素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