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2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诊断骨转移瘤时运用放射和CT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骨转移瘤患者共计74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放射x线进行检查诊断,而实验组则进行CT诊断,对比两组患者的最终诊断准确率和各自检查方式的诊断价值。结果:肝癌、肺癌、乳腺癌、结肠癌等较易发生骨转移瘤,骨转移的常见位置有脊柱、四肢、肋骨、盆骨等部位,两组患者的骨转移分布情况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总检查准确率为97.30%远高于对照组的78,38%,结果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诊断骨转移瘤时可首先选择CT诊断能够获得更高的诊断准确率,为后期患者的诊疗方案提供更多的参考信息。但如若患者骨组织出现病变,可联合x线放射诊断。

  • 标签: 放射诊断 CT诊断 骨转移瘤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2019版WHO消化系统肿瘤分类对阑尾杯状细胞腺癌的研究,分析1例以右侧盆腔包块为首发症状的阑尾杯状细胞腺癌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和免疫表型。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阑尾杯状细胞腺癌伴右侧卵巢转移的临床特点,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分析及复习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女性,年龄48岁,行右侧卵巢切除,术中冰冻结果(右侧附件)间质内见大量印戒样细胞浸润,低分化癌浸润或转移不能除外。与临床沟通建议检查胃肠道及阑尾。追加阑尾切除,术中冰冻结果(阑尾)见印戒样细胞浸润,杯状细胞腺癌可能,切缘阴性。术后常规病理显示典型的杯状细胞腺癌成分。免疫组化:CK7,CK20,SYN,CgA,CD56均阳。结论:阑尾的杯状细胞腺癌是一种少见肿瘤,大部分没有明确的肿块,术前检查难以发现阑尾病变。以盆腔包块为首发症状,冰冻中见大量印戒细胞时,要考虑到阑尾的杯状细胞腺癌可能,找到原发病灶,为临床进行正确的手术方式提供依据。

  • 标签: 阑尾杯状细胞腺癌 印戒样细胞 免疫表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儿科护理风险事件中,采取风险防范式管理措施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在2020年-2021年间收治的1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患儿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采取风险防范式护理,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儿不良事件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要明显的低于对照组;且家属对于护理工作开展满意度较高。结论:将风险防范式护理应用在儿科的护理风险事件中,能够有效的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提升家属对护理工作开展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风险防范 儿科护理 风险事件
  • 简介:摘要:针对肝转移瘤,在治疗原发灶的同时,有效控制肝内转移灶肿瘤负荷尤为重要。近年来载药微球肝动脉化疗栓塞术(DEB-TACE)对肝转移瘤具有显著疗效。本综述提供DEB-TACE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 标签: 肝转移瘤 载药微球 化疗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 原发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实施 SPECT/CT显像诊断的价值 。方法:纳入本院( 2017 年 04 月 -2018 年 12 月)接收 的原发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 n=50 ) 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行全身骨显像,显像结束后对不明原因骨痛部分实施 SPECT/CT显像,后对全身骨显像、 SPECT/CT显像诊断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50 例患者确诊为骨转移者 21 ( 42.00% )例,良性病变患者 29 ( 58.00% )例。 SPECT/CT显像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均高于 全身骨显像( P<0.05) 。结论:原发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实施 SPECT/CT显像诊断的价值显著,不仅可提高诊断准确率,还可提高检验灵敏度 ,值得借鉴 。

  • 标签: SPECT/CT显像 原发恶性肿瘤 骨转移 良性病变
  • 简介:【 摘要 】 目的: 研究乳腺癌淋巴结转移采用超声联合诊断评估的价值。 方法 :选择 100 例乳腺癌患者,其中 45 例患者淋巴结转移,纳入 A 组(转移组),经过病理证实,其余患者纳入 B 组(反应组),均采取超声联合诊断评估。 结果: 对比 B 组, A 组 L/S 比值更小,边缘形态不规则、 L/S≤2 、淋巴门缺失比例均更大, P < 0.05 。 结论: 乳腺癌淋巴结转移采用超声联合诊断评估,可促使患者诊断效能提高。

  • 标签: 乳腺癌淋巴结转移 超声联合诊断评估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骨转移癌痛患者采用穴位埋线疗法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1月到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200例骨转移癌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信封随机法进行分组,参照组100例接受常规西药镇痛治疗,研究组100例接受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对比两组的镇痛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的疼痛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对骨转移癌痛患者采用穴位埋线疗法治疗,能够提高对其镇痛效果,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

  • 标签: 骨转移癌痛 穴位埋线疗法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急症护理过程中容易产生护理风险,需对护理存在的风险因素分析,并且采取针对性措施解决问题。方法:将我急诊科在 2016年 1月到 2019年 10月发生的护理风险事件作为观察对象,分析统计获得护理风险发生因素。结果:对 131例急症护理风险事件影响因素统计中,护理操作风险占 35.11%,卫生保健领域暴力风险占 28.24%,职业损害风险占 19.08%,心理损伤风险占 10.68%,信任危机风险占 6.87%。结论:急诊护理风险方式发生多样化,需对发生风险因素分析,并且采取针对性措施解决问题。

  • 标签: 急诊 护理 风险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接受麻醉过程中,尽管现代医学技术和设备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麻醉风险。麻醉风险是指可能发生的不良事件或并发症,可能对患者的生命或身体造成严重的影响。了解这些风险是确保患者安全的前提,并为麻醉团队提供准确的信息以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

  • 标签: 麻醉 风险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老年患者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方法:将本院接收的122例老年静脉输液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常规组61例常规护理,研究组61例护理风险管理。结果:研究组护理风险事件少于常规组(p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老年患者 静脉输液
  • 简介:【摘要】甲状腺癌现在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的常见,一般病症出现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很难被发现。但是病症逐渐加重,被人们发现时一般病情也已经到了中晚期。甲状腺癌是属于一种出现在头颈部最为常见也十分严重的恶性肿瘤疾病。根据我院多年的临床经验,颈部淋巴结主要表现为颈侧区或锁骨上窝出现坚硬如石的肿大淋巴结,初起常为单发、无痛,可被推动.以后很快出现多个淋巴结,并侵及周围组织。此时肿块呈结节状、固定,晚期肿块可发生坏死,以致溃破、感染、出血,外观呈菜花样,分泌物带有恶臭。颈淋巴转移约占颈部恶性肿瘤情况的75%,一般患者到了中晚期都需要十分谨慎,注意淋巴结是否出现转移情况。一般甲状腺癌的颈淋巴结转移范围较广,转移的部位也较隐秘,所以影像学的应用非常有利于临床判断。其中就包括高频超声检测,增强CT检测,MR和核素扫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全身骨显像与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 NSCLC骨转移诊断。 方法 选择2015年 ~2016年来我院医治 200例 NSCLC骨转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选用全身骨显像诊断,研究组选用全身骨显像与肿瘤标志联合,查看诊断效果。 结果 研究组在治疗水平、灵敏度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选用研究组的方案进行诊断可以提高诊断效果,较为适合NSCLC骨转移,在临床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提高骨转移的检出率,可在临床中应用。

  • 标签: 全身骨显像 血清肿瘤标志物 非小细胞肺癌 骨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采用综合护理措施针对复发转移乳腺癌患者的癌痛及生活质量影响进行研究。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8 年 6 月 -2019 年 6 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专业的科室检查,其确诊为 复发转移乳腺癌 。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中,采用 计算机随机数字表 法,对 118 例患者进行病情结果讨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 综合护理措施。 结果: 患者焦虑和抑郁 情况上看,护理后的 观察组的SAS、 SDS 评分为 (39.6±4.1 )分、( 40 .7±2.8 ) 分,对照组则为 (54.7±4.1 )分、( 56.6±4.3 ) 分, 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与此同时,在护理满意度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改善率为 88.1%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55.9% , 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护理措施更佳。 结论: 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对复发转移乳腺癌患者的疼痛度有所改善,对患者心理有积极影响, 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综合护理 复发转移乳腺癌 癌痛 生活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