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现代环境已经受到破坏,人们正常的生活已经受到影响。针对环境污染和检测这一领域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量子点由于其特殊的荧光特性,广泛应用于物质检测等领域。

  • 标签: 量子点 荧光机制 合成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适应性统计迭代(adaptive statistical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ASIR)、滤波反投影(FBP)两种重建技术对胸部CT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80例患者均应用西门子64排CT行胸部CT平扫。分别用ASIR、FBP两种重建算法对原始数据进行重建,重建层厚1mm,层间距0.5mm。测量记录信噪比(SNR)、图像噪声、对比噪声比(CNR)。对肺窗和纵隔窗进行图像质量评价。对比分析两种不同重建算法的定性定量参数。结果 两组图像的噪声值分别是35.6±14.5,52.5±18.6,与FBP组比较,ASIR组噪声降低了31.4%,ASIR组的SNR和CNR明显高于FBP组(P<0.05)。且ASIR组肺窗及纵隔窗图像质量较FBP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FBP重建算法相比,ASIR可明显降低图像的噪声,提高图像质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涂片显微镜检查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总结重要性。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8月接受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正常的标本200份和400份异常标本,将常规检测异常的400份作为对照组,检测正常的200份作为观察组,实施血涂片显微镜检查,检查之后总结具体的效果。结果: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200份样本中,5份异常,假阴性是2.5%,对照组的400份样本中,120份异常,假阳性是30%。结论:血涂片显微镜检查的方式本身有重要的作用,能准确的区别各种细胞,直接反映出患者的自身实际情况,因此实施血涂片显微镜检查很有必要咋。

  • 标签: 血涂片显微镜检查 血常规 检验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荧光定量RT-PCR在流感病毒检测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确诊感染乙型流感病毒的咽拭子、相关机构提供的甲型流感病毒及乙型流感病毒进行检测分析,使用荧光定量RT-PCR检测,分析临床应用的价值及检测的准确率。结果:荧光定量RT-PCR检测乙型流感病毒呈阳性,且结果与其他病毒未见交叉情况。荧光定量RT-PCR检测不同浓度乙型流感病毒敏感度较高,检测的准确率是86.96%(20/23)。结论:荧光定量RT-PCR检测流感病毒的敏感度、准确性较高,可以作为疾病筛查的依据,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荧光定量RT-PCR 流感病毒检测 敏感度
  • 简介:摘要:医疗图像信息的安全管理与隐私保护在现代医疗领域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影像科室医疗图像信息的安全管理与隐私保护策略,并提出了针对这一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案。主要论点围绕着如何确保医疗图像信息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展开,包括技术措施、管理策略和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综合分析。

  • 标签: 医疗图像信息 安全管理 隐私保护 技术措施 法律法规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会厌囊肿应用显微镜下低温等离子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 2019 年 5 月至 2019 年 8 月收治的 80 例会厌囊肿患者,随机自愿原则下分组,对照组应用支持喉镜下喉部手术器械手术治疗,观察组应用显微镜下低温等离子治疗,比较两组疗效。 结果: 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白膜脱落时间、视觉疼痛评分等相关手术指标比较,观察组均比对照组更优, P<0.05 。 结论: 会厌囊肿应用显微镜下低温等离子治疗,疗效确切,可推广。

  • 标签: 显微镜 低温等离子治疗 会厌囊肿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在小儿显微外科术后,应用个性化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分析具体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7年 2月至 2019年 2月在我院接受显微外科手术的患儿中,选 70名进行研究,随机将其分为实验 1组和实验 2组。让实验 1组接受常规护理模式的干预,在此基础上,给予实验 2组个性化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儿护理前后抑郁和焦虑的评分以及血管危象发生的概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与实验 1组相比,实验 2组护理后抑郁和焦虑的评分较低,血管危象发生的概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小儿显微外科术后,应用个性化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可有效改善不良情绪,降低血管危象的发生率,价值大,值得应用。

  • 标签: 显微外科手术 血管危象 个性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在小儿显微外科术后,应用个性化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分析具体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7年 2月至 2019年 2月在我院接受显微外科手术的患儿中,选 70名进行研究,随机将其分为实验 1组和实验 2组。让实验 1组接受常规护理模式的干预,在此基础上,给予实验 2组个性化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儿护理前后抑郁和焦虑的评分以及血管危象发生的概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与实验 1组相比,实验 2组护理后抑郁和焦虑的评分较低,血管危象发生的概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小儿显微外科术后,应用个性化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可有效改善不良情绪,降低血管危象的发生率,价值大,值得应用。

  • 标签: 显微外科手术 血管危象 个性化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 目的:希森美康 XS800i血细胞分析仪单核细胞升高的标本,用瑞氏染色显微镜镜检,比较两者的符合性。方法:选取 95例仪器分析单核细胞分类结果大于 10%的标本,瑞姬氏染色显微镜镜检,将两者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95例标本的单核细胞镜检比例与仪器法计数分类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血细胞分析仪器不能完全取代显微镜,对于仪器分析单核细胞大于 10%的标本必须结合显微镜,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 ] 单核细胞 瑞姬氏染色 显微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声带息肉采取支撑喉镜显微手术进行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在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择取98例声带息肉患者,随机分2组,n=49,观察组支撑喉镜显微手术,对照组在喉镜下行常规手术,分析其效果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及复发的概率皆小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支撑喉镜显微手术的应用在疾病治疗的效果与安全性方面均有保障。

  • 标签: 声带息肉 支撑喉镜显微手术 效果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当管电流设定为17mAs时,其他参数变量设置对胸部CT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胸部CT检查的志愿者160名,将管电流设定为17mAs,根据不同管电压(100kv、120kv)和曝光控制设定(自动曝光控制、固定管电流扫描)分为4组,分别进行成像,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分析比较辐射剂量与图像质量的相关性。结果 4组的图像质量及有效剂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自动曝光控制条件相同情况下,100kv、120kv管电压均可产生较高质量图像(P<0.05),120kv、自动曝光控制扫描组的有效剂量最高,100kv、固定管电流扫描组的有效剂量最低,而100kv、自动曝光控制组和120kv、固定管电流扫描组有效剂量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6)。结论 管电流设定为17mAs时,采用100kv、自动曝光控制扫描方式可以获得较高质量的图像,同时降低辐射剂量。

  • 标签: 胸部CT 图像质量 辐射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碘浓度对比剂对冠脉CT血管造影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在我院进行冠脉CT血管造影检查的患者,按检查时采用的碘对比剂浓度进行分组(实验组、对照组),30例/组。选取时间: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其中对照组采用350mg I/L碘浓度对比剂检查,实验组采用320mg I/L碘浓度对比剂检查。结果:除矫正后冠状血管密度值外,实验组及对照组图像质量相关指标对比差异较小(P>0.05)。结论:在同样的注射方案下,320mg I/L碘浓度对比剂及350mg I/L碘浓度对比剂的冠脉CT血管造影图像质量基本无差异,低密度对比剂矫正后冠状血管密度值相对较高。

  • 标签: 对比剂 冠脉CT血管造影 碘浓度 图像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核抗体谱采用多重微球流式荧光免疫技术检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自身免疫病患者83例,设为自身免疫病组,同期选择其它疾病29例,设为其他疾病组,选择健康体检者15例,设为正常组。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免疫印迹法(IB)、流式荧光免疫法(MBFFI)对109标本实施检测。结果:相较单用流式荧光法,间接免疫荧光法和流式荧光免疫法联合,有更高的灵敏度(P

  • 标签: 抗核抗体谱 多重微球流式荧光免疫技术 特异度 敏感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舒适护理在显微手术治疗额叶胶质瘤手术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5月在我院进行显微手术治疗的额叶胶质瘤患者62例,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应用舒适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舒张压、收缩压、心率、IL-6等相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显微手术治疗额叶胶质瘤应用舒适护理有助于稳定患者各项生命指标,也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舒适护理 显微手术 额叶 胶质瘤 应用
  • 简介:摘要:本文深入研究了医学影像技术在癌症筛查领域的创新发展,特别聚焦于CT图像处理与自动化分析的应用与性能评估。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癌症筛查的紧迫性逐渐凸显,而传统方法的主观性和耗时问题促使对更为准确和高效的策略的需求。文章首先追溯了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历程,强调数字化医疗时代为癌症筛查带来了新的机遇。重点关注了CT图像处理与自动化分析技术,通过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大规模数据的智能处理,为癌症早期检测提供有力支持。文章详述了该技术在肺癌筛查中的具体应用,展示了其在提高诊断速度和准确性方面的卓越表现。

  • 标签: CT图像处理,自动化分析,癌症筛查,性能评估,早期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显微喉镜下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声带息肉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于2018年8月-2019年8月时间段内,选择98例来我院声带息肉治疗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以入院时间为划分依据,划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获得研究结果。结果:从2组的治疗效果分析,对照组的有效率相比研究组要低,结果差异显著,P<0.05。根据研究结果统计,对照组患者中出现2例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5.1%,研究组没有出现呼吸困难与出血等情况,发生率为0,组间对比存在差异,P<0.05。结论:治疗声带息肉,采用显微喉镜下二氧化碳激光技术,可有效去除息肉,手术的安全性较高,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显微喉镜 二氧化碳激光 声带息肉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取尿液潜血检验的患者分别采取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方法的效果。方法:以120例接受尿液潜血检验的患者为例,所有患者采取两种不同的检验方法,分别为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和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对比两组不同检验方法的检验情况。结果: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的阳性率为38.33%,阴性率为61.67%,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的阳性率为43.33%,阴性率为56.67%,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的灵敏性为87.5%,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的42.5%相比有较大差异,(P<0.05);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的特异性为82.5%,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的78.33%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这两种检验方法的各有不足之处,因此,在临床上如果患者需要进行尿液潜血检验,可以根据个人情况不同采取不同的检验方式,如果将两种方式相结合,能够提高检验准确率。

  • 标签: 尿液潜血检验 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 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究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方法在尿液潜血检验中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 2019年 1月~ 2月,医院门诊以及住院进行尿液检验的患者 1042例,来源于门诊、肾内科、泌尿外科、内分泌科等科室,均进行尿分析检查以及尿沉渣镜检,以镜检作为诊断“金标准”。结果: 1042例患者,尿镜检查其中阳性 458例,阴性 584例,尿分析仪检查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阴性预测值、符合率分别为 100.00%、 90.41%、 89.11%、 100.00%、 94.63%, kappa检验系数 k=.94,属于高度一致,尿分析仪与镜检结果分布 +、 ++、 +++均存在不一致情况,尿分析检查阴性结果高于尿沉渣镜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尿液分析仪检查存在误漏诊情况,特别是若阳性的患者,可能误诊为阴性,需建立合适的抽检、报警规则,提高复查的水平,合理进行镜检,避免误漏诊。     [关键词 ]尿液潜血;尿液分析仪;显微镜红细胞计数    血尿是泌尿系统疾病常见临床表现,产生原因较复杂,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结核、结石、肿瘤、间质性肾炎、上尿路感染等泌尿系统疾病与高血压、糖尿病等其他系统疾病有关,目前血尿产生的具体机制尚未被完全阐明,许多患者因此错过了急性期最佳治疗干预时机,造成严重的后果。临床上对于血尿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尿液分析仪、镜检,近年来尿液分析仪得到广泛应用,成为尿液分析的主要方法,操作简单,但近年来出现过渡依赖尿液分析仪情况。本次研究尝试对比尿液分析仪、显微镜红细胞计数进行尿潜血分析,分析两种技术的特征、优势利弊。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 2019年 1月一 2月,医院门诊以及住院进行尿液检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均进行尿红细胞检查;②临床资料完整。入选对象 1042例,其中男 710例、女 332例,年龄 8~ 8l岁,平均( 43.1±10.3)岁。门诊 561例,住院部 471例,来源于肾内科、泌尿外科、内分泌科等科室。     1.2方法    尿分析仪选择 URIT及配套尿液干化学试纸条、质控品,同时有形成分分析仪清洗液以及维护液质控品。显微镜选择日产生 Olympus制 CX31生物显微镜。严格按照仪器设备操作,医院建立有尿检验质控体系,尿液采集采用一次性离心刻度管完成。室内质控所采用的自控试纸等材料与设备均进行质控图分析,仪器精密度达到要求。从离心管中取出混匀的尿液 10ml,以试纸浸润 2s,吸净残余尿,上机,严格按照仪器以及试纸跳说明书操作,检测后记录原始数据,并人工审核修整。而后进行显微镜检,将 10ml,尿液置于离心管中, 400×g, 1500/min,离心 5min,放弃上层尿,保留沉淀物 0.2ml,由 2名经验丰富的医师,双盲法进行镜检,低倍镜下观察视野内 RBC计数,以沉渣镜检法作为终检标准。报警方案:若尿有形成分红细胞( RBC)经人工图片修正或与尿镜检结果不符,则报警。     1.3观察指标    以镜检作为金标准,分析尿分析检查后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阴性预测值、符合率。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计算,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阴性预测值、符合率指标采用符号 n、 %表示,采用 x2检验或 Fisher精确性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一致性检验采用 kappa检验,以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尿液分析仪与镜检结果分布     1042例患者,尿镜检查其中阳性 458例,阴性 584例。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阴性预测值、符合率分别为 100.00%、 90.41%、 89.11%、 100.00%、 94.63%,    尿分析仪检查与镜检查的结果如下表 1,两者一致性 kappa检验系数 k=0.94,属于高度一致,尿分析仪与镜检结果分布 +、 ++、 +++均存在不一致晴况,尿分析检查普遍存在阳性强度偏低情况。尿分析检查阴性结果高于尿沉渣镜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讨论    尿常规的检查方法较多,对于血尿的检查主要包括肉眼检查、显微镜检查、化学检查、仪器检测等,肉眼检查可判断明显的血尿,其主要通过观察尿色、成分、透明度,或直接试纸检查酸碱度,以判断是否异常,但对于潜血即少量出血,肉眼判断较困难,肉眼检查仅能判断严重的异常。镜检可分为非染色以及染色两种,主要采用非染色法,操作简单。尿分析检查主要包括全自动尿分析仪、干化学法尿分析仪,也是本文中的尿液分析仪,能够分析尿液中的细胞含量、比重,并进而分析管型。但需注意的是不同型号仪器所使用的化学方法不尽相同,精度也存在差异。正常人新鲜尿中含有的细胞成分相对恒定,有上限,如潜血检查针对红细胞,正常人新鲜尿仅含有 0-2/μl。大量报道显示,尿分析仪检查与干化学法的一致性程度较高,基本取代了人工干化学法检查,加之价格适中、开机时间短,得到普及。    但尿分析仪检查并非万能灵药,作为一种检查设备,不可避免会出现误差,从而导致误漏诊。本次研究显示,尿分析仪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阴性预测值、符合率分别为 100.00%、 90.41%、 89.11%、 100.00%、 94.63%,達到较高水平,误漏诊的主要集中在“ +”、“ ++”与“ -”之间的鉴别上,尿分析仪限于其自身的技术特点、精度,对于“ +”、“ ++”,可能受其他因素干扰,导致强阳性转变为弱阳性,弱阳性鉴定为阴性。    近年来,全自动分析仪发展迅速,精密度高、受主管因素影响小,同时还有数据分析、处理等功能,易于开展质控,但价格昂贵,同时仍需要人工复检,尚未得到普及。    综上所述,尿液分析仪检查存在误漏诊情况,特别是若阳性的患者,可能误诊为阴性,需建立合适的抽检、报警规则,提高复查的水平,合理进行镜检,避免误漏诊。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