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利用高压静电法制备了海藻酸钙微珠,以牛血红蛋白作为模型药物,考察了牛血红蛋白(Hb)的稳定性、制备条件对微珠载药的影响。结果表明:Hb在10℃下能稳定存在,1.8%(w/v)Na-Alg与4.5%(w/v)CaCl2制备的微珠载药量较大,真空干燥的微殊彼此粘连破坏严重,冷冻干燥则表面出现明显的内陷,乙醇梯度洗脱-真空干燥球形度较好。水凝胶态的微珠载药后球形度完好,是理想的载药方式,24h时载药量达28.4%,为干燥后的2~3倍。

  • 标签: 海藻酸钙 微胶珠 冷冻干燥 乙醇梯度脱水 载药量
  • 简介:1972年Mtras博士采用冷沉淀技术,提取出高浓度的人纤维蛋白原在粘合和止血实验中获得了成功。80年代欧洲首先开发出由人血提取的此类商品,制成可吸收性生物止血。90年代初期我国的科技人员将这一产品应用到临床。它将取代创伤后针线缝和的过程和生物蛋白,减少愈合后的疤痕。

  • 标签: 生物蛋白胶 防止脏器粘连功效 止血胶 合理使用
  • 简介:本文讨论了纤维蛋白的配方、工具和使用方法,并报告了6例临床经验。纤维蛋白原浓度需>40mg/ml,凝血酶浓度>500U/ml能立即凝固,<50U/ml,凝固时间>60秒。可根据不同目的选用不同的工具和配方。抑肽酶并非必要成份。通过6例初步临应用总结使用时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 标签: 纤维蛋白胶 纤维蛋白原 凝血酶
  • 简介:Ⅰ型胶原广泛存在于脊椎动物的结缔组织中,其提取、分离、纯化和表征方法日趋成熟。文章从原料选取、除杂、提取、纯化、灭菌等方面,比较了Ⅰ型胶原的基本制备原理与常用方法,总结了Ⅰ型胶原的结构表征方法,并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展望了Ⅰ型胶原的发展前景。

  • 标签: Ⅰ型胶原 材料制备 性能表征 生物材料
  • 简介: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采用本体开环聚合的方法,合成了一组不同摩尔比的DL-LA/GA/TMC三元共聚物。通过GPC、1H-NMR、DSC和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不同摩尔比对共聚物热性能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共聚物组成摩尔比与投料摩尔比基本一致;共聚物为无定形态,其玻璃化转变温度(Tg)随DL-LA含量的增加略有升高,而随TMC含量的增加明显降低;共聚物的拉伸强度随TMC含量的增加呈现降低的趋势,而断裂伸长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通过改变TMC的含量有效地提高了材料的韧性,当TMC含量≥35%时,共聚物显示了热塑性弹性体的特征;当TMC含量为50%时,聚合物断裂伸长率达到1778.5%,拉伸强度仍保持在12.4MPa。

  • 标签: DL-丙交酯 乙交酯 三亚甲基碳酸酯 三元共聚物 热性能 力学性能
  • 简介:目的探索利用人成纤维细胞和York猪脱细胞真皮基质(ADM)微粒复合构建组织工程微粒皮肤的可行性并对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体外培养取自胎背的人成纤维细胞,用PKH26标记,将细胞与ADM微粒复合构建微粒皮肤,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电镜观察和M1Tr法检测组织工程微粒皮肤的性能。结果脱细胞真皮基质微粒均匀柔软,弹性、韧性好.三维结构完整且排列规则。细胞与ADM微粒的复合情况良好,2h后开始黏附,2d后增殖明显,10d增殖达到高峰:7d时取材,HE和SEM显示成纤维细胞在ADM微粒表面层黏附,并分泌大量基质;细胞生长良好。结论利用人成纤维细胞和Ynrk猪的ADM微粒可以构建具有活性的组织工程微粒皮肤.

  • 标签: 组织工程 微粒皮肤 脱细胞真皮基质 成纤维细胞
  • 简介:将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复合自体红骨髓植入家兔腹部肌肉内,于术后第4周及第12周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发现在复合材料中央区可形成有明显哈佛氏系统的板层骨。表明两种材料复合应用具有良好的骨诱导作用,而且羟基磷灰石人工骨不改变红骨髓的诱导骨特性

  • 标签: 羟基磷灰石 红骨髓
  • 简介:为了解人股骨头关节软骨的力学性能,使用日本产AG-10TA电子万能试验机,进行了软骨拉伸蠕变实验。基於蠕变曲线及归一化蠕变曲线基础,建立了蠕变函数及归一化蠕变函数,蠕变函数值与实验值最大相对误差为11%,能较好的吻合。

  • 标签: 关节软骨 蠕变 归一化蠕变函数
  • 简介:目前临床上修复骨缺损常用的治疗方法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骨组织工程学的兴起与快速发展为解决大面积骨缺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它通过将支架材料、种子细胞和生物活性因子结合起来,构建一种可促进骨组织再生和功能恢复的复合物,从而达到修复或重建骨缺损的目的。文章对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研究现状、种子细胞的研究现状、生长因子、血管化进行综述,并就其发展趋势进行论述。

  • 标签: 干细胞 成骨分化 组织工程 支架
  • 简介:目的观察外源性VI型胶原蛋白(collagenVI,CⅥ)对人后纵韧带细胞增殖和骨转化的影响.方法取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oftheposteriorlongitudinalligament,OPLL)患者手术切除的后纵韧带未骨化部分和非OPLL患者因外伤手术切除的正常后纵韧带,原代培养至第3代细胞,分别记作O细胞和N细胞;两种细胞均采用0、6.25、12.5、25、50、100g/mlCⅥ刺激;CCK8法测定刺激后两种细胞1~7天光密度(D)值,评价CⅥ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骨形态生成蛋白-2(BMP-2)对不同浓度CⅥ刺激的细胞进行诱导骨化,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组细胞成骨细胞转录因子-2(RunX2)、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OC)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CⅥ对两种细胞的增殖均起促进作用,且随着CⅥ浓度增加,其对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随之增强,但达到一定浓度后这种作用会保持不变或减弱,同一时间点内50g/mlCⅥ刺激时两种细胞的D值最大;BMP-2诱导后的两组细胞有CⅥ刺激的ALP、RunX2和OC的基因表达均高于无CⅥ刺激的对照组(P〈0.05);在无CⅥ刺激的情况下,O细胞的基因表达高于N细胞(P〈0.05).结论CⅥ能够促进人后纵韧带细胞的增殖和骨转化,而来自后纵韧带骨化患者的细胞则更易被促进增殖和诱导骨化,CⅥ可能具有促进后纵韧带细胞骨的功能.

  • 标签: Ⅵ型胶原蛋白 后纵韧带骨化症 细胞增殖 成骨转化
  • 简介:基于真实心脏二尖瓣腱索结构,利用仿生学类比方法提出整体三螺旋人工腱索等效替代模型,应用ABAQUS对其进行模拟拉伸测试,并与真实拉伸试验下猪心二尖瓣腱索(边缘腱索、基底腱索与支撑腱索)的力学性能进行对比分析,从而验证此等效模型的可行性与有效性。结果表明:三螺旋人工腱索结构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与实际试验中的平均最大应力一致,且相应腱索种类的拉力位移曲线与试验曲线基本相符。本研究提出的三螺旋人工腱索结构接近于真实腱索特性,可缓解二尖瓣膜上应力集中现象,为人工腱索材料的结构改进指明了新方向,同时,仿真过程对有限元模拟生物软组织拉伸性能模块提供了参考价值。

  • 标签: 三螺旋结构 人工腱索 ABAQUS有限元分析 心脏腱索拉伸试验
  • 简介:本研究采用光催化接枝的方法,在硅胶导尿管表面接枝亲水性高聚物和抗菌成分醋酸氯己定(A)、牡丹酚(B),成功制备出两种具有不同超滑抗菌涂层的导尿管,并对其结构、形貌、亲水性、润滑性、抑菌性、稳定性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红外光谱分析证明亲水高聚物及抗菌成分均成功接枝到导尿管表面;相比于A超滑抗菌导尿管,B超滑抗菌导尿管的涂层更加致密、均匀,亲水涂层与抗菌涂层无明显界限,融为一体,且具有更优异的润滑性能和抑菌性能,其动摩擦力低至0.012N,体外持续抗菌时间可达40d以上,可满足临床使用需求,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 标签: 光催化接枝 硅胶导管 亲水涂层 超滑 抗菌
  • 简介:当前,高性能计算极大地促进了众多领域的发展,因此,探究高性能计算的潜在的运算能力尤为重要。本研究基于自由、开源的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fluiddynamics,CFD)平台OpenFOAM,测试了一个多核计算集群在不同网格数和计算节点数下的并行计算时间,通过分析加速性能和计算效率来探究其潜在的运算能力。结果表明,多核并行计算很难达到理想的线性加速性能,甚至当计算能力达到饱和时,加速性能反而下降。同时,随着网格数量的增加,即计算规模的增大,计算效率也越来越高。本研究对于实现基于OpenFOAM的最佳多核并行计算策略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标签: 高性能计算 并行计算 网格数量 OPENFOAM 性能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无定形磷酸钙(ACP)对rhBMP-2的缓释作用,检测rhBMP-2/ACP纳米缓释微粒的骨活性。方法用扫描电镜观察已制备rhBMP-2/ACP缓释微粒的大小、形态:测定rhBMP-2的体外释放情况并描绘曲线;用MTT法检测缓释微粒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增殖情况的影响:用碱性磷酸酶(ALP)试剂盒检测细胞ALP活性以反映缓释微粒对其分化的影响.并与ACP的作用进行比较;将缓释微粒植入大鼠股部肌袋.通过X线、组织形态学观察评价缓释微粒的异位骨能力。结果缓释微粒大小为100nm左右.具有典型的无定形球形面貌。开始时为快速释放期.随后呈缓慢持续释放。缓释微粒能显著促进MSC的增殖和分化,植入大鼠股部肌袋12周.材料大部分降解.有明显的骨形成。结论ACP可作为rhBMP-2合适的缓释载体材料.生成的纳米缓释微粒具有良好的降解性能骨活性。

  • 标签: RHBMP-2 无定形磷酸钙 纳米微球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异位成骨能力
  • 简介:以疏水性聚乳酸为原料,采用静电纺丝工艺制备得到纤维膜,通过等离子体表面处理技术将亲水性透明质酸与纤维膜结合,制备得到聚乳酸-透明质酸复合膜。采用扫描电镜、接触角测量仪和万能拉力机对复合膜的表面纤维形貌、接触角、力学性能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聚乳酸纺丝的最佳电压为15~20kv,随纺丝液浓度的增大,纤维膜的力学性能得以提高,等离子体处理时间为8min时,得到的复合膜具有较好的亲水性。

  • 标签: 聚乳酸 静电纺丝 透明质酸 等离子体 力学性能
  • 简介:为了研究小波变换分解的尺度和融合策略对图像融合效果的影响。我们选择已配准后的多聚焦医学图像以及MRI/CT灰度图像,在提取图像的低频和高频小波系数时,分别进行单尺度和多尺度分解,融合时采取了基于独立像素点和基于邻域窗口的多种融合策略,深入对比分析各种融合规则对医学图像融合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和性能评价表明:使用局部滤波的操作可以明显改善图像融合的效果,使图像的细节信息更加丰富,而多尺度融合能明显提高融合图像的亮度。

  • 标签: 图像融合 小波变换 融合规则 性能评价 灰度直方图
  • 简介:探讨高效能复合矫治弓丝(compositearchwire,CoAW)应用于牙齿正畸中的选优研究,并对复合矫治弓丝在正畸中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指导及选型标准.对复合矫治弓丝正畸过程的力学行为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得到了各个不同类型弓丝对LL2、LL3、LL56的作用力-位移曲线,并由此分析得出不同类型弓丝对于不同牙齿的正畸范围.

  • 标签: 正畸 复合矫治弓丝 力学性能 有限元分析
  • 简介:本研究将稀土铽硝酸盐以共价键键接到选择性氧化改性纤维素的羧基上,成功制备稀土修饰氧化纤维素医用敷料。通过X射线衍射和荧光光谱测试证明,该敷料能即时吸水,快速牵引水分,紫外光照下发出绿色特征光,适用于创面止血,能促进创面修复和愈合,又可用于伤口感染的特殊标记和光学显示,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氧化纤维素 稀土 配位修饰 医用敷料 荧光
  • 简介:目的研究明胶溶胀行为对多孔骨水泥性能和结构的影响.方法在α-磷酸钙骨水泥体系中加入生物明胶,研究明胶对骨水泥水化产物、抗压强度和产物微结构所产生的影响.结果利用明胶的溶胀行为与水化过程中体系pH值变化的相关性,可制备具有大孔和微孔结构的骨水泥.结论加入明胶促进羟基磷灰石的成核,提高骨水泥的抗压强度.

  • 标签: 磷酸钙骨水泥 明胶 多孔生物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