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风湿性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经导管射频消融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57例风湿性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其中男性34例,女性23例,年龄39~65岁,平均年龄47.6岁(标准差16.7岁),轻度二尖瓣狭窄4例,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后2例,二尖瓣置换术后17例,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术后34例(其中8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形术),左心房内径(45.6±7.1)mm,阵发性房颤3例,持续性房颤54例,房颤病程(2.1±1.7)年。术前均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排除左心房血栓。采用CARTO三维系统引导环肺静脉消融电隔离术.附加二尖瓣峡部、三尖瓣峡部线性消融及左心房碎裂电位消融以改良基质。术后定期随访Holter、ECG及UCG。结果5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消融术。操作时间(184±26)min,X线透视时间(25±14)min。环肺静脉消融使左肺静脉电隔离49例(86.0%)、右肺静脉电隔离52例(91.2%)。其余病例结合肺静脉节段性消融实现电隔离。持续性房颤消融恢复窦性心律9例,其中3例环肺静脉消融终止,6例碎裂电位消融终止;持续性房颤转为不典型房扑4例,消融未能终止,转为典型房扑2例,三尖瓣峡部消融恢复窦性心律。消融结束未恢复窦性心律者,均行直流电复律成功转复。术后1个月1例阵发性房颤和10例持续性房颤因复发再次消融。随访时间(7±4)个月,45例(78.9%)患者维持窦性心律。无明显并发症。结论CARTO系统引导环肺静脉消融电隔离结合基质改良治疗瓣膜性心脏病合并的房颤在有经验的治疗中心安全有效。

  • 标签: 肺静脉 消融术 风湿性瓣膜病 心房颤动
  • 简介:据DadiS2016年1月21日[Cell,2016,163(3):365-377.]报道,美国科学家揭示淋巴细胞在肿瘤免疫监视的新机制。理解机体免疫系统影响肿瘤形成过程的机制或可帮助人们深入理解免疫学研究中的新思想。早在19世纪60年代,研究人员就发现癌症在慢性炎症位点发生,此后RudolfVirchow提出白细胞有促肿瘤发生的功能;然而在20世纪初期,科学家们推断,

  • 标签: 免疫监视 免疫学研究 肿瘤形成过程 Virchow 保护性免疫 免疫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直肠腔内B超检查在肛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4年2月至2005年12月69例病人,其中男性39例,女性30例,年龄21~76岁,平均年龄48岁。肛周脓肿32例,肛瘘19例,直肠癌12例,肛周直肠后间隙炎症6例。使用经直肠腔内B超检查方法,检查肛肠疾病,并将检查结果与手术所见及病理诊断相对照。结果除6例肛瘘未能明确瘘管走行和瘘管内口、3例直肠癌未能明确诊断外(符合率分别为68.4%和75.0%),其余病例B超检查结果均与手术病理诊断相符合(符合率为100%)。结论直肠腔内B超检查对肛周脓肿的定位、脓腔的大小及手术计划方面有非常实用的价值;对肛瘘管道的走行及其内口的定位、直肠癌的浸润深度及其范围方面有指导意义。

  • 标签: 肛肠疾病 直肠腔 B超检查
  • 简介:为了满足POCT仪器体积小、操作简单、携带方便、结果报告及时化的检验模式新要求,设计并开发一款基于Y形光纤的便携式免疫荧光定量检测仪。该设备以恒流源驱动激光二极管作为激发光源,Y形光纤作为光信号传输介质,光电二极管作为荧光信号接收传感器,替代复杂庞大的传统共聚焦光学系统,使光路设计及信号采集模块小型化;设计Sallen-Key拓扑结构的二阶有源低通滤波器对信号进行放大滤波处理,以减少杂波干扰,提高系统灵敏度;采用STM32F103微处理器为主控芯片,控制步进电机驱动机械扫描模块、光电信息采集模块、数据处理及显示模块完成免疫层析试纸条的荧光值定量检测。AD采集精度实验显示,该系统的AD采样偏差为10μV,标准差为1.91E-06;实测荧光微球实验表明,荧光微球稀释倍数和荧光强度信号之间的乘幂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该系统检测灵敏度高,重复性好。

  • 标签: Y形光纤 有源低通滤波 STM32 免疫荧光 定量检测
  • 简介:深低温保存技术的出现使同种瓣更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心脏外科手术.深低温很大程度上保持了同种瓣的生物活性,这是它能够在体内保持耐久性的重要条件,但随之产生的特异性免疫排斥反应不容忽视.本文讨论了深低温技术对同种瓣抗原性的影响以及移植后的免疫排斥现象、发生机制及其意义.

  • 标签: 同种瓣 深低温保存 免疫排斥
  • 简介:近年来,随着三腔起搏器和除颤器植入数量的增加,冠状静脉窦术前检查渐渐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超声心动图作为一个可以诊断冠状静脉窦疾病的影像学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临床医生的认可。文章对冠状静脉窦解剖及超声心动图在诊断冠状静脉窦扩张疾病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冠状静脉窦 解剖 胚胎 诊断
  • 简介:测定实验组(60例CPB心脏手术)、对照组(20例非CPB心脏手术)围手术期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T淋巴细胞亚群;白细胞、红细胞、淋巴细胞计数.进行各时点指标与术前比较的方差分析(x±s),组间两两比较配对t检验;进行不同氧合器、CPB时间、体重、年龄等多因素比较的方差分析.探讨CPB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实验组红细胞、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及淋巴细胞和红细胞计数均较术前显著下降,自停CPB持续至术后3~8天.白细胞计数在停CPB时下降,术后3~8天高于术前水平.CPB对细胞免疫功能的损害作用与CPB时间、手术失血量呈正相关;与病人年龄、体重、CPB温度呈负相关.不同性别、病种组免疫功能损害程度亦有一定差异.膜式氧合器组较鼓泡式氧合器组细胞免疫功能损害轻.结论:CPB的气血界面、血细胞破坏及人工管道系统均可导致血液有形成分破坏,损害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在围手术期监护中应予以重视.

  • 标签: 红细胞免疫 T淋巴细胞亚群 体外循环
  • 简介:目的:为探讨现代医学影像探测方法与中医辨证的关系。方法:用B超检查了698例胆系疾病患者,并做了脂餐试验。结果:肝胆湿热型182例,胆囊横径较大,张力较高,胆汁透声差;肝郁脾虚型166例,胆囊横径小,张力差,细长形,收缩率低;瘀血停着型82例,胆囊体积偏小,囊壁明显增厚或不规整、收缩率多明显降低;肝气郁结型166例,与肝阴不足型52例,介于肝胆湿热与肝郁脾虚型之间,尚未发现明显的特征,主要靠临床鉴别。结论:本研究使“望诊”深入到机体内部,可为胆系疾病的辨证提供客观依据。

  • 标签: B 超声像图 胆系疾病 中医辨证
  • 简介:以情绪障碍为中心的多种临床表现是心身疾病的基本特征之一,所以在心身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应该采取心身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但是,在目前临床实际中,由于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工作,难以普遍开展,致使这类单纯采用生物疗法的心身疾病患者,病程迁延、易反复、不能治愈。本文采用脉冲光刺激仪,通过信息耦合方式,诱导、同化患者的脑电变化,对52例消化系统心身疾病患者进行辅助治疗观察,结果发现使用该技术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同时消化系统的不适症状也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光刺激诱导治疗心身疾病,是生物反馈理论应用于该领域的新尝试,由于该技术安全、有效、简便、易行,为心身疾病的治疗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 标签: 脉冲光刺激仪 心身疾病 情绪障碍 焦虑 抑郁 脑电
  • 简介:本文介绍特异性DNA免疫吸附剂制备方法及用血浆灌流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DNA免疫吸附剂是以碳化树脂为载体,将小牛胸腺DNA与蓝四唑阳离子络合后同火棉胶混合固定于载体表面而制成。6例SLE女性患者,年龄22~43岁,免疫复合物高于正常值,有不同程度贫血。其中,关节疼痛5例,水肿3例,皮肤损伤2例。用血浆灌流进行治疗。结果:5例关节疼痛全部缓解,3例水肿中2例减轻,2例皮肤损伤中1例好转。DNA抗体平均减少了37.5%。BUN平均减少40.6%。而血小板及血红蛋白变化不明显。此方法是较理想的血液净化形式,为难治性免疫疾病提供了新治疗方法。

  • 标签: 免疫吸附剂 血浆灌流 系统性红斑狼疮
  • 简介:研究氩氦刀治疗原发性肝癌后激活机体特异性T淋巴细胞的免疫效应。12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术前进行肿瘤组织穿刺活检确诊,活检组织制备肿瘤抗原;CT或B超引导下行氩氦刀消融,消融前、后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AFP水平,以ELISPOT法测定特异性T细胞免疫活性。与治疗前比较,氩氦刀治疗后AFP水平短时间升高,随后下降;用肿瘤组织抗原可以诱导特异性T淋巴细胞活性(P<0.01)。氩氦刀消融可有效激活肿瘤特异性的T细胞,瘤体来源的抗原可诱导特异性T淋巴细胞活性。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氩氦刀 T细胞免疫
  • 简介:研究氩氦刀治疗前列腺癌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水平变化及特异性激活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效应。12例确诊前列腺癌患者,氩氦刀治疗前后EIA法检测PSMA,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增殖。结果表明:氩氦刀治疗后,血清PSMA升高,并可显著刺激特异性T淋巴细胞增殖,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氩氦刀治疗可有效激活机体PSMA特异性的T细胞。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氩氦刀 T细胞特异性免疫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 酶联免疫分析 混合淋巴细胞培养
  • 简介:在未来医生将使用“电子鼻”有效地诊断患者的疾病。这项电子技术是基于人类和其他动物嗅觉系统而成功研制的,该研究是在近日欧联盟信息社会技术项目会议上公布的。

  • 标签: 电子鼻 疾病 患者 诊断 医生 嗅闻
  • 简介:目的针对宽带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我国医疗发展现状,勾画了整个基于宽带信息网的家庭疾病监护系统的结构.将病人的生理信息通过无线通讯技术(IEEE802.11b)传递到网络接入点,送入医疗网络.医生通过网络直接观察病人的生理状态,并可通过网络了解病人的病情和生活之间的关系,指导病人的医疗保健.方法研究开发用于家庭监护的几种主要生理参数监测模块、生理信息采集单元和数据接入点间采用无线通信协议(IEEE802.11b),在校园局域网内进行模拟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该系统可以在接近实时的情况下(延时小于1s)传输12导的心电信号,同时可以伴行传输血压、体温等生理信息.结论此研究可以将社区的医疗延伸到家庭,将日常的疾病监护放在家庭,同时可建立慢性病人的数据库,为疾病的诊断、研究提供连续的监测数据.

  • 标签: 宽带信息网络 家庭疾病监护系统 远程监护 网络空间 无线通讯
  • 简介:观察氩氦刀冻融的肺癌细胞联合IL-2对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分离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别与氩氦冻融的肺癌细胞、IL-2和氩氦冻融的肺癌细胞联合IL-2混合培养,并设空白对照组.分别在第3、7、14天检测培养上清液中IL-12含量及NK细胞、CTL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表明,单用氩氦冻融的肺癌细胞可以轻度增加IL-12含量,但不能增加NK细胞、CTL细胞的杀伤活性;氩氦冻融的肺癌细胞联合IL-2后,可明显提高NK细胞和CTL的杀瘤活性.氩氦冻融的肺癌细胞联合IL-2对增强NK细胞和CTL活性具有协同作用,此种作用可能是通过刺激IL-12分泌增加实现的.

  • 标签: 氩氦刀 白细胞介素2 白细胞介素12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杀伤细胞 天然
  • 简介:据LyleHoodR2016年12月4日[JBiomedNanotechnol,2016,12(10):1907-1915]报道,美国德克萨斯大学(TheUniversityofTexas)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设备———胶囊,其能够给治疗癌症及其他疾病的药物运输带来革命性的变革。目前很多药物释放系统的问题是需要采用特殊的最小剂量的药物来有效治疗疾病,但最大的限制是并不知道这种药物释放系统中能够携带多少药物才能够使得患者没有副作用。

  • 标签: 有效治疗 疾病 癌症 设备 药物释放系统 植入
  • 简介: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在胸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1996年9月以来选择性地开展了电视胸腔镜手术66例,其中肺大疱及自发性气胸32例、肺结核球和结核性空洞14例、肺恶性肿瘤5例、肺良性肿瘤5例、肺包虫囊肿2例及纵隔肿瘤3例,肺动静脉瘘、胸膜脂肪瘤、恶性胸膜间皮瘤、局限性结核性脓胸、外伤性膈疝各1例。结果VATS手术创伤小、失血量少、手术时间短、病人痛苦轻、恢复快、缩短住院日、无严重并发症。结论VATS诊断和治疗胸部部分疾病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手术方法。

  • 标签: 电视胸腔镜手术 胸部疾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构建含小分子肽P1-绿色荧光蛋白(P1-GFP)融合基因慢病毒载体,用携带小分子肽P1-GFP融合基因的慢病毒感染健康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构建靶向间充质干细胞。观察体外培养的靶向间充质干细胞对实验型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6~10周龄雌性健康C57BL/6WT小鼠100只。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含P1-GFP融合基因慢病毒载体并感染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用流式细胞术鉴定;用视网膜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诱导EAU小鼠模型;实验C57BL/6WT小鼠尾静脉注射靶向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每天用裂隙灯显微镜对小鼠眼前节的炎症情况进行观察;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实验C57BL/6WT小鼠脾脏淋巴细胞CD11c、CD86表型。结果靶向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表达髓系干细胞的表面标记CD105(90.0%)/CD44(98%)、CD73(85.0%)/CD90(98.5%);建模后C57BL/6WT小鼠于注射后7~9d开始发病,12~14d发病达高峰,16~20d眼前节炎症自限性减轻,21d后眼内炎症逐渐消退、自愈;用靶向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后,建模小鼠EAU发病时间延长,炎症程度减轻;建模后的小鼠脾脏CD11c~+CD86~-细胞数量增加非常明显,经过靶向人脐带间充质干治疗后CD11c~+CD86~-细胞数量下降,至治疗后第15天仍未恢复至治疗前水平;EAU建模后小鼠成熟树突状细胞(DC)百分比下降,经过治疗后成熟DC百分比逐渐增加,在第15天时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靶向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IRBP诱导的C57BL/6WT小鼠EAU有治疗作用,靶向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作用于DC等抗原呈递细胞,调节其成熟,从而抑制了EAU的进展。

  • 标签: 靶向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实验型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 树突状细胞
  • 简介:总结类风湿性关节炎直视下膝关节滑膜切除术长期效果的益处和不足。对88例患者106例膝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滑膜切除术后15年的随访资料进行总结和统计分析。对于HSS总分的数据经过正态性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后,采取单因素的方差分析+SNK-q检验,在手术后10年,膝关节会发生显著的功能减退,膝关节功能减退的严重程度与时间有比较明显的联系,而到了15年几乎所有的病例都会发生严重程度不一的膝关节功能减退的症状。直视下膝关节滑膜切除术对于早中期的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滑膜炎的患者,能显著改善生活质量,并能在较长时间内维持膝关节的良好功能,而且复发率相当低。但膝关节退变是膝关节切开滑膜切除术长期治疗后的最终结局。

  • 标签: 类风湿性关节炎 膝关节 消膜炎 滑膜切除术 骨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