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观察直流电中药离子穴位透入(以下简称电疗)治疗脑梗死患者假性球麻痹的疗效。方法:随机将160例脑梗死所致的假性球麻痹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使用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同时辅以电疗,对照组只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结果:治疗两个疗程(十天为一疗程)后评定疗效,研究组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有效率为81.72%,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疗治疗脑梗死假性球麻痹疗效肯定。
简介:一、概况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potential,ERP)1965年由Sutton提出.一般认为有广义和狭义之说,广义指ERP的全部成分,包括P1、N1、P2、N2、P3,MMN、N400、CNV,而狭义仅指P1、N1、P2、N2、N3.关于刺激模式,国内外大多采用听觉刺激.目前国内使用的仪器也大多是听觉刺激,而用视觉刺激诱发事件相关电位的研究相对较少.听觉刺激采用oddball序列,即2000Hz短促高音作为靶刺激(TargetStimulus),随机无规律出现.这种刺激一般为低概率(20%).另一种声音为750Hz的短促低音作为非靶刺激(NonTargetStimulus),这种刺激一般为高概率(80%).当受试者听到2000Hz高音时立即作出反应.近十年,我院分别用视觉、听觉刺激来诱发ERP,在临床上作了一些尝试.我们在某些疾病和人群中,采用听觉和视觉刺激诱发产生P300波并进行了比较.现向同道们作一简要的介绍.
简介:目的:调查南充市中心医院恶性肿瘤住院患者肿瘤相关性抑郁的发生率,并探讨其相关的影响因素,为开展肿瘤相关性抑郁的早期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的470例恶性肿瘤患者,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临床资料,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和自行设计的一般状况调查表,进行抑郁情绪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并进行卫生统计学分析。结果:收回有效调查表434份,恶性肿瘤相关性抑郁的发生率为47.0%。其中伴轻度抑郁、中度抑郁、重度抑郁症状分别为52.9%、30.0%、16.6%。统计分析显示,肿瘤相关性抑郁发生率与性别、年龄、肿瘤分期、慢性疼痛、行为状态评分(Karnofskyperformancestatus,KPS)、化疗方案种类、治疗相关副作用、文化程度、收入满意度、费用支付方式、知情情况相关(P〈0.05),但是肿瘤相关性抑郁发生率与肿瘤患病部位、家族史、居住地无关(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肿瘤相关性抑郁发生率较高,临床医生应对肿瘤相关性抑郁提高警惕,重视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早防治。在治疗、护理躯体疾病的同时应给予积极的心理支持和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简介:目的:观察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疾病早期事件相关电位各成分潜伏期及波幅的变化。方法:对4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42例正常对照组进行事件相关电位N100、P200、N200、P300波的检测。结果:患者组检测结果异常35例,异常率81%。与对照组相比,N100、P200、N200、P300潜伏期均延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300波波幅降低,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对病例组中其发病时间进行两两对比分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疾病的早期就存在认知功能障碍,说明ERPs作为一个客观的电生理指标,对认知功能损害的评定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简介:为了解脑外伤后病人精神心理和智力改变的客观依据,我们使用DantecConcertoTM仪,对24例闭合性轻度脑外伤患者和14例正常人P300分布地形图的变化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发现正常组P300高波幅区相对集中于Cz附近的椭园形区域内,而脑外伤组则从Cz向两侧颞后播散,潜伏期延长,波形分化不良,波幅反而较正常组高;重复试验时,正常组潜伏期略为缩短,波幅稍增高,分布更集中于Cz为中心的小范围内,而脑外伤组向整个后头部移动,潜伏期进一步延长,波幅普遍明显下降,唯有T3点反而奇异地升高38%。作者认为以上改变可能是参与P300发生的皮层和皮层下结构中的微细结构受损害而使其整合功能被削弱的结果。这一结果与认为P300发生于大脑皮层及皮层下各结构的综合反应的观点是一致的。
简介:目的:探讨控制性超促排卵周期中血清雌激素水平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vitrofertilization-embryotransfer,IVF-ET)的妊娠结局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63个IVF/卵细胞浆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sperminjection,ICSI)-ET周期,分别测定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chorinonicgonadotrophin,hCG)和移植日(Embryotransfer,ET)时血清雌激素水平,ET日血清雌二醇(Estradiol,E2)浓度变化分为5组。A组:18个周期,E2下降幅度〈40%;B组:21个周期,E2下降幅度40-49%;C组:28个周期,E2下降幅度50-59%;D组:38个周期,E2下降幅度60-69%;E组:58个周期,E2下降幅度≥70%。将妊娠组(65例)及非妊娠组(98例)的上述E2下降幅度作一回顾性的分析对比。结果:A组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最高。E组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降低,与A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IVF/ICSI-ET新鲜周期中移植日雌激素水平呈不同程度下降。移植日时血清E2水平下降及其幅度对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无明显影响,对制定黄体支持方案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简介:目的:观察中风患者病情轻重程度与脑电节律相对功率谱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中风病情评估提供电生理依据。方法:将80名纳入标准的中风恢复期患者进行脑电检测,并根据《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中的病类诊断标准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价,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观察脑电信号与病情轻重的相关性。结果:中风患者病情轻重程度与脑电相对功率具有显著相关性,α节律与病情呈负相关,病情越重,α节律相对功率越低且主要体现在前额区、中央区及顶区;θ节律与病情呈正相关,病情越重,θ节律相对功率越高,且体现在顶区、枕区。结论:中风患者病情轻重程度与脑电相对功率有显著的相关性,以α、θ节律为主,可以用于评估中风患者的病情。
简介:目的:分析45例腓总神经不全损伤患者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的波幅、时程,探讨其与周围神经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45例不同程度腓总神经不全损伤患者,根据患者胫前肌肌力级别将45例患者分为三组(n=15):胫前肌肌力4-5级(P1组)、胫前肌肌力2-3级(P2组)、胫前肌肌力1级(P3组).应用肌电诱发电位仪记录45例患者的CMAP波形,测量CMAP波幅与时程.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秩和检验,分析各组间CMAP波幅与时程的差别.结果:(1)P1组、P2组和P3组腓总神经-胫前肌CMAP平均波幅分别为7.1±0.2mv、3.3±0.3mv和0.5±0.1mv;P2组、P3组与P1组相比,波幅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3组与P2组相比,波幅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2)P1组、P2组和P3组腓总神经-胫前肌CMAP平均时程分别为11.4±0.4ms、16.9±0.6ms和23.3±1.2ms;P2组、P3组与P1组相比,时程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3组与P2组相比,时程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CMAP波幅、时程有助于评价周围神经受损的严重程度.(2)CMAP波幅降低提示有功能的周围神经轴突数量减少,时程延长反映了周围神经的脱髓鞘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