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半胱氨酶-3(Caspase-3)在二乙酰二脱水卫矛(diacetyldianhydrogalactitol,DADAG)诱导小鼠白血病L1210凋亡过程中的作用。方法:MTT法观察DADAG对L1210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透射电镜检测细胞凋亡;Caspase-3试剂盒测定细胞内Caspase-3的酶活性。结果:DADAG对L1210细胞有较强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其IC50值为24.6mg/L;DADAG可诱导L1210细胞发生凋亡及时间依赖性地升高Caspase-3酶活性。结论:Caspase-3在DADAG诱导的细胞凋亡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 标签: 二乙酰二脱水卫矛醇 L1210细胞 凋亡 半胱氨酶-3 CASPASE-3活性 Caspase-3酶活性
  • 简介:血栓栓塞是一种发生率和死亡率均很高的疾病,动脉附壁血栓形成脱落是造成远端微小动脉栓塞的重要原因,深静脉形成及脱落血栓是造成静脉血栓栓塞(venousthromboembolism,VTE)的重要因素,无论是动脉还是静脉血栓形成与血液的凝状态及明确的血液流变性改变密切相关。围术期特别是术后早期,更易出现微动脉栓塞和深静脉血栓(deepvenousthrombosis,DVT)。现将血液粘滞状态术后早期防治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术后 高粘滞血症 防治
  • 简介:目的:研究氢溴酸乌甲素(QingxiusuanGaowujiasuQG)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方法:采用静脉推注乌头碱(AconitiACO)诱发大鼠心律失常及结扎犬冠状动脉造成缺血性心律失常模型.结果:氢溴酸乌甲素口服6.0mg/kg、3.0mg/kg、1.5mg/kg,静脉注射0.9nmg/kg、0.45mg/kg、0.3mg/kg能有效提高乌头碱诱发大鼠心律失常的阈值,口服6.0mg/kg、1.5mg/kg,静脉注射0.9mg/kg、0.3mg/kg,能显著改善犬心肌缺血性心律失常,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氢溴酸乌甲素有明显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 标签: 实验研究 氢溴酸高乌甲素 抗心律失常
  • 简介:目的:研究氧化白藜芦对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QGY-7701、SMMC-7721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测定氧化白藜芦抑制肝癌细胞QGY-7701、SMMC-7721生长的IC50;采用Transwell法测定经不同浓度氧化白藜芦(25μM、50μM和100μM)以及白藜芦50μM与细胞共培养24h后细胞的迁移率。结果:MTT实验结果显示,氧化白藜芦抑制QGY-7701和SMMC-7721细胞的IC50值分别为100.37±21.97μM和74.39±9.30μM。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经25μM、50μM、100μM氧化白藜芦醇和白藜芦50μM处理24h后,各实验组细胞迁移率分别是74.96±2.85%、60.26±9.25%、38.58±8.69%和46.80±8.43%。且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氧化白藜芦浓度越高,细胞迁移率越低。结论:氧化白藜芦具有抑制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QGY-7701、SMMC-7721的细胞增殖作用;可显著抑制肝癌细胞QGY-7701、SMMC-7721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的迁移能力,其抑制能力呈浓度依赖性。

  • 标签: 氧化白藜芦醇 肝癌细胞 增殖 迁移
  • 简介:目的:分析不同浓度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和早期评估预后提供依据。方法:根据血清胆红素水平(Sb)的高低将174例患儿分成两组:甲组110例,为相对低胆红素浓度组(Sb≤342μmol/L);乙组64例,为相对胆红素浓度组(Sb〉342μmol/L)。两组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174例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共有218耳异常(62.6%),甲、乙两组比较,乙组异常率明显增高(P〈0.01),甲、乙两组V波反应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胆红素血症对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有影响,异常率与浓度升高呈正相关。

  • 标签: 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强度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患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Creactiveprotein,hs-CRP)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遂宁市中心医院就诊的1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分为阿托伐他汀中等强度组(20mg·d-1)、阿托伐他汀高强度组(40mg·d-1)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分别测定治疗前及治疗7天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hs-CRP的浓度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ACS患者的hs-CRP的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7天后中等强度组和高强度组的hs-CRP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并且高强度组较中等强度组的降低幅度更大(P〈0.05)。但是两组治疗7天后的hs-CRP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炎症反应贯穿ACS发展过程,阿托伐他汀明显降低ACS患者hs-CRP浓度,高强度阿托伐他汀更能显著抑制ACS的炎症反应。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炎症 C反应蛋白 阿托伐他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