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谷氨酰胺(Gln)联合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预防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疗效。方法对78例接受以奥沙利铂(L-OHP)为基础的联合化疗的胃肠道肿瘤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治疗组接受静脉输注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联合口服谷氨酰胺胶囊治疗,对照组未接受相应预防治疗。结果四个周期后,治疗组有9例(22.50%)出现神经毒性,而对照组为27例(7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预防性应用谷氨酰胺联合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能降低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发生率。

  • 标签: 胃肠道肿瘤 谷氨酰胺 钠钾镁钙 奥沙利铂 神经毒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谷氨酰胺(Gln)对合并胃肠功能障碍与衰竭(GIDF)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2例老年AECOPD合并GIDF患者,随机分为Gln组(Gln辅助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血清前白蛋白、D-乳酸水平。结果Gln组患者在胃肠功能恢复、前白蛋白、D-乳酸水平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GIDF的老年AECOPD患者补充谷氨酰胺可以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改善营养状况,减轻炎症反应。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胃肠功能障碍与衰竭 谷氨酰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制剂对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64名颅脑损伤患者分为Gln强化组和常规EN组,每组34例。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前及支持后14天营养指标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Gln强化组各项营养指标均高于常规EN组;预后好于常规EN组;感染并发症的发生均少于常规EN组。结论谷氨酰胺强化型肠内营养治疗可增强颅脑损伤病人营养治疗的效果,减少与肠内营养有关的并发症及降低颅脑损伤病人感染率和死亡率,改善病人的预后。

  • 标签: 谷氨酰胺 颅脑损伤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亮氨酸氨基肽酶(LAP)在早中晚期孕妇中的变化情况。方法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400例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的LAP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论LAP作为监测胎盘的功能、胎儿的成熟度等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亮氨酸氨基肽酶LAP 早中晚期孕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围术期采用抑肽酶减少脑肿瘤手术出血及脑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抽调72例择期手术治疗的脑瘤患者,均分为两组,甲组单独采用林格氏液静滴治疗,乙组采用等剂量林格氏液与抑肽酶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乙组患者的出血量以及脑水肿程度均有明显减少,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采用抑肽酶治疗,可有效减少脑肿瘤手术出血以及脑水肿发生,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围术期 抑肽酶 脑肿瘤 脑水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了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脯氨酸肽酶活性与IGF-I、SS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生化法和化学发光法对3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进行了脯氨酸肽酶与IGF-I、SS含量测定。并与35名正常人作比较。结果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脯氨酸肽酶、IGF-I和SS水平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且血清脯氨酸肽酶活性水平与IGF-I、SS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133、0.5782、p<0.01)。结论检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脯氨酸肽酶活性和IGF-、SS水平的变化有助于了解本病的发生机制和预后评估。

  • 标签: 慢性丙型肝炎 脯氨酸肽酶 胰岛素生长因子-I 生长抑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尿蛋白定性化验的影响以及对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门诊以及住院部诊治的肾小球肾炎患者20例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患者尿蛋白测定结果为+++,随机分为4组,每组5例。分别在用药后的不同时间检测使用用药不同剂量的尿蛋白。结果静脉滴注80万U青霉素后1—12h尿蛋白检测结果没有变化;静脉滴注160万U青霉素后6—12h尿蛋白检测结果可以排除假阴性干扰,1—3h尿蛋白检测结果有假阴性可能;静脉滴注320万U和640万U的青霉素后12h尿蛋白检测结果可以排除假阴性干扰,1—6h尿蛋白检测结果会有假阴性可能。结论临床治疗中使用大量青霉素后短期内检测尿蛋白出现假阴性可能性大,应该在药物消除干扰后进行检测,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beta -内酰胺类抗生素 青霉素类 尿蛋白定性
  • 简介:摘要抗生素药物是治疗传染性疾病的重要药物,有助于减少感染率,提升治疗效果。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临床实践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抗菌类药物,具有临床推广意义。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可以达到有效的防治疾病的效果,但是由于该药物的特殊性,部分患者或许存在过敏反应,因此需要采用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法对药物性质进行判定,基于该方式的优越性,其在β-内酰胺类抗生素药物监测中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以流动注射化学分析发光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为出发点,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化学发光性质进行探究。

  • 标签: &beta -内酰胺类抗生素 流动注射技术 化学发光分析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复发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共入组经病理组织学、免疫表型证实的40例复发的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治疗方案为LOAP方案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6000U/m2,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共5天;长春新碱1mg/m2,静脉滴注,第1天;阿糖胞苷100mg,每日一次,共5天;强的松45mg,每日一次,共5天。21天一周期,至少2周期后评价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40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36例(90%),部分缓解(PR)4例(10%),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恶心、呕吐。结论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复发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疗效较好,毒性可耐受。

  • 标签: 左旋门冬酰胺酶 复发鼻型NK/T细胞淋巴瘤 化学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培门冬酰胺酶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进行治疗时的不良反应以及防治措施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治疗和不良反应防治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2年2月-2014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临床确诊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86例,将其按照治疗方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者,对照组患儿接受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观察组接受培门冬酰胺酶治疗,对这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对照组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88%,观察者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2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类型包括过敏反应、凝血异常、高血糖、胃肠道反应等。结论培门冬酰胺酶在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进行治疗时可以有效避免患儿对左旋门冬酰胺酶过敏,但是依旧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临床应对其给予关注。

  • 标签: 培门冬酰胺酶 左旋门冬酰胺酶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羟氯喹及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PS)的疗效。方法将82例PPS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41)给予羟氯喹口服,观察组(n=41)给予羟氯喹及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冲击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个月后,2组患者的血清补体、免疫球蛋白、ANA滴度、SSA滴度、SSB滴度、CRP、HRCT结果均显著改善(P<0.05),但观察组各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均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羟氯喹及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建议临床推广。

  • 标签: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PS) 羟氯喹 糖皮质激素 环磷酰胺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药物依布利特与普罗酮复心房颤动的疗效,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同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2004年~2011年公开发表的比较伊布利特与普罗帕酮复房颤效果的文献,并用RevMan5.0统计软件对这些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5个随机对照试验,累计伊布利特治疗组262例,普罗帕酮治疗组255例。伊布利特与普罗帕酮复房颤效果的合并OR值为1.26,95%可信区间为0.83—1.91,P>0.05。结论伊布利特与普罗帕酮复房颤的效果没有差异。

  • 标签: 心房颤动 系统评价 伊布利特 普罗帕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