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围绕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用于治疗恒上前牙龈下牙折临床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收集本院在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204例恒上前牙龈下牙折的病患资料,其中有102例病患采用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的治疗方式,将其设为观察组。采取常规修复治疗的病患102例,将其设为对照组。对2组病患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发生牙周炎的几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16%,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5.49%,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同时观察组的术后牙周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手段的采取下能够有效的将恒上前牙龈下牙折临床的治疗效果提高,并在一定程度上将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减少,从而使病患对于修复效果的满意度提升,并使牙周组织的健康得到保证。

  • 标签: 牙体牙髓 正畸联合 恒上前牙龈下牙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牙髓联合正畸修复恒上前牙龈下牙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病例入选方式为随机抽签法,从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牙周牙髓联合疾病者中,抽取90例(90颗牙)患者进行讨论,随机将其分45例对照组(45颗牙,常规修复方式)和45例研究组(45颗牙,牙体牙髓联合正畸修复方式),把两组治疗状况进行对比讨论。结果研究组治疗总疗效88.89%比对照组73.33%高,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在治疗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时可使用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方式,疗效较好,并发症少,其应用推广价值较大。

  • 标签: 牙周 牙髓 联合 正畸 修复 牙龈 牙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微创拔牙后牙窝愈合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共70颗中位前倾阻生下颌第三磨牙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每组各35例(35颗),其中,观察组采用微创法对患者进行拔牙处理,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进行拔牙处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拔牙后牙窝愈合效果。结果拔牙10周后,观察组骨愈合患者31例,骨愈合比率约为89%;对照组骨愈合患者2例,约占比率5%,两组对比,观察组患者骨愈合效果明显对对照组好,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法拔牙能够有效缩短患者骨愈合时间,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微创拔牙 牙槽窝 愈合效果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前牙龈下牙折,根管治疗后,利用纤维桩对患牙根正畸牵引牙合向伸长后行全冠修复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5例上前牙折达龈下2-3mm的患者,根管治疗后,在根管内置纤维桩,形成树脂核,然后利用已形成的桩核对患牙根牙合向牵引,牙根伸长到位后行全冠修复。结果15颗患牙中取一颗患牙因不慎咬硬物致桩核冠脱落,其余牙效果良好,结论利用纤维桩对上前牙龈下牙折正畸牵引即保留了正常牙根又保持了正常牙冠外形

  • 标签: 纤维桩 前牙冠折 正畸牵引 全冠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正畸牵引联合牙冠延长术和改良牙冠延长术对上前牙龈下牙体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改良后的牙冠延长术的正畸牵引作为对照组,实验组则采用常规正畸牵引联合冠延长术。结果两种方法从牙周探诊深度、牙龈指数和牙齿松动度三个方面对比,改良牙冠延长术治疗后效果得到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畸牵引加牙冠延长术和改良牙冠延长术对上前牙龈下牙体缺损都有很好的疗效。

  • 标签: 改良牙冠延长术 上前牙龈 下牙体 正畸牵引加牙冠延长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牙嵴低平的无牙颌患者全口义齿修复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牙嵴低平的无牙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改良全口义齿修复)与对照组(传统全口义齿修复),每组40例,对比两组义齿修复效果及患者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义齿修复达标率(95.0%)与患者佩戴义齿后的总满意率(97.5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牙嵴低平的无牙颌患者采取改良全口义齿修复方法能够改善义齿修复效果,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牙槽嵴低平 全口义齿修复 固位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无牙颌低平牙嵴全口义齿修复的特殊制作方案与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9月期间在本口腔医院接受诊治的58例牙颌低平牙嵴病人,以二次印模方案确定其颌位关系之后,在遵循机械力学基本原理的前提下选择适合病人的全口义齿人工牙排列,并对基托形态进行适当修整,即可开展全口义齿修复操作。结果采取上述制作方案所制成的全口义齿具有较高稳固性,病人修复满意程度达到98.28%。结论无牙颌低平牙嵴全口义齿修复具有显著可行性。

  • 标签: 无牙颌低平牙槽嵴 全口义齿 修复 方案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椎旁神经联合皮内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采用口服加巴喷丁治疗,B组采用椎旁神经联合皮神经阻滞辅以口服加巴喷丁胶囊治疗。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7天,15天,30天,90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血浆P物质浓度,睡眠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B组治疗后各时间点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P物质浓度均较治疗前有降低,但B组治疗后各时间点P物质降低程度明显低于A组(P<0.05)。24小时睡眠时间治疗后B组较A组睡眠时间长(P<0.05)。B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椎旁神经阻滞联合皮神经阻滞能有效减轻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椎旁神经阻滞 皮神经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正畸牙移动对牙骨形态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96例行接受正畸治疗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使用直丝托槽以及多型号Ni-Ti弓丝行正畸治疗,比较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正畸治疗后牙骨形态以及骨密度变化情况。结果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正畸治疗后牙骨形态未发生明显改变,未发生出血、牙根吸收等不良反应。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正畸治疗6个月后上颌、下颌牙骨密度具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数据差异明显,P<0.O5。结论正畸治疗对牙骨形态影响小,牙骨密度明显提高。

  • 标签: 正畸 牙移动 牙槽骨形态 骨密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牙突扩张联合GBR植骨术同期种植的远期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58例患者牙突扩张联合GBR植骨术后效果。结果有2例患者出现术中骨板骨折,手术成功率为96.55%。51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3.2±1.8)年,种植体6年累计存留率高达100%。最终种植体边缘骨高度在颈缘下(2.55±0.68)mm,有8例种植体出现并发症。结论对于牙突宽度骨量不足患者,实施牙突扩张联合GBR植骨术治疗临床效果较优。

  • 标签: 牙槽突扩张 GBR植骨术 骨吸收 存留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牙龈与牙嵴修整手术对牙齿修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行牙齿修整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传统牙齿修复手术,观察组在牙齿修复术前给予牙龈与牙嵴修整手术,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修复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齿修复手术前行牙龈与牙嵴修整手术疗效确切,且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牙龈 牙槽嵴修整手术 牙齿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麻醉中神经刺激器定位神经阻滞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100例接受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患者为研究案例,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采用的是异感定位和神经刺激器定位方式,应用后对效果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的阻滞效果分析,乙组和甲组的有效人数分别是45例和35例,总有效率分别是90%和70%,乙组的优势明显。对两组患者的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分析,乙组的各项时间延长,对比后差异明显。结论在临床麻醉指导中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神经阻滞的方式,能让患者尽快恢复,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神经刺激器 定位神经阻滞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神经系统疾病中神经眼科的体征,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神经科近期收治的部分神经眼科疾病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共抽取我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300例,其中32例(10.7%)患者伴有明显的神经眼科体征。其中男19例(59.4%),女13例(40.6%)。经统计神经眼科体征以视力下降14例(43.75%)以及瞳孔改变11例(34.38%)为主,其次是眼球运动障碍4例(12.5%)等。脑梗、外伤以及颅内出血都有可能会导致神经眼科的病发。结论神经眼科体征对于神经科患者的诊断治疗意义重大,并且其设计范围较广,临床治疗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 标签: 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眼科体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神经因子对神经性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神经性耳鸣患者72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应用神经生长因子;对照组用弥可保,均连用21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19%;对照组总有效率57.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神经性耳鸣疗效显著。

  • 标签: 神经生长因子 弥可保 神经性耳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我院选取了2010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来治疗的108例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进行研究,按照先后就诊顺序把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给予对照组常规神经阻滞治疗,观察组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神经阻滞治疗,比较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前VAS评分为(6.29±1.28)分、对照组为(6.37±1.31)分,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VAS评分为(0.74±0.46)分、对照组为(2.57±1.45)分,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对照组78%,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使用神经阻滞治疗止痛效果良好,可把患者临床病症明显改善,应推广运用。

  • 标签: 神经阻滞 带状疱疹神经痛 临床疗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