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化学静脉炎的护理方法,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42例化学静脉炎患者采取了综合护理。结果31例1-2级静脉炎患者经过硫酸镁湿敷加止痛消炎软膏外敷痊愈;10例3级患者的注射部位局部硬结给予冰敷、硫酸镁湿敷、喜辽妥及消炎止痛膏交替外敷后治愈;1例3级患者手腕部出现硬结,伴疼痛,给予冰敷、硫酸镁湿敷、喜辽妥及止痛消炎软膏交替外敷,并结合激光治疗痊愈。结论合理的护理可有效预防和控制化学静脉炎的发生。

  • 标签: 化学性静脉炎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上对化学眼伤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采取随机实验法,以我院收治的70例化学眼伤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将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实验组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措施,结果经过一定时间的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和并发症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差异明显。结论在临床上对化学眼伤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可以降低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病率,缓解患者的焦虑情况,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措施 化学性眼伤
  • 简介:摘要目的全面掌握和分析浦北县食品中主要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的污染水平和趋势,确定危害因素的分布和可能来源,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为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定食品安全标准和采取有针对的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浦北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14种食品化学污染物和有害因素进行了专项监测。方法按照当地居民的主要购买场所和餐饮服务场所进行抽样,2011至2012年全县共采集14种食品共158份样品,利用国标方法进行监测分析。结果2011至2012年全县158份样品的合格率为82.91%,且2012年食品合格率要低于2011年。另外,馒头的合格率最低,为20%,不合格指标主要是元素铝。结论通过我们两年的抽样监测发现,总体而言浦北县的食品安全现状一般,依然存在比如油条、馒、蔬菜不合格等问题,卫生监管和市场监管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采取有力的措施对食品化学污染物进行整治。

  • 标签: 食品安全 化学污染物 监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水胶体敷料和多磺酸粘多糖软膏预防化学静脉炎的效果。方法56例,82人次化疗患者随机分成水胶体敷料治疗组和多磺酸粘多糖软膏组。从化疗当日输液开始时分别使用水胶体敷料和多磺酸粘多糖软膏,两组病例的换药方法和消毒范围均按护理常规进行,观察时间均为用药后10天内。结果水胶体敷料和多磺酸粘多糖软膏预防化学静脉炎,均取得一定疗效,两组病例均无显著差异。结论水胶体敷料和多磺酸粘多糖软膏均能预防化学静脉炎,同时对已发生的化学静脉炎有减轻症状、缩短病程的效果。具体使用上,二者还有一些区别。

  • 标签: 水胶体敷料 多磺酸粘多糖软膏 预防 化学性静脉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德湿舒水凝胶预防化学静脉炎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输注凯时、丹参酮IIA、硫辛酸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使用德湿舒,对照组常规处理,比较两组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德湿舒水凝在胶预防化学静脉炎方面效果显著。结论德湿舒水凝胶预防化学静脉炎操作方便,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锯叶棕果实提取物联合间苯三酚治疗化学膀胱炎膀胱刺激症状的效果。方法收集三种方法治疗化学膀胱炎膀胱刺激症状的病例91例,随机分成A、B、C三组。通过对患者进行用药前后症状缓解进行评分比较,并记录不良反应行比较。结果三种方法的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锯叶棕果实提取物联合间苯三酚对减轻化学膀胱炎膀胱刺激症状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少,临床值得推广。

  • 标签: 化学性膀胱炎 锯叶棕果实提取物 间苯三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卵巢交界上皮肿瘤(BOT)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以我院BOT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保守手术组和根治手术组,对两组患者术后标本做病理学特征研究,且术后随访5年,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复发情况。结果两组BOT患者术后复发率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98例患者的病理切片中发现38例有微乳头或间质微浸润,10例伴腹膜种植生长。保守治疗有10例(18.5%)复发,根治治疗有1例(2.3%)复发,共11例复发,其中10例均伴有微乳头生长或间质微浸润。结论保守手术较根治手术易复发,微乳头生长和间质微浸润以及腹膜种植是BOT复发相关因素

  • 标签: 卵巢 交界性肿瘤 复发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探讨对儿童用药安全和有效产生重大影响的因素。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11月至2013年12月入住我院儿科病房进行常规治疗的6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患儿在住院期间使用的药物类型、数量以及临床疗效等方面进行统计和分析,探讨影响儿童用药有效和安全因素。结果影响儿童用药有效和安全因素比较多,总结起来主要有药物因素、治疗错误因素以及社会因素三大内容。结论当前医院儿童用药还存在诸多影响因素,严重影响儿童用药安全和有效,需采取针对的处理措施。

  • 标签: 儿童 用药安全 有效 影响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XPD基因XPD751Lys/Gln基因型多态及外暴露因素与广西肝癌家族聚集的关系。方法在广西肝癌高发区选取12个肝癌高发家族成员(124例)及与之相对应的12个非肿瘤对照家族成员(129例)为研究对象,用流行病学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其肝癌相关外暴露因素,检测HBsAg及XPD751基因型。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广西肝癌高发家族组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高发家族组HBsAg阳性率为37.1%,对照家族组为11.6%,两组HBsAg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2.414,P<0.001),OR(95%CL)为4.482(2.340~8.586)。XPD751Lys/Gln基因型频率在高发家族组及对照组中分别为21%及7.8%,两组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48,P=0.003),两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高发家族组HBsAg阳性率为37.1%,对照家族组为11.6%,两组HBsAg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2.414,P<0.001),OR(95%CI)为4.482(2.340~8.586)。XPD751Lys/Gln基因型频率在高发家族组及对照组中分别为21%及7.8%,两组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48,P=0.003),两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08,P=0.002)。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对XPD751基因型、HBV感染、主食玉米量(易霉变食物)、饮水类型、吸烟史及饮酒史等分析发现以玉米为主食、HBV感染及携带XPD751Lys/Gln基因型是广西肝癌家族聚集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XPD751基因多态与广西肝癌家族聚集可能相关。HBV感染及主食玉米是广西肝癌高发家族的主要外暴露因素

  • 标签: 肝癌 XPD 基因多态性 家族聚集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胆汁反流胃炎(BRG)和精神心理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诊断为BRG的78例患者及67例慢性浅表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心理评估,行脑电图、脑功能检查并进行分析。结果胆汁反流胃炎组焦虑发生率、抑郁发生率要高于对照组,脑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神经递质GABA、Glu、DA、NE实测值与正常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胆道疾病和胃大部切除术后是引起BRG的重要原因。BRG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高于普通人群,可能与脑内神经化学递质的改变,脑功能损害有关。

  • 标签: 胆汁反流性胃炎 胆道疾病 神经递质 精神心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阿司匹林的反应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每天均需要服用阿司匹林的缺血性心血管疾病以及高危患者243例,每天用药前服用100mg阿司匹林,7天后采用比浊法使用二磷酸腺苷(APD)作为诱导剂检测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从而判断是否发生阿司匹林抵抗,并分析与临床因素的相关。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服用阿司匹林后患者发生阿司匹林抵抗与年龄呈负相关,而与ACS、体质指数以及糖尿病呈正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5岁、ACS、糖尿病以及体质指数超过24kg/m2是影响患者发生阿司匹林抵抗的独立因素。结论老年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后出现反应个体差异较大,尤其是高龄患者对阿司匹林敏感性更强,用药前后检测血小板活性的高低对于预测阿司匹林反应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老年患者 阿司匹林 反应性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中影响生物化学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应对方法。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临床生化检验中存在误差较大的例数,开展第二次检验,通过对比分析总结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结果影响生化检验结果的因素主要有标本溶血、标本采集方式不当和实验室标本处理不当;分别选取三种因素中的标本各5份进行复检,复检结果与第一次检验结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生化检验中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较多,检验人员应控制好各个检验环节,采取相应的措施,积极开展二次检验,以提高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

  • 标签: 生物化学检验 影响因素 应对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细菌阴道病(BV)的临床检验及危险因素。方法将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75例细菌阴道病患者选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进行线索细胞检查、BV快速检测、pH值检测、胺试验,观察对比各种方法的检测结果,总结分析细菌阴道病诱发的危险因素。结果线索细胞检查的检出率为62.7%(47/75),BV快速检测的检出率为61.3%(46/75),胺试验的检出率为50.6%(38/75),pH值检测的检出率为48.0%(36/75),pH值检测与线索细胞检查、BV快速检测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细菌阴道病诱发的危险因素有滴虫阴道病、经常清洗阴道、多次流产、避孕套使用、卫生习惯。结论BV快速检测方法结果准确、操作简便,是细菌阴道病临床检验的首选方法;线索细胞检查可以作为BV快速检查的补充予以运用;胺试验和pH值检测联合运用,能够有效提高检测率。

  • 标签: 细菌性阴道病 临床检验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综述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包括物理性危害,生物性危害,化学危害及心理社会危害因素,提出需要重新评估医院环境及护士职业的特殊及其现存和潜在的危害

  • 标签: 临床护士 职业性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