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电图在判断急性肺栓塞发生部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68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心电图和肺动脉CT血管成像(CTA)检查,根据其检测出的左右主肺动脉及肺动脉干是否发生栓塞将患者分为叶肺动脉远端分支栓塞组(30例)和左右主肺动脉/肺动脉干组(38例),再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心电图异常情况。结果左右主肺动脉/肺动脉干组患者右心室肥大(RVH)、V1-V4导联T波倒置(NTW)、V1-V3导联ST段抬高(STE)合并V4-V6导联ST段压低(STD)及V1导联PR段压低等心电图异常率(32.4%)、(70.6%)、(14.7%)、(16.2%)均显著高于叶肺动脉远端分支栓塞组(7.4%)、(20.6%)、(2.9%)、(1.5%),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肺栓塞患者采用心电图检查,可根据检查出的RVH、V1-V4导联NTW、V1-V3导联STE合并V4-V6导联STD及V1导联PR段压低等心电图异常情况,判断患者肺栓塞发生部位。

  • 标签: 心电图 急性肺栓塞 发生部位
  • 简介:摘要生物监测在消毒供应中心尤为重要,它直接反应灭菌物品的灭菌质量,生物监测阴性说明灭菌器灭菌合格,阳性则不合格。本文通过此案例所暴露出的缺陷,利用员工的头脑风暴,完善相关操作规程及考核细则,提升团队文化建设。

  • 标签: 生物监测阳性 结果判断滞后 案例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脑电图在病毒性脑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接诊的病毒性脑炎病患70例,将之以随机数表法分成A组和B组(n=35)。对A组实行动态24h脑电图监测,而B组则应用脑电图进行常规监测。分析两组的监测结果,并对各组的异常率作出比较。结果A组的异常率为91.43%,比B组的65.71%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A组中监测结果提示正常的3例患者,无1例发生后遗症和死亡,并且,患者脑电图异常的情况和预后基本一致。B组12例正常病患中4例发生后遗症。结论利用动态24h脑电图对病毒性脑炎病患进行监测,可获得较为准确的监测结果,能够为患者病情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提供重要指导。

  • 标签: 病毒性脑炎 预后 脑电图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乳酸脱氢酶(LDH)、C-反应蛋白(CRP)在重症或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抽选2014年8月1日至2016年7月31日我院收治的MPP患儿96例为研究对象,依据病情轻重分为Ⅰ组(85例,轻症MPP)、Ⅱ组(11例,重症或难治性MPP),比较二组儿童的LDH、CRP水平。结果Ⅱ组LDH、CRP水平显著增高于Ⅰ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DH、CRP可作为早期预测重症及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重要指标。

  • 标签: 乳酸脱氢酶 C-反应蛋白 肺炎支原体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乳酸及乳酸清除率对小儿脓毒性休克预后的价值。方法2016年至2018年的60例脓毒性休克患儿入院后0、6、12、24h的动脉血乳酸及乳酸清除率,比较存活组和死亡组的乳酸及乳酸清除率的差异。结果死亡组0、6h乳酸明显高于存活组,死亡组患儿6h乳酸清除率明显低于存活组(P均<0.05),存活组乳酸0h分别与6、12、24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II评分与6h乳酸有相关性(P<0.05)。结论乳酸及乳酸清除率可作为评估小儿脓毒性休克预后的指标。

  • 标签: 脓毒性休克 乳酸清除率 乳酸 预后
  • 简介:摘要随着乳腺癌肿瘤免疫微环境研究的深入,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作为乳腺癌肿瘤免疫微环境中较为重要的一类免疫细胞,有大量临床调查显示高水平(大于50%)的TIL浸润与无复发生存期(RFS)和乳腺癌特异性存活率相关(BCSS),与低水平(<10%)的TIL相比RFS和BCSS分别提高了43%和44%,对临床预后具有较大的影响。本篇综述着重探讨TIL在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免疫逃逸机制;TIL作为预后和预测性生物标志物存在的意义,以及靶向治疗在乳腺癌患者中的研究进展,为临床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乳腺癌 肿瘤免疫微环境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常规检查对炎症性肠病活动性判断价值。方法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期间,选择本院接收的炎症性肠病患者92例作为本次研究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血常规检查,收集两组研究对象的所有临床资料,对两组受检者的诊断情况进行详细分析,评价血常规检验在炎性肠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UC组患者HGB、HCT、MCV、RDW、WBC、MPV、PLT水平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C组活动期患者HGB、HCT、MPV、RDW、WBC水平与对照组有较大差异,且PLT水平与UC组缓解期患者有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组患者HGB、HCT、N、RDW、WBC、MPV、PLT水平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组活动期患者HGB、HCT、MPV、RDW、WBC、N、PLT水平与对照组有较大差异,且RDW、WBC、N、PLT水平与CD组缓解期患者有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组活动期患者N、WBC水平与UC组活动期患者有显著差异,UC组缓解期患者PLT水平与CD组缓解期患者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常规检查能为炎症性肠病活动性的判断提供科学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临床上可推广采纳。

  • 标签: 血常规检查 炎症性肠病活动性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敏肌钙蛋白Ⅰ和hs-CRP对判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根据最终冠状动脉造影金标准,分为心肌梗死组(包括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同时选择我院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对比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与健康对照组高敏肌钙蛋白Ⅰ和hs-CRP水平;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高敏肌钙蛋白Ⅰ和hs-CRP水平。结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高敏肌钙蛋白Ⅰ和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梗死组高敏肌钙蛋白Ⅰ和hs-CRP水平明显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测定高敏肌钙蛋白Ⅰ和hs-CRP水平,可以较好的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进行疾病分型,判断心脏损伤程度。

  • 标签: 高敏肌钙蛋白Ⅰ hs-CRP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N末端前体、肌钙蛋白I对判断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病情及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将患者分为轻度慢性心力衰竭组(NYHA分级I级及II级)和重度慢性心力衰竭组(NYHA分级III级及IV级)。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与健康对照组NT-proBNP、肌钙蛋白I水平;轻度慢性心力衰竭组和重度慢性心力衰竭组NT-proBNP、肌钙蛋白I水平;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随访3月发生心脏不良事件者与未发生心脏不良事件者NT-proBNP、肌钙蛋白I水平。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肌钙蛋白I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重度慢性心力衰竭组NT-proBNP、肌钙蛋白I水平高于轻度慢性心力衰竭组(P<0.05);发生心脏不良事件者NT-proBNP、肌钙蛋白I水平高于未发生心脏不良事件者(P<0.05)。结论通过测定血浆脑钠肽N末端前体、肌钙蛋白I可以较好的判断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同时预测出院后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 标签: NT-proBNP 肌钙蛋白I 心力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