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检护理中护理程序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本院在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接待的160例体检者,随机分成实验组96例,对照组64例。按照实验组患者的情况做系统评估,如诊断,计划,实施,评价等护理程序。对照组实行传统护理方法。结果实验组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体检护理中应用护理程序能有效提高体检的工作质量与体检者的满意度,值得在健康体检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程序 体检护理 评估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SBAR床边交接程序在临床中的应用与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我院急诊重症监护病室收治的480例进行抢救治疗的重症监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按照常规交接班模式进行护理交接班管理,观察组根据SBAR床边交接程序,构建急诊重症监护室交班制度,对于护理交接班进行规范管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交接班管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输液脱出及渗漏、压疮等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率约为7%;观察组患者输液脱出及渗漏、压疮等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为1%,两组对比差异突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交接班管理效果明显比对照组好,P<0.05。结论SBAR床边交接程序在临床中的应用,能够有效避免不良护理事件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与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SBAR床边交接程序 临床应用 效果评价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目的探讨产妇产后实施健康教育程序干预,提高产后康复,预防并发症,促进母乳喂养的效果。方法选择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50例产妇按常规随机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从建立孕产妇手册起就通过图片、资料、录像、电视等多种形式对妊娠、分娩期的生理、解剖、母乳喂养、新生儿抚触等进行宣教,母婴同室和坚持纯母乳喂养的优点及产后早期下床活动、饮食的重要性。对产妇的心理、行为健康问题进行正确评估、诊断、制定措施,有针对性地给予行为干预和心理疏导。结果干预组的治疗效果、自主排尿情况、泌乳量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剖宫产产妇胃肠功能恢复快,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缓解护患之间紧张关系,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 标签: 剖宫产 母乳喂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程序在肿瘤患者疼痛管理中的实施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抽取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肿瘤内科收治恶性肿瘤且伴有疼痛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调取患者完整临床资料。统计入院时和出院时疼痛评分。结果院时轻度疼痛11例、中度疼痛42例、重度疼痛47例;出院时无痛19例、轻度疼痛22例、中度疼痛28例、重度疼痛31例。出院时无痛、中度疼痛以及重度疼痛人数显著低于入院时人数(P<0.05)。结论肿瘤伴有疼痛患者应用护理程序可以显著减轻患者疼痛症状,有利于患者病情改善,可以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程序 肿瘤患者 疼痛管理 临床体会
  • 简介:摘要康复治疗的正确与否,对膝关节置换术病人治疗效果影响至关重要,本文通过详细介绍康复程序在膝关节置换手术病人中的应用,达到针对膝关节置换手术正确应用康复程序目的,通过评价-修订计划(实施)-再评价-再修订计划(实施)的良性循环过程,使病人获得正确、科学的指导,达到预期治疗目的。

  • 标签: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康复程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导管护理标准化程序的建立方法,并对其临床应用进行探讨。方法择取我院2013年11月-2014年11月应用导管的136例患者,对其实施导管护理相关制度,从而提升导管护理工作的标准化。结果建立导管护理标准化程序后,非意外拔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护理人员对导管护理相关知识掌握合格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建立导管护理标准化程序不仅能提高护理质量,同时也能保障患者的安全,因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导管护理标准化程序 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标准操作程序在胃镜清洁消毒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进行胃镜检查的患者,选取200例进行分组,常规组患者100例,对胃镜进行常规消毒措施;标准组患者100例,对胃镜进行标准操作程序清洗消毒,对两组胃镜的清洗消毒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标准组患者的菌落抽查、清洁度检查结果、器械破损比例均明显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操作消毒操作程序应用于胃镜消毒中可有效地提高消毒合格比例、减少菌落数,降低二次消毒比例,从而延长胃镜的使用寿命。

  • 标签: 标准操作程序 胃镜 清洁消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程序化健康教育对社区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某社区确诊为高血压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同时给予两组患者常规护理,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程序化健康教育。结果教育后,观察组血压水平明显小于对照组,而观察组对健康知识的认知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社区高血压患者程序化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高血压健康知识的认识度,降低患者血压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程序化健康教育 高血压患者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对护理程序在体检中心工作中的应用进行相关讨论分析。意在提高体检患者护理满意度。方法选取本中心在2013年5月至2014年6月期间进行体检的80例体检患者进行对照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程序体检)与观察组(护理程序体检),每组40人。通过调查、随访等方式将两组患者的体检满意度进行比较,之后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相比,观察组体检患者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体检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程序在体检中的应用率普遍多于传统程序,同时体检效果也优于传统程序,值得在临床应用上进行推广。

  • 标签: 护理程序 体检中心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保护中护理程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观察组患者血管通路采用血管通路护理程序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种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00%;对照组为32.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采用护理程序护理进行保护,可提高保护作用,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血管通路 血液透析 护理程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护理程序,以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通过回顾文献,以循证护理为基础,构建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护理程序。并以此指导我科在2013年1月~2014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总结分析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结果8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从接诊入院至检查的时间为(16.23±4.57)min、检查的时间为(13.17±4.21)min、检查后至手术的时间为(10.62±3.93)min;经抢救成功有效66人,抢救成功率为82.5%,死亡14人,死亡率为17.5%。结论急救护理程序能缩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抢救时间,对提高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急诊护理程序 急诊 脑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全程暗示性护理程序在焦虑症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40例焦虑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人,其中给予观察组患者全程暗示性护理,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精神科护理,比较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从入院起到自愿配合治疗护理所用的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从入院起到自愿配合治疗护理所用的时间,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从开始接受治疗护理到结束治疗护理所用的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从开始接受治疗护理到结束治疗护理所用的时间(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为6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焦虑症患者实行全程性暗示性护理能够有效缩短治疗时间,促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提高病症治愈率,帮助患者尽早恢复健康。

  • 标签: 全程暗示性护理 焦虑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为探讨设计合理、测试精确的视力表。方法按照Webr-Fechner定律,以9√10倍公比十进制增率,视力小数记录,取1′视角,以眼结点为圆心,5米半径圆弧所对之弦为圆形视标笔划宽度。选用1365例2730只眼,与标准对数视力表做了对照检查。为免与国际标准视力表小数记录混淆,在视力记值右上角标“˙”,以示区别,读作“圆形记录”。结果绘制圆形视标,在5′×5′视角的圆面积内绘1、2或3个黑色辨点,辨点直径及辨点与辨点之间距与该排视标辨点设计直径相等,圆面积外环线绘制为极细的黑色点线。圆形视力表为106cm×75cm一开纸张大小,视标从上至下12排,每排5个,共60个。各排视标列、行距与该排视标的直径相等。被检者以能读出视标内1、2或3个黑辨点数目为检查目的。1.0˙为正常视力,1.1˙以上为超常视力,0.9˙以下为异常视力。与标准对数视力表对比,圆形视力表视力0.06˙按标准对数视力表的理论设计视力应当为3.6,而实际对照检查结果为4.0,视标行相差4排。圆形视力表视力0.1˙~0.5˙按标准对数视力表的理论设计视力应当为4.0~4.4,而实际对照检查结果为4.3~4.7,视标行相差3排。圆形视力表0.6˙~1.0˙视力者按标准对数视力表的理论设计,视力应当为4.6~5.0,而实际对照检查结果为4.8~5.2,视标行相差2排。圆形视力表1.1˙~1.2˙视力者按标准对数视力表的理论设计视力为5.1~5.2,而实际对照检查结果为5.2~5.3,视标行相差1排。以上对照检查结果视标行平均相差2排。将对照检测结果分别进行了统计学处理,其差异有临床意义。结论圆形视力表设计符合Weber-Fechner法则,视标设计为圆形,被检者辨认是通过点与点间关系所识别,更确切反映视网膜几何成像原理。视标增率是十进制几何级数递增,视力小数记录算术级数递减。视标、视力表设计整体对被检者拥挤效应均匀,便于视力比较、平均和统计。圆形视力表设计合理、临床实用性强,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视力表设计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放射治疗中头模一些缺陷,设计相应的辅助模具予以修正。方法通过在头模底座下面加一个固定装置,该装置可以固定头模底座左右移动和控制肩的高低来得到需要的体位。结果通过该辅助模具的应用可以有效的修正头模在治疗过程中的重复性,同时使一些病人难以长时间维持的特殊体位得以长时间维持。结论在放射治疗过程中,该辅助模具的应用可以很大程度上改进头模定位的重复性,所以在头定位的过程中,该辅助模具的使用还是很有必要的。

  • 标签: 头模 辅助模具 放射治疗
  • 简介:摘要护士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护士拔针后未及时将针头分离放入锐器盒所发生的针刺伤占总数的比率超过50%,因此应当提倡随身携带锐器盒。虽然病区治疗车上配备的锐器盒不具备便携性,体积较小的锐器盒可放于治疗盘中,但无可靠固定装置,且院感管理的限制也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护士难以做到随身携带。我们设计了一种便携式锐器盒组合托架,分为上下两层,治疗盘位于上层,污染物收纳盒和锐器盒组合置于治疗盘下层,通过托架固定且密闭。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可方便携带,对拔针后输液针尖及时处理,可大大减少锐器伤的风险,同时污染物和治疗盘上下分层可更好地满足院感管理的要求。

  • 标签: 锐器伤 锐器盒 设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仿生踝关节假肢装置,其主要包括稳定装置,屈伸实现功能装置,辅助设备。其中所述的稳定装置,以模仿人体踝关节韧带,同时确保在矢状平面可以在其它平面也行使适量参加其平滑运动;屈伸实现功能装置能够实现设备的功能是通过旋转马达螺杆实现;辅助装置主要的两个杆端轴承之间的固定距离,同时提供电机支承台,并保证了整体设计美观性和合理性。

  • 标签: 踝关节 生物力学 机械设计
  • 简介:摘要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完善,住院电子病历和普通门诊电子病历已被广泛应用。但在产科这一专科领域的结构化门诊电子病历的研究和应用还存在空白。为提高产科门诊专科病历的信息化水平,我们建立了一个内容全面、结构科学、应用方便、资源共享且有利于资料累积和研究的结构化产科门诊专科电子病历管理信息系统,本文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设计和主要特点。

  • 标签: 结构化 产科门诊电子病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