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5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管道标识在普外科各种管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2年5月~2013年5月普外科收治的90例行管道标识管理结合管道护理教育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人员管道名称认识度达100%,不良事件的发生率0%;患者的管道护理知识了解率达99%,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5%。结论管道标识管理与相关教育有效减少了管道护理事故的发生,增进了医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依从性及满意度,优点诸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管道标识 护理 普外科
  • 简介:摘要骨折愈合经过血肿期、机化期、骨痂期3个重要阶段,是一个复杂的生化过程,影响骨折愈合存在诸多因素,其中应力与微动是主要的因素,两者既是独立的也是相互联系的,应力能产生微动,同时微动能改变应力1。应力与微动对骨折愈合不仅需要骨折端良好的接触,骨折周围基本的血运,而且力学和微动在骨折愈合的过程中作用也是举足轻重的。

  • 标签: 骨折愈合 应力 微动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规范管道护理中的各种管道标识,探讨双标识在病人管道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分析以往管道护理缺陷的基础上,选取我院胃肠外科2014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329例管道应用病人为研究对象,在规范化管道护理的基础上,在管道护理程序中运用双标识,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管道安全情况、护士管道辨别时间及交接班时间。结果设计合理、使用便捷的管道双标识可以减少管道滑脱及护理差错,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节约护士时间及精力。结论在管道护理中使用护理双标识起到了预防护理缺陷,节约护士时间,实现了患者管道护理的质量持续改进。

  • 标签: 双标识 管道护理 质量持续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管道标识在重症监护室(ICU)患者管道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ICU室2016年1月—12月未进行管道标识(对照组)的90例患者与进行管道标识(实验组)的95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的管道堵塞率、管道脱出率、连接错误率和差错率均高于标识组实验组(P<0.05),而管道受压扭曲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管道标识应用在ICU患者中,可有效提高管道安全,减少护理差错,提高护理工作效率。而管道标识在临床护理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将管道标识管理制度化、提高风险意识、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等建议。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管道标识 管道相关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部位应力性骨折的影像学特点。方法搜集26例应力性骨折患者的X线、CT、MRI资料,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及其与骨骼生物力学薄弱区的相关性。结果26例中,胫骨14例、6例骶骨翼,跖骨2例、肋骨1例、股骨颈并双侧肋骨多发骨折1例、股骨下段1例、腓骨1例.2例早期应力性骨折X线上表现为较具特征性的“灰色骨皮质征”;修复期骨痂呈球形或不规则形生长,骨膜反应明显,2例可见“双皮质征”;骨折局部愈合,典型表现为“扣征”.CT能清晰显示骨质改变和软组织水肿;MRI上骨痂生长表现为T1低信号,T2稍高信号;骨髓水肿范围较平片及CT所见大,T1低信号,T2高信号;骨折线呈长T1、短T2信号;应力性骨折发生部位有一定特征性,好发于骨骼生物力学上的薄弱区.结论应力性骨折的发生部位及影像学表现均具有一定的特征性,X线平片仍是诊断应力性骨折的首选方法,CT与MRI对于鉴别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 标签: 应力骨折(stress fracture)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患者常见留置管道维护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4月—2012年9月间在我院手术后住院的老年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实施胃管、静脉置管、导尿管、气管套管护理,观察护理效果和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98%患者平安度过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脱管堵管现象较少,患者满意度较高。结论留置管道的规范护理能够有效降低脱管、堵管现象的发生,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几率,对其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有积极意义。

  • 标签: 老年患者 食管癌术后 管道护理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心胸外科多收治急危重症患者,由于病情复杂多样,需要多个科室协同合作,从这个角度分析,心胸外科的多管道护理逐渐成为临床护理的重中之重,并受到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我国在心胸外科多管道护理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相关文献报道也较少,有必要结合我国国情及临床实践对心胸外科多管道护理系统进行深入研究,为临床护理提供借鉴和参考资料。

  • 标签: 心胸外科 多管道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外科病人管道压疮的预防方法与护理措施。方法收集我科患者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98例留置各种管道采取预防管道压疮护理与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93例留置各种管道进行对比,观察护理效果。结果2012年度患者发生管道性压疮为26例,2013年度患者发生管性压疮为8例。实验组管道性压疮发生率为7%,对照组管道性压疮发生率为26%。结论对于长期留置各种管道的外科病人。采取有效的减压措施并制订护理工作规范,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培训。降低管道压疮的发生率,减轻病人的痛苦。

  • 标签: 外科病人 管道压疮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呼吸机管道消毒效果的监测,实现持续质量改进。方法每月对消毒后的呼吸机管道送检。结果2012年1-7月监测呼吸机管道53份,合格35份,合格率66%。结论通过持续改进,效果明显;加强监控是提高呼吸机管道消毒效果的有效措施。

  • 标签: 呼吸机管道 消毒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食管癌术后管道的护理问题分析和探讨,提高食管癌患者治疗和康复效果。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4月~2013年3月手术治疗的15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患者没有护理并发症发生,病情恢复良好。结论食管癌术后管道护理是术后综合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术后管道护理可及时发现异常,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 标签: 食管癌 术后 管道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应力试验与宫颈长度测量对早产的联合预测效果,进而提高诊断的准确程度,以合理指导孕期医学照料。方法对2011年5~7月的首诊孕妇进行普查追踪,采用SAS9.2对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早产组的宫颈短缩程度高于非早产组(Z=4.7577,P=0.001),且宫颈长度<25mm者其宫颈短缩也明显增加(Z=3.1030,P=0.001)。宫颈短缩作为单项指标预测早产和联合宫颈长度测量预测早产,其特异度分别为0.8421和0.8947。结论宫颈长度测量预测早产的灵敏度高,在其初筛的基础上,宫颈应力试验可作为复核的重要指标,这将有助于减少误诊的可能。

  • 标签: 宫颈应力试验 宫颈短缩 宫颈长度 早产 联合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的管道和线路的管理方法。方法通过对重症监护病房的微量泵延长线、心电监护仪导联线和床旁电源线路进行规范化的管理。结果经过对重症监护病房的管道和线路进行规范化的管理节约了整理床单元和转运病人的时间;减少了病人因异物发生压疮的危险;电源线路的管理节约了插座的数量,方便插座和插头的取用。结论提高了整理床单元和转运病人的效率;使护理服务质量得到了提高;电源线的管理为抢救仪器的使用争取了时间。

  • 标签: 微量泵监护仪电源线管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ICU护理工作质量。方法回顾性该院2014年1—12月综合性ICU管道护理中存在的问题,系统分析具体原因,实施相应对策。结果ICU患者管路护理安全率由93.1%(2013年1—12月)提高到97.9%(2014年1—12月)。结论成立管道护理组、提高护理人员业务能力和责任心、明确标识、严格规范交接班制度、合理有效的护患沟通是提高ICU患者管道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安全的有力对策。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管道 护理问题 原因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保持引流通畅、妥善固定管道。保持有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sealingdrainage,VSD)是一种处理各种复杂创面和用于深部引流的新方法,可有效改善局部血流、减轻组织水肿、减少细菌数量、促进肉芽组织生长[1]。目前此项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骨科领域治疗软组织缺损和感染性创面,而引流通畅与否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

  • 标签: 负压封闭 引流通畅 管道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骨折椎垂直应力螺钉应用于胸腰椎骨折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03年1月—2004年6月期间在我院骨外科接受治疗的3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利用计算机进行随机性分组,治疗组15例患者应用骨折椎垂直应力螺钉进行固定治疗;对照组15例患者应用传统双平面固定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在头侧椎体前上缘到尾侧椎体前下缘之间的距离、Cobb角恢复、骨折前移复位程度等方面均远远优于对照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折椎垂直应力螺钉能够巩固胸腰椎骨折后路短节段的稳定性,有效矫正胸腰椎后凸畸形,并且可以长期维持矫正的效果。

  • 标签: 骨折椎垂直应力螺钉 胸腰椎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过生物应力刺激的方法防治足、踝部损伤后制动引起局部废用性骨质疏松。方法选择足、踝部骨折、韧带损伤,需外固定或限制活动4~12周以上的患者,分为治疗组(生物应力刺激组)、对照组(无生物应力刺激组)。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测定两组患者伤后不同时期患肢跟骨骨密度数据变化,来与自身对比,算出降幅,对比两组病例平均降幅,评价该方法对制动后骨质疏松的防止及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伤后/术后3天、伤后/术后2个月骨密度值相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伤后/术后3个月骨密度值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治疗组采用生物应力刺激的方法防治足、踝部损伤后制动的骨密度值在伤后/术后3个月效果明显。

  • 标签: 生物应力 踝部损伤 骨质疏松 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体外手法复位结合垂直应力螺钉治疗腰椎骨折的有效性及对于预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探索最佳治疗措施。方法选择我科收治的65例腰椎骨折患者,观察组予以体外手法复位结合垂直应力螺钉治疗,共计33例,对照组予以垂直应力螺钉治疗,共计32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椎体骨折复位情况以及生活质量改变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Cobb角度、水平位移与椎体高度丢失率均减少明显,术后矫正率则增加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人际间关系、营养/健康责任、以及总分均增加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手法复位结合垂直应力螺钉可较好的改善腰椎骨折的疗效,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腰椎骨折 体外手法复位 垂直应力螺钉 疗效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