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肿瘤临床特点。方法收集GIST患者23例,分析总结其临床病理资料。结果23例患者手术切除率100%,未发生术后并发症,无手术死亡,成功获得随访19例,随访率82.6%,随访时间1~2年,随访的19例患者中有2例死于肿瘤复发转移,其余均存活至今。结论GIST发病年龄多为40岁以上,多见于胃,其次为小肠,外科手术时主要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胃肠道间质肿瘤 手术治疗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在彩色多普勒超声中的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5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及超声诊断资料加以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彩色多普勒超声均表现为有包膜,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均质或不均质的实质性肿块,血供丰富。结论超声检查对胃肠道间质瘤术前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胃肠道 间质瘤 超声彩色多普勒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小儿的护理干预效果,以供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9月至2013年8月我院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小儿83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A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B组患儿实施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儿护理总有效率的差异性。结果对比两组护理总有效率发现,B组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小儿的治疗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促进体温恢复正常,对预后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小儿 肠道感染 热性惊厥 护理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胃肠道间质瘤是一种胃肠道非上皮性肿瘤,来源于胃肠道间质干细胞。胃肠道间质瘤病人症状没有特异性,且无特异的肿瘤学标志或实验室检查方法,故术前诊断率低。病理诊断定性主要依靠CD117阳性和(或)CD34阳性,前者比后者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研究结果显示DOG-1、PKC可作为诊断GIST的高敏感性、特异性指标,特别对诊断KIT阴性表达的GIST是一重要补充,联合KIT检测能有效提高GIST的诊断率。分子靶向治疗将成为今后治疗的重要手段和发展方向,因此对于胃肠道间质瘤肿瘤学标志等还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 标签: 胃肠道 间质瘤 诊疗
  • 简介:摘要所谓急腹症是以剧烈的腹痛急性发作为其首要特征的,需要急诊、内科或外科治疗的一组临床综合症。这种临床综合症病情危重,并且恶化速度极快,及时正确地诊断、治疗可以极大地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急腹症患者的体格检查、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均不具有特异性。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X线平片在急腹症的诊断当中曾发挥过极其重要的辅助诊断的作用,以至于许多临床老医生对其依赖性比较大。但是X线平片自然对比性不足,在检查急腹症方面受到某些因素的限制。近年来,随着螺旋CT的应用普及,极大地改善了急腹症的有效诊断。螺旋CT辅助诊断方式具有密度分辨率较高、可以自由设定断面成像、扫描速度较快等优点。在实践中经证明,除了少数的疾病引起的急腹症以外,螺旋CT已发展为确定急腹症病人的首选的检查方法。本文就以实例来说明急腹症胃肠道造影配合CT检查观察以快速确诊的具体方法及相关问题。

  • 标签: 急腹症 胃肠道造影 CT 腹痛 腹疼 医院 医疗
  • 简介:摘要由于尿道、输尿管和肠道在解剖上与女性生殖器官紧紧相连,因此在妇产科手术中,输尿管、膀胱和肠道损伤以0.5%~1%的发生率出现孕妇病例中。笔者根据入住我院的尿路及肠道损伤患者临床记录,探讨了各种妇产科手术后尿路及肠道损伤诊治方式。

  • 标签: 女性生殖器官 妇产科手术 尿路及肠道损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营养支持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8例胃肠道肿瘤患者随机均分为肠内营养(EN)支持组、全胃肠外营养(TPN)支持组及对照组。结果术后患者肛门排气的恢复时间对照组、EN组及TNP组分别为(80.3±19.5)h、(55.7±10.2)h和(73.6±22.1)h,EN及TNP组肛门排气的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EN组及TNP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0%、33.3%,均较对照组(50.0%)显著降低(P均<0.05);术后住院天数也较对照组有所减少,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胃肠道肿瘤患者进行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其住院天数,节省患者的治疗成本。

  • 标签: 胃肠道肿瘤患者 营养支持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肠道菌群失调在医院住院病人中经常发生,由于大量广谱抗菌素的应用,使其在冶疗过程中会出现腹泻或大便次数增多等症。基层卫生院实验室条件差,一般不具备肠道细菌的培养。因此,粪便直接涂片染色观察肠道菌群比例失调是一种既简便又快捷的方法,帮助临床诊断肠道菌群失调症和紊乱症,更好的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粪便直接涂片 肠道菌群失调
  • 简介:摘要目的消化道金属异物所致的胃肠道穿孔会引发多种复杂的病理改变。时至今日,外科教科书中尚未见到有关论述。如何妥善处理金属异物所致胃肠道穿孔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方法通过对21例金属异物所致胃肠道穿孔的治疗,根据其穿孔部位和性质,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结果21例全部治愈。

  • 标签: 胃肠道金属异物 穿孔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2种肠道准备方法在结肠镜检查前中的清洁效果。方法将行结肠镜检查患者200例随机分成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组100例,和甘露醇组100例,分别采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和甘露醇进行肠道准备,观察肠道清洁效果。结果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的肠道准备方法的清洁效果最佳。结论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肠道准备方法且清洁效果好。

  • 标签: 结肠镜检查 肠道准备 聚乙二醇电解质散 甘露醇
  • 简介:摘要朊病毒病是一类由朊病毒引起的致死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对人类社会的危害日益明显。本文就朊病毒病的致病机制、检测及治疗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朊病毒 朊蛋白 致病机制 检测 治疗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观察,分析肠道清洁在肠梗阻急诊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2年1月进入我院进行肠梗阻急诊治疗的患者48例,依照患者入院顺序的不同,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偶数组24例)、对照组(奇数组24例),分别使用肠道清洁及使用器械辅助吻合以及传统手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24例患者全部治愈,且未发生吻合口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肠道清洁在肠梗阻急诊手术中有着更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肠道清洁 肠梗阻急诊手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幽门螺杆菌(以下简称Hp)目前已经确认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病、胃癌及胃粘膜相关性淋巴组织恶性淋巴瘤(MALT)的发病有关。Hp是慢性胃炎重要致病因子,Hp将消化性溃疡病的发病机制到治疗策略做了一系列的变更,Hp是重要的致癌因子等。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上胃肠道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肠癌术前肠道准备方法的变化及效果。方法分析对比最近4年与过去10-5年大肠癌手术病人的情况,肠道准备的方法以及病人的依从性、肠道准备的效果、人均护理时数、病人的睡眠情况等差异,并进行统计学的分析。结果最近4年肠道准备的方法病人的依从性、肠道准备的效果均优于过去,且能明显缩短护理时数。结论口服泻药行肠道准备,对于大部分患者,是理想的肠道准备方法。

  • 标签: 肠道准备 变异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小儿蛔虫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因腹痛症状就诊的17例患儿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合治疗及其它辅助检查,对病例进行随访、复查以及结果分析。结果17例患儿超声检查肠腔内均见蛔虫样回声,其中1例伴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经驱虫治疗后均在粪便中找到蛔虫,且腹痛缓解或消失。结论高频超声在小儿肠道蛔虫症中的有较高诊断价值,可作为首先的影像学检查。

  • 标签: 小儿肠道蛔虫症 诊断 高频超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前胃肠道肿瘤发病率逐年增加,临床对胃肠道肿瘤治疗微创治疗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以往行外科手术治疗风险大,费用高,并发症多,治疗非常棘手。经消化内科内镜下治疗及微创外科腹腔镜治疗,安全性明显提高,具有损伤小,并发症少,手术时间短,费用低等特点,并为外科手术病人手术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定位,尤其年老体弱不适合较大型手术的病人更是首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多层螺旋CT(MSCT)在胃肠道穿孔中的诊断价值进行探究,并根据结果评价以指导临床诊断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胃肠道穿孔患者32例,均经手术确诊。回顾其MSCT和X线检查结果和临床症状,并对MSCT与X线的诊断结果的准确性进行分析。结果MSCT发现腹内游离气体30例,诊断准确率为93.8%,正确判断大致穿孔部位25例,占78.1%,进一步提出病因诊断7例,占21.9%;X线检查发现腹内游离气体21例,诊断准确率为65.6%,未能提示大致穿孔部位及病因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技术在胃肠道穿孔的诊断中具有极高的准确率,能正确显示大致穿孔部位,对部分病例甚至可以提出病因诊断,对临床治疗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 标签: MSCT X线平片 胃肠道穿孔 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