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胆管系统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34例胆管系统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分析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胆管系统结石的临床价值。结果本次研究中选取的34例胆管系统结石患者,实施手术治疗2周后,通过T管用30—40%泛影葡胺造影检查,结果显示,33例没有出现结石残留现象,占97.05%,1例肝内胆管残留结石,占2.95%;手术治疗3个月后,从T管插入胆道镜取石成功。结论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胆管系统结石疾病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降低患者结石残留率,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 胆管系统结石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coscopicRetrograde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的护理体会。方法179例胆胰疾病患者行ERCP术,据术中情况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sphinctero-tomyEST)及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naso-biliarydroaingeENBD),并对其进行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结果成功率95.1%,治愈率99.6%。并发症5例。结论ERCP安全、高效、经济,术前、术中、术后积极的护理措施是ERCP术取得成功的基础和保障。

  • 标签: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术中配合 护理
  • 简介:摘要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开展中离不开导丝,导丝可堪称为ERCP术中的生命线,导丝可以让手术治疗中医用设备的交换更为便捷,除此之外,导丝具有柔软、纤细的特点,对于完成胰/胆管插管也具有很大的帮助,提高临床病情诊断以及疾病治疗效果。手术治疗中导丝与导管之间密切配合,能够将各项医疗设备送入指定部位,让治疗工作顺利进行,因此ERCP手术中不能离开导丝,掌握导丝的使用技巧,是保证ERCP手术顺利完成的基础。

  • 标签: 导丝 经内径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应用技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术中护理。方法抽取2010年5月-2013年5月到我院就诊的患者,共计40例,对这40名患者使用十二指肠镜于X线下将乳头切开进行取石。分析手术效果以及护理方式。结果本组40例患者中,成功的患者共计38人,其中35名患者一次性成功,还有3名患者2次成功。40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转到外科进行继续治疗,无任何并发症状。结论在手术过程中对患者进行精心护理,并且针对患者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是保证患者手术成功以及预防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方式。

  • 标签: 内镜逆行 胰胆管造影术 胆总结石 术中护理
  • 简介:摘要总结8例老年胆石症患者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治疗的护理。术前分别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干预;术后做好鼻胆管的护理、重视并发症的观察、饮食护理及健康宣教。本组8例均治愈出院。

  • 标签: 老年人 ERCP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术中胆道造影在胆囊结石并胆管结石初次手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0月-2019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90例胆囊结石并胆管结石初次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患者实施术中胆道造影,对照组患者术前实施常规影像学检查,术后对两组患者的残石率和临床指标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左肝残石1例,右肝残石2例,肝外胆管残石1例,残石率为8.89%;对照组左肝残石4例,右肝残石4例,左、右肝残石3例,肝外胆管结石2例,残石率为28.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术中胆道造影应用于胆囊结石并胆管结石初次手术患者的临床治疗当中,手术时间明显缩短,降低住院费用,效果显著。

  • 标签: 术中胆道造影 胆囊结石 胆管结石 初次手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诊断、治疗胆胰疾病的价值、并发症及其防治,治疗性ERCP远期疗效及优势。方法选取我院2004年到2011年因胆胰疾病就诊的病人172例,先用十二指肠镜行ERCP检查,后根据疾病不同,分别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碎石、网篮或气囊取石、鼻胆管引流(ENBD)及胆管支架置入术(ERBD)等,结果ERCP插管成功率为93.6%,确诊率为96.5%;行ERCP下各种内镜治疗16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2%;ERCP、EST治疗胆总管结石残石率6.3%,复发率为0.7%,远低于外科手术。结论ERCP不但在胆胰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在治疗胆总管结石方面,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残石率、复发率低等优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85岁以上老年患者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临床护理。方法回顾分析85岁以上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80例患者,总结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要点。结果80例患者中79例治疗成功,由此总结得到最佳的护理。结论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在术前、术中、术后都有很多的影响因素,针对老年患者的特点进行护理,是增加老年患者行ERCP成功率的保证。

  • 标签: 老年患者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注射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对急性胰腺炎(PEP)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ERCP治疗的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遵照随机性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观察两组不同时间段血清淀粉酶水平以及PEP发生率。结果术后24h观察组血清淀粉酶水平上升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PEP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2.74)。结论为预防ERCP术后PEP的产生,建议术后于患者肌内注射NSAIDs,而且该类药物还可有效抑制血清淀粉酶水平的上升,值得临床采纳并推广。

  • 标签: ERCP 急性胰腺炎 NSAIDs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预防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并发高淀粉酶血症及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随机抽取2001年1月至2010年5月行ERCP术后未行ENBD术的患者31例,作为对照组,随机抽取2010年5月至2013年12月ERCP术后行ENBD术的患者34例,作为实验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6小时、24小时血清淀粉酶变化及急性胰腺炎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术后6小时、24小血清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分别38.71%、38.71%;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16.13%,实验组对照组术后6小时、24小血清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分别14.71%、6.25%;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6.25%,两组术后6h、24h高淀粉酶血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胰腺炎发生率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ERCP术后放置ENBD管及通过精心护理能有效地预防ERCP术后急性胰腺及高淀粉酶血症的生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检查患者术后发生胰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92例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术后发生胰腺炎的患者纳入观察组,未发生胰腺炎的患者纳入对照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患者术后发生胰腺炎的危险因素,为临床上ERCP术后发生胰腺炎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年龄≥60岁、既往有无胰腺炎史、有无插管困难、有无括约肌机能障碍、有无壶腹周围憩室、是否首次进行ERCP参数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60岁、性别、有无胆囊切除、有无胆总管结石、胆总管扩张、有无胰管多次显影参数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年龄≥60岁、既往有无胰腺炎史、有无插管困难、有无括约肌机能障碍、有无壶腹周围憩室、是否首次进行ERCP参数之间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年龄≥60岁、有无胰管多次显影、有无插管困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60岁、插管困难、有胰管多次显影是ERCP检查患者术后发生胰腺炎的危险因素,因此,临床医生严格掌握其危险因素,可以有效地减少ERCP检查患者术后发生PEP的发生率,从而提高ERCP检查的安全性。

  • 标签: 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 胰腺炎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45例肝胆管结石并胆管癌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6月收治的45例肝胆管结石并胆管癌患者作为对象,观察肿瘤所处的位置(右叶、左叶、中叶)了解不同位置肿瘤发生情况以及不同治疗方法下的疗效。结果45例患者中,肿瘤位于胆管左叶者最多,达到30例,肿瘤位于右叶者其次,为9例,位于中叶者最少,为6例,三组比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意义(P<0.05)。治疗效果方面,采取根治切除方式最为有效,姑息治疗能够更好的改善患者的生活情况,但疗效不如切除治疗,未切除肿瘤者的疗效最差。三组比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意义(P<0.05)。结论肝胆管结石并胆管癌多发于胆管左叶,治疗以切除为最佳,姑息治疗其次。后续工作中可以予以重视。

  • 标签: 肝胆管结石 胆管癌 姑息治疗 切除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型移动式C型臂X线机在胆管取石术中进行T管造影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0例已确诊胆管结石的患者术中用小C进行T管造影,已评估小C的安全优越性。结果小C共发现胆管阳性结石残留未取净5例,阴性结石形成的充盈缺损2例。然后借助T管造影影像重新定位取石,都顺利的取出了结石,证明了小C进行术中T管造影的准确性。结论利用小C在胆管结石术中进行T管造影,可及时的检验胆管结石手术的成功是否是非常有价值的。

  • 标签: 小型移动式C型臂X线机 胆管结石 T管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诊断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间肝胆外科收治25例患者定为研究组,观察影像学检查情况、治疗方法。并选择同期单纯肝胆管结石患者25例为对照组,对比性观察肿瘤标志物检查诊断肝胆管结石并肝内胆管癌特点。结果经B超确诊9例,CT确诊13例,MIR确诊21例,MIR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它两种检查,P<0.05;研究组CA19-9与CE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两组CA125、AFP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为降低漏诊、误诊率,应对长期反复出现胆管炎症状患者,考虑肝胆管结石并肝内胆管癌,并给予多重检查确诊。

  • 标签: 肝胆管结石 肝内胆管癌 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患有肝胆管结石的患者同时患有肝胆管癌的诊断依据。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2年5月间进行诊治的24例肝胆管结石同时伴有肝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这24例患者均分为两组,及治疗组和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生存时间。结果对照组在对肝胆管结石并肝胆管癌进行诊断时主要的检查方法为B超,临床检查的阳性率为40.0%、治疗组的检查方法为CT以及MPCP,其临床检查的阳性率分别为58.3%、75.0%。治疗组所选患者中进行非手术治疗的有3例,其余的9例进行手术治疗,将这9例患者分为根治组和姑息组。4例行根治行手术,占33.3%;5例行姑息切除手术,占41.7%。结论肝胆管结石并肝胆管癌的患者易被临床医生忽略,延误病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手术时能够根治切除的患者很少,预后较差,在临床检查过程中要注意肝胆管结石并肝胆管癌的临床病例,争取早期诊断,尽快治疗。

  • 标签: 肝胆管结石 肝胆管癌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于肝内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患者的临床手术治疗方法以及临床治疗效果,为后期相关工作的展开提供科学合理的前提依据。方法将我院近三年来接受治疗的235例肝内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全面性的分析回顾,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根据病情的发展均采取不同的临床手术方式,而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采用术中以及术后结合胆道镜诊断并取石处理。结果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并未出现死亡现象,通过对所有入院治疗患者进行为期2年左右的随访工作发现,治疗组患者采取肝内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采用肝叶切除以及肝叶切除加胆肠吻合疗效相对明显。结论根据患者自身病情发展的状态进行手术方式的选择十分必要,同时在术中以及术后结合纤维胆道镜取石对于肝内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好。

  • 标签: 肝内胆管结石 肝内胆管狭窄 手术治疗情况 临床治疗效果 胆道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肝胆管结石再次手术胆管-空肠吻合术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与分析,以期在临床应用广泛推广。方法搜集本院2010年1月-2016年10月的肝胆管结石再次手术胆管-空肠吻合术患者资料,将数据汇总,进行对比分析,样本数量共计84例。结果重构型胆管-空肠吻合38例,占再次手术患者的45.2%;胆管-空肠吻合类型包括胆管-空肠侧向吻合20例(23.8%),胆管-空肠端侧吻合65例(77.4%),朗迈尔氏吻合8例(9.5%),皮下盲袢12例(14.3%)。经手术后,胆结石内稍有遗留者10例(11.9%),对胆内结石仍有较小遗留者,可行经T管窦道联合液电碎石(EHL)治疗。对于84例患者的术后情况,需进行访视,复检,发生术后结石复发率仅有2.9%。结论肝胆管结石再次手术胆管-空肠吻合的治疗效果,显而易见,通过电击可彻底清除结石,再次手术考虑全面,能通过基础操作,综合考虑胆胰腹壶括约肌、胆汁流动性的特征改变、结石形成的主要诱因等相关病理学表现,通过这几个方面的综合思考,可以大幅度降低胆结石复发率,提高再次手术作用机制,在临床医学上值得广泛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肝胆管结石 再次手术 胆管-空肠吻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管结石诱发急性重症胆管炎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收治的74例胆管结石诱发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其设置为实验组,选择362例单一胆管结石患者为对照组,采用我院自拟问卷调查表对患者相关内容进行调查,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分析胆管结石诱发急性重症胆管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通过单因素分析可知,胆管结石诱发急性重症胆管炎主要因素有年龄、肝功能是否正常、合并胆囊结石、胆管炎病史、胆道手术史以及合并糖尿病等(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可以看出年龄、胆道手术史以及糖尿病等均为胆管结石诱发急性重症胆管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胆管结石诱发急性重症胆管炎的危险因素相对较多,患者治疗时应根据危险因素做好急救有效的防治工作,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胆管结石 急性重症胆管炎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总结2002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46例经手术切除的肝胆管结石并发肝内胆管癌的临床资料。结果46例肝内胆管癌的发生率占同期肝胆管结石患者的3.9%(46/1186)。全组行根治性切除26例,姑息性切除14例,其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2.3%、53.8%、30.8%和57.1%、14.3%、0,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长期肝胆管结石的刺激和胆道感染可致胆管癌的发生。详尽的影像学检查可提高术前诊断率,提高疗效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及争取根治性切除,姑息性切除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肝胆管结石 肝内胆管癌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胆管结石的疗效、并发症及其防治,ERCP治疗胆管结石远期疗效及优势。方法选取因胆管结石就诊的病人168例,行ERCP插管显影后,后根据结石的大小及部位不同,分别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碎石、网篮或气囊取石、鼻胆管引流(ENBD)及胆管支架置入术(ERBD)等。结果ERCP插管成功率为95.8%,行ERCP下胆管结石内镜治疗16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2%;ERCP、EST治疗胆管结石残石率4.3%,复发率为1.2%,远低于外科手术。结论ERCP在胆管结石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疗效,而且在治疗胆管结石方面,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残石率、复发率低等优势。

  • 标签: 高血压 舒适护理 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