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6 个结果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10-20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10期
  • 机构:看了动画片《超能陆战队》后,很多人都想拥有一个能问诊又可爱的医疗机器人“大白”。不远的将来,这可能成为现实。这个“中医大白”,可以像老中医那样为病人搭脉,还能为病人看舌苔、脸色,“望闻问切”样样在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富硒粤航米对脾虚型复发口疮患者便秘的治疗效果。方法60例伴便秘的脾虚型复发口疮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给予普通米和富硒粤航米食用,14天后观察食用前后两组间便秘症状、肠道菌群数目改变情况。结果实验组便秘症状明显减轻,类杆菌、双岐杆菌、优杆菌、乳杆菌显著增多,消化链球菌、梭菌、葡萄球菌显著减少。结论富硒粤航米可以改善脾虚型复发口疮患者便秘症状和肠道菌群。

  • 标签: 脾虚 便秘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肠道菌群
  • 简介:摘要hs-CRP是血浆中的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目前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如感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外科手术后感染检测、内分泌疾病等方面。

  • 标签: hs-CRP 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肾损伤的临床诊断中血清胱抑素C的结果分析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患者276例和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150例,对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血清尿素氮以及血肌酐做相应的分析。结果数据显示血清胱抑素C的水平与范围与性别无统计学差异,同时血清胱抑素C、血肌酐以及血清尿素氮的异常率分别为20.3%(56/276)、13.8%(38/276)、22.1%(61/276),血清胱抑素C的指标检测在心内科、肾病科以及糖尿病患者的检测指标异常率普遍较高。结论在临床常规检测中对血清胱抑素C进行检测能够提高肾损伤临床诊断的敏感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检测 血清胱抑素C 血肌酐 肾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方法从2014年1月至2014年4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4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再将研究组28例脑梗死患者分为脑梗死组和12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腔梗组,同期在本院健康体检的4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血清C反应蛋白的水平和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的血清C反应蛋白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脑梗死组的血清C反应蛋白高于腔梗组,差异显著,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血清C反应蛋白与脑梗塞密切相关,C反应蛋白能够作为脑梗塞评介的指标。

  • 标签: C反应蛋白 脑梗塞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参考数据。方法选取我院骨科2009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采用锁定钢板治疗的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46例,对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情况、术后骨折X线、膝关节功能等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6例患者手术时间60-190min,平均95min。术后进行骨折X线显示46例患者的骨折对位对线均良好。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6~24个月,患者术后骨折的愈合时间为3~9个月,无1例不愈合。采用Lysholm对膝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为84.8.%。结论应用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远端C型骨折,其临床疗效确切,患者手术时间短、术后骨折愈合良好,对提高膝关节功能及改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是理想的内固定方法,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锁定钢板 股骨远端C型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金标法快速定量检测C反应蛋白应用进行分析。方法选取100份血液标本,均进行全血CRP的检测,分别进行金标法与免疫比浊法检测,对两种检查方法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金标法重复性显著优越于免疫比浊检测(P<0.05)。对比两种检测结果无显著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种检测回收性结果无显著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20min、40min检测稳定性检测结果无显著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60min、90min、120min检测稳定性存在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金标法进行全血的CRP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同时具有检测快速、操作简单、准确性好的优点,抗干扰能力强、回收性好、适宜临床上广泛应用开展。

  • 标签: 金标法 免疫比浊法 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评价长期血糖控制的“金标准”。近年来对HbA1c的研究发现,HbA1c的测定受到个体差异和检测方法等系列因素影响,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更准确地将这指标应用于临床,对提高我国糖尿病的诊断、治疗、管理水平及HbA1c诊断切点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HbA1c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类汇总。

  • 标签: HbA1c 糖尿病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乳胶增强散射免疫比浊法和胶体金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的结果比较分析。方法分别采用雅培C80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与南京基蛋生物科技FiA8000免疫定量分析仪在5个浓度阶段检测水平的C反应蛋白标本结果。结果CRP浓度为3.0~80.0mg/L,对2种方法检测干扰10%,在可接受范围内。乳糜微粒≤3000mg/dl时免疫定量分析仪不受影响(干扰10%)。相关分析的结果显示两种方法5个浓度阶段检测结果的相关性良好(r=0.98,P=0.01)。结论乳胶增强散射免疫比浊法和胶体金法在线性范围内的精密度、抗干扰性、线性范围符合要求。虽然系统间测定结果存在定偏倚,但也符合临床检测要求。

  • 标签: C反应蛋白 乳胶增强散射免疫比浊法 比对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于临床研究的40例脑梗死患者是由我院自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内收治的,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头颅MRI、脑血管影像学检查等确诊,将这40例患者纳为观察组,同时将同期到我院检查的40例健康者纳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及不同病情程度患者之间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其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脑梗死患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中度脑梗死患者和轻度脑梗死患者,其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的病情程度越严重,则其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越高,临床上采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有助于评估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值得广大相关医护人员大力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脑梗死 检测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例肱骨远端C型骨折钢板内固定治疗的疗效。方法自2007年3月至2009年7月,采用双钢板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患者16例,男12例,女4例患者年龄18~63岁,平均42.5岁左侧10例右侧六例。根据AO/ASIF分型,C1型8例,C2型5例,C3型3例。所有病例行后路经尺骨鹰嘴截骨或经肱三头肌两侧入路,使用双钢板内固定。术后尽早肘关节的主动功能锻炼。结果16例患者经5~22个月,平均1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9个月,平均4.5个月。根据Cassebaum评分系统1评定肘关节功能,优5例良8例可3例。结论双钢板治疗肱骨髁间骨折是目前较好的种方法牢靠的内固定使肘关节得以早期功能锻炼提供了保障,功能恢复理想。

  • 标签: 肱骨髁间骨折 双钢板 截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对感染性疾病患者实施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至2014年到我院儿科门诊治疗的300例发热患儿充当受试对象,将其中205例病毒感染者和95例细菌感染者分成A组和B组,在血常规检测同时,给予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检查,并分析检测结果。结果A组的hs-CRP与WBC指标水平相比B组明显较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感染性疾病患儿实施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利于早期明确病情,为临床医师制定施治方案提供有效依据,适合推广。

  • 标签: 超敏C反应蛋白 感染性疾病 血常规
  • 简介:摘要为了测定维C银翘片中的的绿原酸和甘草酸的含量,建立高效率的液相色谱(RP-HPLC)的测定方法。利用这种测定方法能够得到良好的线性关系,得到的绿原酸和甘草酸的凭据回收率的测定效果十分理想。测定的效果证明了此测定方法具有准确、快捷、简便、可靠等优势。

  • 标签: 维C银翘片 绿原酸 甘草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腹泻患者血常规与C-反应蛋白的检测意义。方法选取急性腹泻患者1200例,根据脱水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组,另选取正常对照组,分析3组患者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等指标的差异。结果重度脱水组患者红细胞压积(HCT)稍高于中度脱水组患者(P>0.05),且明显高于轻度脱水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C-反应蛋白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中HCT含量变化情况对判断急性腹泻患者脱水程度具有定意义,WBC与C-反应蛋白含量变化为临床正确用药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急性腹泻 血常规 C-反应蛋白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检测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50例新生儿败血症患者,同时选取50例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并对检测的结果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新生儿败血症患者在治疗前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母乳性黄疸患者(P<0.05)。实验组新生儿败血症患者经相关治疗7天-10天后,其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较之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在新生儿败血症的检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 标签: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新生儿败血症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CRP)和血白细胞(WBC)的联合数量检测在皮肤类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并且试图通过该法来指导临床用药,避免临床上滥用或误用抗菌药物。方法对本院2013年12月-2014年7月间收治的150例皮肤病病例(细菌感染类、病毒感染类)进行实验分析,将结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①150例患者中CRP增高者有137例(91.33%),WBC增高者有79例(52.67%),并且有36例(24%)患者WBC正常,单CRP增高。②细菌感染类皮肤病CRP含量远高于病毒感染类CRP含量,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RP和WBC联合检测法能够提高细菌感染类皮肤病的检出率,另外,对部分患者的WBC变化出现特异性可以通过CRP检测进行辅助,判断患者是否产生了细菌耐药株。

  • 标签: 超敏C反应蛋白 血白细胞检测 皮肤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脂康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干预作用。方法将56例ACI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血脂康干预组,两组患者均积极给予ACI常规治疗,血脂康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脂康,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hs-CRP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hs-CRP均明显较正常值升高。经血脂康干预后,血脂康干预组的hs-CRP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血脂康能降低ACI患者hs-CRP水平,抑制脑梗死的炎症反应。

  • 标签: 血脂康 脑梗死 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份到2015年2月份接收的100例患儿为主要对象,结合患儿感染病原分为病毒感染以及细菌感染,对两组患儿进行C-反应蛋白、血常规以及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检测。观察和比较两组患儿的检测结果。结果在阳性率比较上,联合检测相比血常规以及C-反应蛋白更高,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在C-反应蛋白数值比较上,细菌感染组比病毒感染组高,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C-反应蛋白以及血常规对儿科患儿进行检测,能够有效对不同感染类型的患儿进行鉴别,为医师诊治提供依据,值得普及。

  • 标签: C-反应蛋白 血常规 联合检测 儿科